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湖水波平,一片空明鶯脰碧;名勝聯集之江蘇2

湖水波平,一片空明鶯脰碧;名勝聯集之江蘇2

社稷已墟,尚有懷中六尺;

君臣不死,直從海底千秋。

  • 孫榘題鹽城陸公祠仰止堂

瀝膽披肝,眼看山河已破,衣裹千行之淚;

竭忠盡智,志存不辱社稷,身負六尺之孤。

  • 鹽城陸公祠仰止堂

淚灑西風,濕透朝衣渾是血;

身沉南海,洗清宋骨不沾腥。

  • 宋於汴題鹽城陸公祠仰止堂

巫支祁井低深潛,瀾恬洪澤;

阿羅漢波間重出,福佑清淮。

  • 麟見亭題淮陰清江浦淮瀆廟

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驅時無忘赤帝;

青燈觀青史,使青龍偃月,隱微處不蔽青天。

  • 淮陰關帝廟。 赤兔:關羽座騎名。 偃月:關羽使用的兵器名

湖水波平,一片空明鶯脰碧;名勝聯集之江蘇2

-----

湖水波平,一片空明鶯脰碧;名勝聯集之江蘇2

-----

果然第一英雄,忠在君臣,義在兄弟,使不忠不義人,對此應教愧殺;

真箇無雙豪傑,德兼文武,行兼春秋,讓有德有行者,拜焉越顯神通。

  • 淮陰關帝廟

名園別有天地;

老樹不知歲時。

  • 淮陰荷芳書院

大隱寄淮壖,十畝芳塘涵德水;

高懷擬綠野,滿園花木綉春風。

  • 錢梅溪題淮陰荷塘書院。 壖:城郭旁或河邊地,亦作「堧」

洪水想當年,幸怪鎖洪湖,十萬戶飯美魚香,如依夏屋;

清時思儉德,祝神來清浦,千百載泳勤沐澤,共樂春台。

  • 麟見亭題淮陰禹王台。 怪鎖洪湖:相傳作亂的水怪巫支祈被禹王鎖於洪澤湖中。 夏屋:大屋。《楚辭·大招》:「廈屋廣大,沙堂秀只」春台:喻太平盛世

三過其門,虛度辛壬癸甲;

八年在外,平成河漢江淮。

  • 麟見亭題淮陰禹王台

湖水波平,一片空明鶯脰碧;名勝聯集之江蘇2

-----

湖水波平,一片空明鶯脰碧;名勝聯集之江蘇2

-----

綠綺一彈留雅奏;

青山數點學高人。

  • 如皋水繪園,在江蘇如皋公園內,初為明代冒一貫的別墅,明亡後,文學家冒辟疆隱居於此,後廢。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由汪璞庄(之珩)於水繪園舊址「洗體池」上,構樓以為游息之所,用杜詩「殘狂小明樓」之句,名其樓為「水明樓」。 綠綺:琴名,傳司馬相如有綠綺,蔡邕有焦尾,皆名琴

作尉到江皋,喜雲山話舊,樽酒論文,消盪鄉心忘異地;

登樓懷水繪,觀一鏡平波,半宙蕉月,依稀風景說當年。

  • 錢昌頤題如皋水繪園

秀句滿江國;

芳聲騰海隅。

  • 翁方綱題如皋水繪園

二三星斗胸前落;

十萬峰巒腳底青。

  • 鄭燮題如皋水繪園

幾經劫火尚澄鮮,望隔苑斜陽,猶想見勝國騷人,高庭裙屐;

一入風塵難免俗,趁名園雅集,也聊當皖公山色,閑話蒓鱸。

  • 胡維藩題如皋水繪園。 皖公:安徽八公山。 蒓鱸:蒓菜和鱸魚,晉張翰在洛陽做官,秋風起,想起家鄉的蒓菜和鱸魚膾,棄官回吳中故里,後引申為思念家鄉

湖水波平,一片空明鶯脰碧;名勝聯集之江蘇2

杖履逍遙神自適;

樓台宛轉曲皆通。

  • 如皋水繪園

深院觀心,院外六橋橋上月;

倚窗縱目,窗前一鏡鏡中花。

  • 如皋水繪園

橐鑰無傳,一卷傷心獄吏火;

戶樞不蠹,片言終古活人方。

  • 沈竹安題如皋華佗祠。 橐鑰:指華佗所著醫書《青囊》。 戶樞不蠹:經常轉動的門軸不會蛀蝕,比喻經常運動可以不受外物侵蝕,《呂氏春秋·盡數》:「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 活人方:使人活也,謂醫生能救治人之生命,活人書喻醫書,宋朱肱著書論傷寒,即名「活人書」,宋陸遊詩:「滿懷空貯活人書」

薄海奉金仙,梵宇恢弘千載上;

編師掃倭寇,蒼碑突兀兩楹間。

  • 郭雍南題海安西場劉景韶將軍平倭冢碑,該碑原置鎮上「惠民寺」內

寇不敢纓,敵猶感化;

烈侔剛毅,清擬雙虹。

  • 王秉衡題海安韓紫石墓。韓紫石,名國鈞(1857-1942),海安人,清光緒舉人,曾兩任江蘇省長,為蘇北著名的愛國人士,該聯鐫於第一道門楹柱上

兩間正氣鍾淮海;

畢世精誠貫日星。

  • 海安韓紫石墓。該聯在墓地第二道石碑坊中部

湖水波平,一片空明鶯脰碧;名勝聯集之江蘇2

力挽狂瀾降生,先大禹一日;

滂流惠澤在世,多如來五年。

  • 海安韓紫石墓

海道昔曾經,蝦子灣頭,一葉扁舟支半壁;

祠堂今重建,鳳凰山下,千秋詞客吊孤忠。

  • 海安文信國祠

四圍疏柳,三徑荒苔,人來通海泉旁,古寺夕陽供憑弔;

一曲小橋,半灣流水,地接學山園外,平林煙景足勾留。

  • 吳養涵題太倉人民公園。 通海泉:在海寧寺舊址,明·洪武卅一年(1398)由張宗源鑿泉四眼,久旱不竭,人謂通海。 學山園:在太倉公園西邊,明尚書張輔之子張灝築,復社領袖張溥晚年居此

煮茗劇長設,看嶺上寒梅,堤邊垂柳,到此無分賓主;

拋棋時一笑,問亭中鐵釜,井底清泉,曾經幾度滄桑。

  • 王君麓題太倉人民公園

有志奮身裹馬革;

無言騷首望龍沙。

  • 吳養涵題太倉北望亭,為董學舒捐建,學舒是東北人,「九·一八」事變後寄跡太倉,築亭以懷思鄉之情。馬革:即馬革裹屍,謂戰死沙場,《後漢書·二四·馬援傳》:「(援曰)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卧床死在兒女手中邪?」 龍沙:地區名,古時指我國西北部山地和沙漠地區

墨妙建新亭,點綴園林景色;

文明耀古國,發揚藝術光輝。

  • 王君麓題太倉墨妙亭,在城北淮雲寺內,由元顧信建,原建築早毀,碑存太倉公園內

圯可見新,快婁東亭轟墨妙;

斷能復舊,摹吳興石刻歸來。

  • 太倉墨妙亭。 婁東:指太倉。 吳興:縣名,宋書法家趙孟頫為吳興人,後人稱其「趙吳興」。 歸來:趙孟頫所書《歸去來辭》碑

湖水波平,一片空明鶯脰碧;名勝聯集之江蘇2

趙管風流傳墨妙;

林園觴詠繼蘭亭。

  • 吳鳳子題太倉墨妙亭

墨痕垂婁水,長護新亭同仰止;

妙跡傳鷗波,遠珍遺範式高風。

  • 潘景鄭題太倉墨妙亭。 婁水:即婁江,源出太湖,東北流經蘇州、崑山、太倉等地。 仰止:仰望,嚮往,《詩·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鷗波:趙孟頫號。 高風:高卓之風範

公園移名跡,已臚列古碑舊刻,又何論周秦椎魯,宋元流媚;

茂績溯前賢,更歷盡滄海桑田,總難忘三吳水利,復社聲華。

  • 狄斗南題題太倉墨妙亭。 臚:序列,陳列。 椎魯:魯鈍,宋·蘇軾《經進東坡文集事略十四·六國論》:「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魯無能為者。雖欲怨叛而莫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復社:明末以江南地主階級士大夫為代表的民間社團之一

七次下西洋,破浪乘風,劉家港口颺旌纛;

盛名傳後世,銘碑雕像,天妃宮裡紀功勛。

  • 王君麓題太倉鄭和紀念館,在太倉劉家港,1985年7月鄭和下西洋580周年紀念之時將劉家港天妃宮改建。 劉家港:在太倉瀏河口,曾有「天下第一碼頭」之譽。 天妃宮:在太倉瀏河鎮

使節七回西,橫貫亞非,祖國聲咸傳異域;

勛名三保盛,交流文化,友邦祀廟紀豐功。

  • 凌霜紅題太倉鄭和紀念館

說什麼勞力勞心,一到此間都適意;

看這樣樹人樹木,十年後已盡成才。

  • 王君麓題太倉瀏河藝芳園

飲水思源千萬代;

井亭戚浦永留名。

  • 陸君毅題太倉時思井亭。 戚浦:戚浦塘曾有戚家軍修浚過,故稱

篤誠情性,公正心腸;

勤劬事業,優美文章。

  • 太倉師範,建於1923年。 篤誠:真誠,厚實。 劬:勞累

雲窗霧閣事恍惚;

金支翠旗光有無。

  • 集韓愈、少陵句題太倉曇陽觀。 恍惚:也作「恍忽」,隱約不清,難以捉摸

此間無半點塵埃,入座飛觴,留得滄江月醉;

隔岸惟數家燈火,有人載酒,定牽春水船來。

  • 太倉春水船,明代鄉賢殷奎讀書處,為「滄江八景」之一

自喜軒窗無俗韻;

亦知草木有真香。

  • 戴支毫題吳江同里鎮退思園小軒

貼水芳園,花好月圓成妙趣;

臨江古鎮,地靈人傑享盛名。

  • 馬國征題吳江同里鎮退思園小軒

吳江明月千秋在;

祖國風貌萬里同。

  • 江波題吳江同里鎮退思園旱船

華榭開時,喜集域中人,貼水芳園畫意,半池蓮葉容魚戲;

草堂行處,退思天下事,生風熏閣琴聲,千樹桐花任鳳游。

  • 定慧題吳江同里鎮退思草堂。 貼水芳園:退思園內建築皆緊貼水面,故有「貼水園」之稱。 退思:《左傳·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社稷之臣也」

由退思進;

因忙得閑。

  • 夏衍題吳江同里鎮退思園迎賓室

湖水波平,一片空明鶯脰碧;名勝聯集之江蘇2

奇石盡含千古秀;

異花長佔四時春。

  • 戴支毫題吳江同里鎮退思園琴房

琴室停雲靜;

天橋生月明。

  • 吳江同里鎮退思園琴房

竹梧秋雨碧;

荷芰晚波明。

  • 吳江同里鎮退思園菰雨生煙

四時物華常新,花氣氤氳,小園猶存當年風貌;

五湖煙水相通,池光瀲灧,清景可延遠近佳賓。

  • 夏炎德題吳江同里鎮退思園座春望月樓,園內主要建築之一。 五湖:同里鎮周圍有同里、九里、南星、葉澤、龐山等五湖

藝秀辭工人所樂;

水流花放吾其游。

  • 徐穆如題吳江同里鎮退思園

石林迤邐,曲徑通幽深有致;

嘉樹蔥蘢,台榭低昂靜無嘩。

  • 夏炎德題吳江同里鎮歲寒居

門將河光春色好;

園中鳥語話幽香。

  • 戴支毫題吳江同里鎮歲寒居

梨瓮開時,正花落鳥啼,春風拂面;

楸枰戰罷,看天高雲凈,秋月滿懷。

  • 洪鈞題吳江同里鎮任園

一泓月色含規影;

兩岸書聲接榜歌。

  • 吳江同里鎮東溪橋,亦名晉安橋,東入同里湖,西接市河,為「同里八景」之一,名「東溪望月」。同里鎮為文化古鎮,據方誌載,自唐代起,至清嘉慶十五年,共出狀元一人,進士三十八人,舉人八十人,居民習文成風,故有「兩岸書聲接榜歌」的聯語。 規影:指洪橋半圓形橋洞倒映河中所形成的圓形。 榜歌:漁歌

古塔搖紅迎旭影;

羅星暈碧鎖溪光。

  • 吳江同里鎮東溪橋。羅星:洲名,在同里湖中

一線晴光通越水;

半帆寒影帶吳歌。

  • 吳江同里鎮渡船橋,在吳江縣同里鎮西郊,又名「西津橋」,相傳擺渡老船工,為人忠厚,渡客從不計較渡資,頗得同里敬重,一次,有一京官經此,念其孤老無依,慷慨解囊,以備老人善後,老船工將其所得和多年積累盡數購得磚石建橋方便過客,故名「渡船橋」。又一說,該橋為吳越的分界線,橋東屬越,橋西歸吳,故聯文「一線晴光通越水;半帆寒影帶吳歌」

春入船唇流水綠;

人歸渡口夕照紅。

  • 吳江同里鎮渡船橋

永濟太平南北路;

落成嘉慶廿三年。

  • 吳江同里鎮太平橋。太平橋、吉利橋、富觀橋,均在同里鎮城區內,當地習俗,凡紅白喜事,都要吹吹打打經過這三座橋而後再前往目的地,是為圖吉利,討口彩

共解囊金成利濟;

好留柱石待標題。

  • 吳江同里鎮謝家橋

雲頭艷艷開金餅;

水面沉沉卧彩虹。

  • 蘇舜欽題吳江松陵鎮垂虹橋,俗稱長橋,有99孔,已毀,現存殘跡。 金餅:即太陽

八十丈虹晴卧影;

一千頃玉碧無瑕。

  • 楊傑題吳江垂虹橋

插天螮蝀玉腰闊;

跨海鯨鯢金背高。

  • 鄭澥題吳江垂虹橋。 螮蝀:虹的別稱。 鯨鯢:鯨魚,雄曰鯨,雌曰鯢

式廊舊規模,有客來游歌利涉;

蔚然新氣象,行輪無阻便通商。

  • 吳江白龍橋,在盛澤鎮郊,屬太湖風景區。 利涉:順利渡河

風送萬機聲,莫道從拳猶易舉;

晴翻千尺浪,好從飲水更思源。

  • 吳江白龍橋。 萬機:盛澤是著名絲綢之鄉,故曰「風送萬機聲」

歲穩登雲,每多鳳侶;

勢懷傍漢,自有仙儔。

  • 吳江鳳仙橋,在銅羅鎮,為五孔石柱平橋,清宣統元年(1909年)始建,1923年募捐銀六千五百元重建,橋長三十九點六米,寬二點七五米,楹聯陰刻在橋柱上,這副聯在橋的東面

鳳治垂虹,南連越水;

仙源涌日,此接吳江。

  • 吳江鳳仙橋

坐而言矣,起而行矣;

老者安之,少者懷之。

  • 吳江風仙橋棲鳳亭

化日光天,相安無躁;

櫛風沐雨,且住為佳。

  • 吳江鳳仙橋留仙亭。鳳仙橋為梁式橋,橋南為棲鳳亭,橋北為留仙亭

遙聽隔岸,綾梭彌思物力;

最喜結鄰,村社永賴神庥。

  • 吳江登雲橋

姊妹三條聯運影;

桑麻四野便行程。

  • 吳江登雲橋

策杖閑聽,兩岸機聲連牧笛;

臨流遠眺,一涇帆影伴漁舟。

  • 吳江目連橋

滿山芳草仙人葯;

一徑清風處士墳。

  • 徐大椿自題墓聯。徐為清代名醫,該聯於清乾隆卅八年(1772年)病逝前自撰,墓在吳江八坼鎮

舊址難尋,相距八百二十年之久;

高風可仰,總在三萬六千頃之間。

  • 吳江鱸鄉亭三高祠,在松陵鎮西門外

逝水如斯,愧我重來問道晚;

高山仰止,始知今日布衣尊。

  • 丁初我題吳江鱸鄉亭三高祠

秋色滿東南,看灘回釣雪,橋卧長虹,廿五年宦跡重經,大好停車愛楓晚;

鄉心動寥廓,憶屋繞春山,村堆黃葉,三十載歸田未賦,且教借箸味蒓羹。

  • 蔣犀林題吳江鱸鄉亭三高祠

快哉風與庶民共;

今夫山一拳石多。

  • 張琮題吳江龐山快風亭

湖水波平,一片空明鶯脰碧;

釣徒仙去,千秋風致鱖魚肥。

  • 吳江鶯脰湖,在吳江南廿公里,北接太湖。 鶯脰:湖泊名,在吳江西南,形似鶯脰,故名

政績在斯民,溯唐宋明有五大夫,吳郡楷模二千石;

馨香隆厥祀,立功德言垂三不朽,太守風規九百年。

  • 吳江五賢祠

鴛鴦在梁魚在藻;

松柏有心竹有筠。

  • 吳江平望慵園

婁南應主藏天星,斯萬斯千多多益善;

吳下擅具區水利,餘三餘九陳陳相因。

  • 薛時雨題吳江積穀倉。 婁:古縣名,治所在今崑山東北。 吳下:吳國的代稱

其谷宜稻,既堅既好;

自天降康,乃績乃倉。

  • 薛時雨題吳江積穀倉

大義惟敬宗,收族最先,割千百畝膏腴,其川三江,其浸五湖,荷鍤決渠同食福;

達孝以繼志,述事為善,經一再傳封殖,我倉既盈,我庾維億,瓜綿椒衍永承庥。

  • 薛時雨題吳江王氏義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雨巷詩社 的精彩文章:

雨巷今日出對:卧竹林幽吟曉月「請賜下聯」
古代詩人對香的崇敬和熱愛

TAG:雨巷詩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