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如何快速翻譯韓文?

如何快速翻譯韓文?

韓國語和漢語的特點及翻譯(口譯,筆譯)的注意事項翻譯和語言比較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語言通常僅作為翻譯即思想交流的一種手段。翻譯不是語言間一一對應地轉換,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掌握豐富的語言知識和了解各語言的特徵則成為翻譯的基礎。第一,韓國語和英語等印歐語以及漢語相比具有各種可對照的特徵。首先是由於漢語、英語的SVO的語序與韓國語的SOV語序所引起的差異。韓國語中總是把動詞放在句尾,也就是說韓國語是動詞句尾的語言。同時韓國語還是黏著語,名詞後附有各種助詞,而與動詞(或形容詞)的詞幹相結合的語尾也極多。這些語尾承擔著各種重要的語法功能。句子是陳述句還是疑問句抑或是命令句都由句子結尾處的語尾來決定。而且表示敬語的方法也幾乎是根據語尾來加以區分的。曾有人稱:漢語和英語是前面部分的內容重要,而韓國語則是後一部分的內容重要。

因此,韓國語的特點使翻譯時經常涉及到的難題之一就是動詞的位置。若想譯出一篇表義正確、流暢自然的譯文,就要了解韓國語和漢語母語話者在表達習慣和表現方式上的差異。在SVO語序的漢語里,主語後出現的動詞(或形容詞)謂語位置上直接表現出「做」,「不做」,「是」,「不是」。相反,在韓國語的SOV語序中,交代完了主語和賓語之後,在句子的最後部分才言及「做」,「不做」什麼事情。即在漢語中的句子的核心是在前一部分,而在韓國語里則體現在後一部分。這種表現方法的差異在複句中也有所體現。由幾個詞和片語(?句)組成一個句子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時,漢語中意思的重心是在前一部分,韓國語中則相反,重心在後一部分。

但是在將韓國語譯成漢語或其他語言時,如果等到整句話都講完了在進行翻譯的話,往往會因演講內容的間隔過大而無法翻譯。在世紀的翻譯過程中,翻譯人員可根據演講者演講內容的大概脈絡推斷出他將要使用哪個動詞,甚至可以推斷出演講者所要使用的動詞是肯定的,否定的,還是表達疑問的。這種情況類似於日常會話中,聽者可在話者結束話語之前根據說話的內容猜測出話者接下來所要說的話。那麼兩者的差異就在於翻譯的表意工具是另外一種語言而已。第二,從第一中可以看出修飾成分放在前面,結論放在後面的韓國語語言特點使得韓國語中大量地使用長句。換句話說也就是在韓國語里在主語和位於中間摻雜許多其他成分,即出現句子內部的擴張。然而,漢語則與之相反。

漢語里主語後緊跟著謂語,所以句子是外部擴張。在進行口譯和筆譯的時候,就有必要兼顧這些語言特點進行組詞造句。事實上若對造長句沒有很大的把握的話,盡量使用短句也可以避免出錯。第三,敬語的發達則是韓國語不可忽視的另外一個特點。在韓國語里絕對不可以想英語一樣用一個「you」指代「朋友」,「爸爸」,「老師」等。韓國語中絕對不允許把「爸爸」,「老師」作為代詞使用。而是應該根據主語的身份加以區分對待。在漢語和英語里,「公共汽車來了」這句話無論聽者是誰,都只有這麼一種表達方式,而在韓國語里則根據聽著身份的不同,採用不同的終結詞尾並可以造出4到6種不同的句子。

學習韓國語的中國人和西方人都說韓國語是一門很難的語言。這主要是由韓國語的敬語表達方法造成的。如果使用了不恰當的或錯誤的表達方法,會讓人覺得你沒有禮貌,容易引起誤會。但是如果過分地使用尊敬的語氣,也會讓人覺得你很可笑。所以即使是韓國人想正確的使用很微妙的敬語表達方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世界語言中,敬語表達方法最為複雜、細分地最為具體的可以說是韓國語,敬語的表達也可以看做是韓國語的一大特點。但是翻譯時更長使用的則是尊敬階和對等階因為翻譯是以廣大的聽眾為對象,所以應對聽眾使用表達鄭重的尊敬階。也就是說應當使用正式體語言。與韓國語相反,漢語的敬語體系並不發達。漢語的敬語主要是依靠辭彙來完成。所以韓譯漢時可以不必過多地費心去考慮敬語表達,反之則不然。即漢譯韓時,主體、對方、客體等三種敬語都要加以考慮,切記要隨時隨地的使用敬語。不然,無論你翻譯的多麼準確,意思表達的多麼完整,卻因使用了錯誤的敬稱,使聽眾感到不快,就是對演講者的不尊重,也就無法圓滿完成任務,從這種交流效果來看,這種翻譯不能稱之為完美的翻譯。第四,韓國語的又一特點就是「省略」現象。

文中雖然沒有明確地列出但根據上下文的文章脈絡可以理解的部分則可以省略。從某一方面來講還沒有一種像韓國話這樣「經濟」的語言。韓國語中的某些詞不說出來也可以理解的情況下可以不列出,特別是對不直接指稱的人。儘可能縮小一切表意單位,主要靠文章脈絡等來加深理解。韓譯漢或者漢譯韓時,需要一種能夠復原已省略的成分或者是根據語言習慣對已有的成分進行正確省略處理的技術。但是翻譯的目的在於交流,所以翻譯時不必過於拘泥於語言的形式。理解、掌握意思是首要的,然後再把原文的意思轉換成相關語言,重新組句。這和到底是直譯好還是意譯好的道理是一樣的。這種劃分不能說哪一個更好,但是逐字逐句的翻譯大部分情況下都會晦澀難懂。尊重目的語的語言習慣是非常重要的。根據情況需要進行意義補充也是其中一個原因。第五,韓國語和漢語的時制體現也有所不同。漢語的時製表現手法較為單一。

韓國語中體現時制的語素非常發達,漢語則很少。漢語主要是通過時間副詞來體現時制,但動詞的形態並不發生變化。所以在將漢語譯成韓國語時,需要找出文章中隱藏的時制並正確地譯成相對應的韓國語。綜上所述,翻譯人員要把演講者(或者筆者,寫文章的)所要表達的內容準確無誤地表達出來一定要同時精通兩種語言。

作者寫於2016-08-1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睡覺「打呼嚕」說明睡得香嗎?
性愛能讓女人變美麗,這事有科學根據嗎?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