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春秋時期的奇葩戰爭,打敗敵人以後,手把手教敵人逃跑

春秋時期的奇葩戰爭,打敗敵人以後,手把手教敵人逃跑

本文由【見微知著說歷史】獨家發佈於企鵝號,擅自轉載必究!歡迎轉發分享~

春秋時期,雖然整個周朝分裂成各個諸侯國,但是名義上還是歸周天子管轄,哪怕周天子只是一個傀儡。因此春秋時期的戰爭歸根結底還是周朝的內戰,所以各個人才在諸侯國之間流動性很高,並沒有「叛國」的思想包袱。而且人們評價春秋時期還有這樣一句話:「春秋無義戰。」

「春秋無義戰」這個觀點出自《孟子》,原意可能並不是說內戰、外戰的區別,而是諸侯之間蔑視周王室,互相攻伐的做法不合乎禮義。不過「春秋無義戰」後面還有半句話「彼善於此,則有之矣。」就是說在矬子裡面拔大個,某幾次戰爭相對而言,要好過其他的戰爭。

春秋雖然是禮崩樂壞的時代,但是這句話得分和誰比。春秋和西周比自然是禮崩樂壞,和後世比就算得上「彬彬有禮」了。春秋時期的戰爭有些還是比較厚道的。比如宋楚的泓之戰。在這場戰爭中,楚軍的戰鬥力要強過宋軍,宋軍則在泓水旁邊以逸待勞,佔據有利地形。楚軍在渡河的時候,宋襄公的部下勸他發動攻擊,宋襄公覺得不仁義,按兵不動;楚軍全都過來了,正在擺陣型的時候,部下又勸說宋襄公,宋襄公還是拒絕。結果顯而易見,宋軍被殺得大敗。

楚國在泓之戰受惠於對方的仁義,而在邲之戰中又成了仁義的一方。春秋時期,晉國和楚國都很強大,兩國都想成為霸主。於是鄭國倒了血霉。鄭國依附楚國,晉國就打它;鄭國依附晉國,楚國就打它。這就是處於大國之間的小國的悲哀。後來鄭國也明白了,讓晉國和楚國趕緊分出個勝負,誰厲害誰就是我大哥。

公元前597年,楚國圍攻鄭國,晉國派兵去救,邲之戰打響。楚國先示敵以弱,麻痹晉軍,然後再發動攻擊。再加上晉國之間將帥不和,意見不同意。所以在邲之戰中,楚軍贏得了勝利,晉軍潰敗。不過在晉軍潰逃的時候,發生了戰爭史上很有趣的一個畫面。

晉軍逃跑的時候非常狼狽,陣型完全亂成一團,互相擁擠跑不動。楚軍就教晉軍把戰車的橫木拔掉,節省空間;向前跑了一會,晉軍的戰馬又盤旋不前,楚軍再教晉軍把大旗給扔掉,這樣就能逃走了。晉軍臨走的時候還非常囂張,嘲諷楚軍道:「在逃跑方面還是沒有貴國有經驗啊。」

經過這次戰爭,鄭國歸附楚國,楚莊王終於成就霸業。在春秋時期,各個大國之間的主要矛盾在爭奪霸主地位,而不是相互吞併消滅。所以邲之戰楚軍也沒有向白起那樣坑殺降卒,反而手把手地教敵軍怎麼逃跑。

參考文獻:《左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見微知著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古代人為避名諱有多累,不但要改名,甚至還會影響仕途
他是北齊大將,與敵人廝殺一天砍壞十五把刀,被雷劈而不死

TAG:見微知著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