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只做了1年安徽省長,死後周恩來、朱德親送輓聯,日本人卻放禮炮慶祝

他只做了1年安徽省長,死後周恩來、朱德親送輓聯,日本人卻放禮炮慶祝

原標題:他只做了1年安徽省長,死後周恩來、朱德親送輓聯,日本人卻放禮炮慶祝



《中國的戰歌》中史沫特萊對廖磊的第一個印象是:除了一身樸素的軍服,他更像個古羅馬元老院的執政官,高貴、溫文有禮而又毫不誇張。


當時他的那是外國人看廖磊,可在中國人看來,廖磊的出身並不高貴。


在蔣介石的眼中,這個人是像朱德一樣的可恨泥腿子,只不過打仗倒是有兩下。

1939年10月12日,廖磊的日記上記著:晴。劉科長檢查余之血壓,竟高至一五二——一七四度,比去年更高,血管已經硬化,最易犯血沖至腦,而至昏迷,頗可懼也!


而這一則日記在10天後卻成了廖磊的絕筆。


在病重的數日里,他常常躺在床上訥訥自語:「難道安徽就沒有希望了么?」


49歲,是男人正當壯年的季節,何況抗戰正酣,廖磊至死都在惦記著抗戰:「我不行了,希望你們努力抗戰,莫讓日寇竄進大別山。」


沒有對妻子的交待,臨終遺言竟然是這樣一句話,這是一種摒棄了民族內部矛盾、希望祖國齊心抵禦外侵的軍人氣節。


此時距離他擔任安徽省主席僅僅只有1年,然而就在這一年中,他為自己的人生寫下了華美的一章,以家國英雄的姿勢拒日寇於大別山之外。


他曾經是桂系以及蔣介石爭奪天下的重將,也曾在湘西重創紅軍。


然而在安徽的兩年里,面臨著國難之時,卻成了安徽人以及所有中國人心中的英雄。



(廖磊(右2)、李品仙(右1)、王澤民(右3)、韋雲淞(右4)桂系將領合影)

桂系軍中的擎天柱


廖磊小時候家裡很貧窮,父母在陸川清湖鎮務農。在廖磊很小的時候,讀書非常刻苦。在他十六歲那年,一個改變他一生命運的機會來了。


當時,清朝在廣西桂林設立廣西陸軍小學並且公開招生,廖磊有機會知道這個消息,回家與父母商量想去考廣西陸軍小學。


父母覺得家裡雖然窮也要支持兒子去讀書。所有在廖磊父母的支持下,廖磊父母給了全家所有積蓄幾元錢,還有十個饅頭。


年紀輕輕的廖磊背著包袱和幾個饅頭就步行上陸川一路向北走路去桂林。終於,廖磊成功考上了廣西陸軍小學。後來,又考上了保定陸軍學校。


廖磊從保定陸軍學校畢業後,由於家裡只是農民身份沒有人事關係,一時間找不到工作,在廖磊正不知所措的時候,這個時候。


經校友介紹他陰差陽錯投入湘軍唐生智的麾下。


那時候的湘軍軍閥唐生智是孫中山的革命合作者,一番為革命的熱血青年,試圖以血肉換中華之崛起,大多數是投入了湘軍。


他勤於練兵,不苟言笑,賞罰分明,待士兵如手足,能同甘苦。


其部屬不奉其命令不敢任意進退,而他自己刻苦耐勞勇敢,在前線身先士卒,用兵不只勇敢,且堅忍不拔,自當排長起遇危險時絕不請援,未奉令不退,因此屢次能完成任務。

廖磊本人也因治軍有方,在湘軍中不斷得到提升,歷任連長、營長、團長、師長、軍長等職。


1928年,湖南軍閥唐生智被李宗仁打敗,廖磊與何健、葉琪、李品仙等湘軍將領投降桂系,後隨白崇禧繼續北伐,打到華北。


1929年1月南京政府編遣軍隊,第三十六軍縮編為第五十三師,廖磊任師長,仍駐唐山。


3月蔣桂戰爭爆發,蔣介石派唐生智赴華北活動湘軍舊部,幾個湘軍旅長準備拘捕白崇禧,蔣介石也派特務企圖捕殺白崇禧。


廖磊親自護送白崇禧到塘沽港,讓他搭乘日本輪船經香港回廣西。


之後廖磊本人也被迫辭去軍職,到香港居住。


這是廖磊唯一離開部隊的時間,原因是桂系的失敗,蔣介石的追殺。、


但是廖磊再次回歸也是因為桂系和蔣介石的爭執。


1929年後回廣西投新桂系反蔣,任「護黨救國軍」前敵指揮部參謀長,第七軍副軍長兼第二十一師師長、軍長,廣西航空學校校長。


其中更多的原因是廖磊救過白崇禧一命,才在桂系中得以重用。

所謂的國民革命第七軍,在廖磊的統領下,是桂系的擎天柱,更是桂系李宗仁、白崇禧在當時的國民政府中佔據重要一席的原因。


這一支軍隊在當時駐防柳州,被稱「鋼7軍」,不知道和《士兵突擊》中的鋼七連是否有關係。


柳州人認識廖磊,也的是從這個時候開始。



為抗日準備了6年之久


從1931年10月到1937年11月參加淞滬抗戰,再到1938年10月率部北上建立大別山根據地,鋼七軍在柳州的7年時間裡,廖磊除了建好中山中路上至今柳州列為文物保護單位的的廖磊公館、柳侯公園裡的北伐陣亡將士紀念塔及魚峰山上的鋼軍亭外,還在柳州開展大規模的抗戰宣傳。


第七軍入駐柳州時正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發生不久,地處邊遠南疆的柳州,對於日軍入侵,好像與自己關聯不大,根本不擔心日軍會打到廣西山區。


所以當時的抗日救亡運動還只在學校師生中進行,市民對日本軍侵華產生的危機認識不足,大多置身度外消極觀望。


廖磊感到,有必要採取相關的行動,來提高柳州市民的抗日救亡意識,


廖磊在部隊進入柳州幾天里,即召開有各機關、團體、學校負責人參加聯席會議,要求所有單位「立即行動起來,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抗日宣傳」「積極投身到抗日救亡運動中去」「時刻聽從國家召喚,奔赴疆場殺敵!」。

會後第三天(10月31日)他親自給柳州各單位職員及駐軍軍官作題為「倭奴亡我之心不死」的報告,號召「不忍坐視亡國,不甘滄為亡國奴」的國人,「誓同心一致,與日寇血戰到底!」


為了提高抗日宣傳質量,他還多次到縣通俗教育演講所,指導演講員擬定上街下鄉演講的題目和內容。


其夫人胡慧,也和大家一起走上街頭,開展抗日宣傳,並成立了「柳江婦女抗日後援會」,為全民抗日而努力。


同時,第七軍還招募學生進行培訓,組成了廣西學生軍,為桂系部隊提供了抗戰後援。


這在當時的西南軍界中,廖磊就是個傻子,更多的人是借這個機會爭奪地盤,以此為借口向中央要糧要餉。


有一件事情,很少有國人關注,在當時的軍閥割據的國民政府中,只有桂系是沒有一個漢奸,沒有一支隊伍叛變的。


以廖磊為首的國民革命軍所做的抗日宣傳在日寇肆虐中華大地時,為中國軍隊保留更多的是血性和尊嚴。


當然,在駐守柳州期間,對紅軍和農民起義也是毫不手軟,王震、賀龍都在他手上吃了大虧,當時越境的紅軍損失慘重。


百團步行抗日寇,一支槍擋一支軍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廖磊升任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率第七、四十八兩軍北上抗日。

廖磊把湖南籍妻子及家人安頓在柳州,為的是更能安心抗日,而他還帶走了妻弟胡祥,留下了妻子與弟媳在柳州度過了8年抗戰。


其中,李宗仁帶著軍隊完成的台兒庄大捷,可以說是中國抗日第一次大捷,其中卻少不了廖磊在南邊穩固後方,切斷支援的功勞。


1938年,廖磊率部北上,由於,廣西到上海一帶路途遙遠,雖然凇滬會戰之前安,廖磊就率領廣西桂軍一百個團三十萬人北上。


由於交通落後,許多道路是靠步行的。


等廖磊率軍趕到凇滬附近的時候,凇滬會戰已經打得差不多了,廖磊雖然取得局部戰場的勝利。


然而,日軍成功在金山衛登陸,國軍腹背受敵,廖磊部執行掩護主力撤退的任務。


據經歷凇滬會戰答的國軍和日軍老兵回憶:參加凇滬會戰的所有部隊,只有廣西口音的部隊進攻視死如歸,軍紀嚴明,連在撤退的時候都是整整齊齊,毫無潰敗的跡象。


而後,廖磊率廣西軍據淮為守,駐節合肥,多次率部向皖東出擊,不斷殲擊日寇,使皖中、皖西的局勢得到穩定。


此時國民政府又安排了安徽省主席的身份給予廖磊,渴望他能夠保證安徽的完整,蔣介石能將這樣重要的位置給一個自己討厭的將軍,可見廖磊在當時的抗敵受到的評價。


據守大別山,廖磊在安徽的抗戰貢獻


廖磊一生最出色的一件事可能便是對大別山根據地的經營。之


前,在敵後建立游擊根據地被認為是一件苦差,李宗仁不好意思說讓誰去,便在召見廖磊與李品仙時沉默不語,廖磊主動說由他去。


沒想到廖磊在大別山搞得有聲有色,對安徽的經營成為桂系在抗戰時期的最大「收穫」。


當時大別山孤懸敵後,處於日軍包圍之中,正像一位民主人士形容的那樣:「淮泗之間,敵蹄縱橫。大江南北,滿目哀鴻。」


堅守大別山,無後方依託,無糧餉彈藥供應,且距日偽統治中心南京很近,危機四伏,困難重重。


1938年10月22日,廖磊抵達立煌(今金寨縣)正式就職。


廖磊從就職到去世只有一年多的時間,但這卻是抗日戰爭從戰略防禦轉折到戰略相持階段的重要時期。


從大別山說,則是從無到有創建抗日根據地的關鍵時期。


在此期間,廖磊繼續動員廣大民眾投入抗日戰爭。

李宗仁當時的思路是,只有把廣大群眾動員來,廣泛開展抗日救亡活動,抗日戰爭才有堅實的基礎。


從新桂系來說,才能保住安徽這塊來之不易的地盤。


廖磊接任後,按照李宗仁的意圖開展工作。1939年5月統計,省動委會工作團、省動委會委託工作團、縣屬工作團共有107個,團員2400餘人。經動委會宣傳、動員,組織到農抗會、青抗會、婦抗會等抗敵協會的有40萬人,廣泛開展了包括參軍、支前、捐獻、宣傳等工作。有些接敵地區一個縣在24小時之內就能集中數千副擔架,投入運輸戰鬥。


群眾動員的規模和作用都大大超過初建時期。


廖磊治皖時間不長,但各方面評價甚高。


安徽人張義純曾任安徽省民政廳廳長、安徽省主席等職,他回憶說,廖磊為人比較清廉,在總司令任內,所存軍隊節餘兵餉,繳歸廣西增購軍火,不像李品仙中飽私囊。因廖磊提倡儉樸風氣,亦有狡黠者,投其所好,穿草鞋、打綁腿往謁省主席,廖委以縣長職務。當有人揭穿其詐偽時,廖磊又將其革職。「這時(1939年)廖磊提倡節儉苦幹,兼之幣值與物價平穩,軍政人員生活安定,多能秉公守法,從事抗戰工作。」


白崇禧晚年接受記者採訪時,對廖磊在大別山評價甚高:「他率第七軍赴滬作戰,敵人裝備好又有制空權,傷亡很大,有旅長二人、團長六七人犧牲,而撤退時無論搭車徒步,上下均能守秩序,對百姓秋毫無犯。第七軍撤到大別山,後來榮膺第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兼安徽省主席,軍人能守紀律,政治風氣亦佳,安徽人對他均表好感。這時江北、山東都淪陷了,而安徽甚多縣份在八年抗戰中始終能守住,這基礎是他建立的。······繼廖任安徽省主席的是李品仙,無論軍政都比不上廖主持的時期了。我衷心佩服這人。」


李宗仁晚年提到廖磊時也回憶說:「廖磊在大別山苦心孤詣經營的結果,竟形成令人羨慕的小康之局。······廖君死時,大別山根據地內的軍政設施已粗具規模。」


可以說,抗戰之後的7年里,日軍始終不能完全佔領安徽,皆出自廖磊之手筆。


廖磊雖然出身桂系軍閥,參加過鎮壓共產黨的戰爭,在消滅紅七軍二十一師韋拔群部的戰爭中起過積極作用。但是在主政安徽這一段時期,他和新四軍保持了良好的關係。

新四軍軍長葉挺來立煌視察時由第二十一集團軍總部所辦的《大別山日報》刊登了一篇題為《歡迎葉挺將軍》的社論,轟動一時,在當時是很難得的。


即便是和他所佔立場不同的新四軍,也關係良好,不但提供彈藥,而且多次幫助新四軍進行配合性戰鬥。


葉劍英曾在皖南事變時說:若廖君猶在,怎會有此等民族內鬥。



臨死悲言的中華英雄


1939年10月23日,廖磊因突發腦溢血病逝。廖磊至死都惦記著抗戰,臨終前說:「我不行了,希望你們努力抗戰,莫讓日寇竄進大別山。」


沒有對妻子的交待,臨終遺言竟然是這樣一句話,這是一種摒棄了民族內部矛盾、希望祖國齊心抵禦外侵的軍人氣節。


中共領導人周恩來、朱德、葉劍英、彭德懷送去輓聯,新四軍領導人葉挺、項英、張雲逸、戴季英、羅炳輝、彭雪楓等發了唁電,表示對這位抗日愛國將領的深切悼念。


廖磊的墓在金寨,蔣介石為廖磊題了詞,


求治至誠見危授命耿耿精忠能貫日;


殺敵爭先盡瘁以死芸芸黎庶載歷碑。


最能夠了解廖磊為人的,是廖磊自己在短暫的清醒期間寫下的遺囑:


余以武人久領軍旅,抗戰以還,惟以戮力殺敵,自去歲兼主皖政,值地方殘破,頑敵憑陵,建設未達,心力交瘁,自知不起,未大敵當前,非保衛江淮,無以屏蔽隴屬,恢復中原。非鞏固大別山脈,無以樹大舉反攻之基。凡我黨政軍同仁,務望盡最大努力,在總裁領導下,精誠團結,建設安徽,復興中國,達到最後勝利。


誰說只有沙場戰死的才是國殤?


抗日名將——廖磊,他一生精忠報國、一生儉樸。為國操勞嘔心瀝血,在他犧牲後不久,就被民國追贈授予:民國軍政楷模勳章。


廖磊為捍衛中華民族存亡而夜以繼日工作,最後為國捐軀。


歷史雖已遠去,我們在追憶歷史中,可以從身上學習到他許多優秀品質,同時,廖公磊是我們陸川人引以自豪的榜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徽臉 的精彩文章:

在中國喝酒,這4個人無人能比,最後一位竟獨自打敗了整個國民黨
安徽一偏遠村莊,住著匈奴部落後人,至今仍保留祖先習俗

TAG:徽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