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原來土地公和土地婆才是民間最早的段子手!

原來土地公和土地婆才是民間最早的段子手!

在各種電視劇中,土地公總是以矮小形象出現,究其原因,這可能是因為古代神話中偉大的神一般較高大,而土地公沒有「洪荒之力」,只是管理一方土地的小神,職權卑微,所以在形象自然設計的較為矮小。

其實土地公是有原型人物的,他的原型叫張福德,自小聰穎至孝;三十六歲時,官朝廷總稅官,為官清廉正直,體恤百姓之疾苦,做了許許多多善事。一零二歲辭世。死後三天其容貌仍不變,有一貧戶以四大石圍成石屋奉祀,過了不久,即由貧轉富,百姓都相信是神恩保佑,於是合資建廟並塑金身膜拜,因此生意人常祭祀之。

通常土地公是以一對老年夫妻的形象出現的,男的稱為「土地公公」,女的稱為「土地婆婆」。對土地公的崇拜實際上來源於古代的土地崇拜,後來,這種自然崇拜開始走向人格化,逐漸出現了一些真實的人物來充當這一角色,被人們稱為「土地公」並逐漸建立眾多土地廟。

但是據考究,南宋之前土地廟裡只供奉著土地公公,而南宋之後,土地廟中才配有土地婆。這跟漢族民間傳說的一個故事有關。

傳說玉皇大帝委派土地公下凡時,問他有什麼願望與抱負。土地公回答希望世上的人個個都變得有錢,人人過得快樂。土地婆卻堅決反對,她認為世間的人應該有富有貧,才能分工合作發揮社會功能。土地公說:「那麼,貧窮的人不是太可憐了嗎?」土地婆反駁道:「如果大家都變成有錢人,以後我們女兒出嫁,誰來幫忙抬轎子呢?」一句話說得土地公啞口無言,並打消了這個原可讓世人「皆大歡喜」的念頭。也正是因為土地婆的反對,人世間才有今天的貧富差別。所以有的地方的人們覺得土地婆自私自利,是一個「惡婆」,因而不肯供奉她,但卻對土地公推崇備至。但也有人認為土地婆的觀點符合人類發展,所以中國南方土地廟常有對聯稱:「公做事公平,婆苦口婆心」。另外,「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俗語也廣為流傳。因此,土地公和土地婆被譽為民間最早的段子手!



本文內容源自土流網,作者笑七公,圖片來源網路,文章轉載請註明來源「土流網」

作者寫於2016-08-1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高血壓患者為什麼不宜獻血?
採生折割:一個經典謠言的製作與消散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