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若做事只為求回報,必然會帶來痛苦

若做事只為求回報,必然會帶來痛苦

若做事只為求回報,必然會帶來痛苦

人們過世俗的生活去工作,是為了獲得某些報償,但出家人在這方面的教導,意義上卻深遠多了——我們無論做什麼,都不要求回報,我們工作不為報酬。佛陀教導我們,工作就只為了工作,別無所求。

如果我們做事只是為了求得回報,它將只會引起痛苦,你自己試試:你想要讓你的心平靜,於是你坐了下來,且試著使它平靜,如此這般,你將會痛苦,試看看吧。我們的方式精緻多了:我們去做,過後就放下,做了就放下!僅此而已。

一開始,我們以心中的某種欲求修行,我們不斷在修行,但我們知道那樣並不能滿足欲求,於是我們會繼續修行,直到我們達到一個境地——修行不再是為了得到什麼,而是為了放下!

我們有些人修行是為了想要得證涅槃,然而這種欲求並不能讓我們獲得它。「希求」平靜是自然的事,但卻不真的正確,我們必須毫無所求的修行。

而,你會問:「如果我們一無所求,那我們將得到什麼?」答案是,我們什麼也得不到!無論我們得到什麼,都只是痛苦的一個原因,因此,我們修行不要去得到什麼東西。

那些修行是為了想得到什麼的人,就好像來找我灑「聖水」的人一樣。當我問他們,為什麼想要得到聖水時,他們說:「因為我希望活得快樂舒適而無病痛!」如此一來,他們將永遠無法超越痛苦。

世俗人做事,都是有一個動機的,都要求得到某些回報。然在佛教,我們做事卻沒有「得到」的念頭。世俗人必須了解每件事物都是依照因果的,然而佛陀卻教導我們去超越因和果。他的智慧是去超越因,超越果,超越生,超越死,超越快樂和痛苦的。

想到這裡,實在沒有一個地方能夠停留。人們住在一個「家」,這「家」是「有」和「執取」。離開家到一個沒有家的地方,我們不知道該怎麼做,因為我們總與「有」和「執取」同住的。

如果我們不能執取,我們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們感到失落。因此,大部份的人都不願離開家去趣向涅槃。為什麼呢?因為他們說,那兒沒有什麼,什麼也沒有。

看看這裡的屋頂和地板:上端是屋頂,代表「有」,下端是地板,代表另一個「有」。但在地板和屋頂之間的空間,卻毫無立足之地。一個人可以站在屋頂或站在地板上,但卻不能在「空」的空間上。

沒有「有」的地方,那就是「空」的所在。直接地說,我們說彼涅槃就是此空。人們聽到這,他們會退後不前,他們不想前「往」涅槃,他們害怕,如果他們那樣子做了,他們便再也見不到他們的孩子和親人了。

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祝福在家人的時候,會說:「祝你們長壽、美麗、幸福、建康。」這使得他們非常高興,他們愛聽這些,而若你開始談到空,他們便不想要聽了。

他們執著了「有」!但你是否見過,一個老人而具有美麗的外觀?你是否見過,一個老人有著充沛的精力或非常幸福的嗎?沒有!但當我們說「長壽、美麗、幸福和健康」時,他們卻真的非常高興。

放下吧!放下一切所求,那麼你們的心將會得到寧靜,而痛苦也會立即止息!

好了,這就夠了。啊?想必已經晚了,我看你們有些人已經想困了。佛陀說過,去教導「沉睡」中的人們佛法,但不要讓人們睡著了。

法師簡介:阿姜·查,泰國著名高僧,公認的阿羅漢成就者。生於公元一九一八年,一九九二年元月圓寂。童貞入道,年輕時研究過基礎佛法、戒律,以及經典,後隨當地禪定大師修習。

他依苦行僧的傳統方式生活達數年,曾和本世紀偉大的禪師阿姜·曼度過一段開悟性的時光。他的教導方式簡明,善用日常周遭事物引出佛法實意,令弟子們開解,因此吸引了許多的東西方弟子追隨他修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語與禪心 的精彩文章:

人的心靈空間
透過觀想的方便法門來治療身體疾病

TAG:佛語與禪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