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國本是亞洲小邦,卻一直計劃「反清復明」,差點兒拉上日本合夥

此國本是亞洲小邦,卻一直計劃「反清復明」,差點兒拉上日本合夥

在我國悠久的歷史歲月之中,有過好幾個被少數民族政權所統治的時代,其中後世了解最深的又非清朝莫屬。在清朝統治前期,各地漢人紛紛反抗,這一現象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很多人可能想像不到,就連當時作為藩屬國的朝鮮,也一度積極投身於反清大潮之中。

八旗將領盔甲復原

嚴格地說,在滿洲鐵騎尚未入關之時,八旗大軍就已經對當時的朝鮮進行了一番軍事侵襲,國力羸弱的朝鮮很快被打得全軍潰敗。為防止後院起火,清軍將兩位年輕的朝鮮世子擄走作為人質,扣押在在盛京城中。兩人在盛京城內飽受滿人欺凌,不過好歹還有個「人質」的身份,所以得以活命。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闖王」李自成率軍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朱由檢滿懷悲憤,帶著太監王承恩登上煤山,自縊在一棵歪脖樹上。此時為了進一步收縮戰線以求問鼎中原,清朝統治者主動將兩位朝鮮世子放了回去,還特地下詔減少了朝鮮的歲貢,以便騰出手來收拾各地頻頻起義的漢人。

明思宗朱由檢自縊殉國處

為了朝廷顏面,清廷在放世子回國之前特地修書一封,要求當時的朝鮮國王向回歸的二位世子行禮,結果不料此舉遭到朝鮮上下的極力不滿。沒過多久,兩位世子就被毒殺,集體仇視滿清的朝鮮君臣還一口咬定這是意外死亡。清廷雖然極為惱怒,但是苦於沒有實證,只得就此作罷,並很快冊封朝鮮君主為國王。

朝鮮孝宗李淏劇照

可是,滿清王朝的「誠意」並沒有獲得朝鮮方面的認同,他們一直認為大明王朝才是真正的天朝上邦,自己作為大明藩屬幾百年,歷來沐浴大明皇恩。而且在這群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的朝鮮人心中,「華夷之辨」十分重要,現在的朝廷只不過是一群放羊牧馬的胡人,這樣的人怎麼能治理偉大的上邦呢?

朝鮮英祖跪迎清使繪畫

就這樣,朝鮮君臣堅信滿清王朝不會長久,於是暗地裡秘密制定了一套詳細的北伐計劃,打算一舉推翻滿清。可惜在朝方擴張軍隊的時候,卻面臨財政困難的尷尬局面,無力承擔這樣巨大的財力消耗,於是只好作罷,轉而秘密聯絡鄭氏族人和內陸的反清勢力,甚至還打算藉助日本的力量以推翻滿清。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清軍入關後,連續幾任皇帝都非常出色,把朝廷治理得井然有序,懷柔和高壓手段使用得爐火純青,先是鎮壓了各地漢人,隨後又陸續將台灣等地的反抗勢力消滅,徹底打破了朝鮮聯合多方一同北伐的夢想,直至最後,朝鮮也沒能實現自己反清復明的計劃。

清代朝鮮古籍

不過客觀而言,朝鮮君臣對大明王朝確實異常忠誠。在滿清統治的年代裡,朝鮮國內經常秘密祭祀大明皇帝,甚至他們的史官在使用年號時候,還是沿用大明的年號,以至於在史料之中出現了「崇禎後百三十八年」(公元1765年)之類的紀年。在清末之時,朝鮮君臣對於孫中山等人的軍事行動也經常予以支持,可以說在清朝統治的兩百餘年李從來沒有真正臣服滿清,也從來沒有忘記自己是大明臣子。

參考文獻:

《李朝實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本是晚清名將,率軍取得對外最大勝利,卻被世人冤枉唾棄至今
世界最倒霉國家,首都遭颱風毀滅被迫遷都,如今自詡為美國後花園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