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時期的日軍歪把子輕機槍並非想像中那麼差,到50年代才被淘汰

二戰時期的日軍歪把子輕機槍並非想像中那麼差,到50年代才被淘汰

原標題:二戰時期的日軍歪把子輕機槍並非想像中那麼差,到50年代才被淘汰


二戰時期日軍使用的大正十一式輕機槍又稱為歪把子機槍,日本於1922設計製造定型列裝部隊到了二戰時期稱為日軍小隊標準配置,孔徑6.5毫米,彈夾子彈數量為30發,有效射擊距離600米左右,這種機槍雖然在設計於20世紀20年代。但在1932年到1940年時日軍這種機槍並不顯得落後其口徑6.5毫米意味著機槍的射擊精度會更加準確,后座力方面會顯得更減輕很多。


至於日軍槍把上的設計,經常會給人一種感覺機槍射擊時往往槍口會歪向另一邊,其實不會只要掌握持槍方法,這種設計往往會更加準確,槍把緊緊靠在肩膀壓住就可以實現180度掃射,轉向方面會更加的靈活,日軍的大正十一式輕機槍整體方面來說是二戰時期最輕的機槍之一,只有10公斤左右如果一個成年人連10公斤的機槍都無法掌握精銳度的話,那麼只有一種可能,他沒有受過正規的軍事訓練。



當然二戰時期公認性能最好的輕機槍,捷克輕機槍和德國MG3輕機槍,性能上肯定比日軍的歪把子機槍要好一點,捷克輕機槍,操作方法方便不用受什麼正規訓練就能輕鬆掌握,並且穩定性更好,德國的MG3輕機槍在射距上威力更是處於世界頂尖水平。


從整體方面日軍的大正十一式輕機槍的最大卻點,就是它的三角架設計,總體過高隱蔽性可以說是最差的,所以日軍機槍手在二戰時期往往戰死率居高不下,裝彈系統也是與眾不同,並不是使用彈夾,而是用反人類設計的裝彈機,別人換彈夾,日軍換裝彈機,裝彈機在換彈速度上明顯要比彈夾緩慢,並且更容易卡殼。 如果戰場上沒有備用的裝彈機互換的話,往往需要5發子彈並排進行人工裝彈。



二戰時期,日軍在亞洲戰場前期階段一直是歪把子機槍為主要配備,並且一個步兵班配備一把,在火力上要整體高過同時期其它軍隊火力上配備,這樣日軍一個步兵小隊就有8把輕機槍,一個日軍中隊就有16把。德國3個步兵連整體裝備機槍不超過12把,日軍幾乎把歪把子機槍當成了衝鋒槍的使用,所以二戰前期日軍陸軍火力不比其他國家差,日軍通過增加機槍數量,替代了衝鋒槍使用,但這也是二戰末期日軍整體火力較弱基本原因。到了1941年以後,日軍歪把子機槍除二線師團有在使用外,其餘也通通換成日軍更為先進96式機槍。當時我們力量的壯大還是要靠繳獲日軍歪把子機槍來增加部隊火力,二戰結束後一直到50年代日軍的歪把子機槍才才漸漸被中國的56式輕機槍所取代,也算是一把經典亞洲名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潮人的足跡平凡之路 的精彩文章:

二戰時期蘇聯裝備的最好坦克T44坦克,可惜一服役二戰結束了
二戰東喀爾巴阡戰役德國第鐵十字168步兵師山林中的激戰反轉

TAG:潮人的足跡平凡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