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不破不立,民國之初國家命運何去何從?

不破不立,民國之初國家命運何去何從?

蔡鍔力挺梁啟超回國,固然由於梁啟超是他的老師,有一份師生情義在那裡,但更主要的,還是他對革命之後民國之初國家命運的擔憂。他在籲請黎元洪領銜敦促梁啟超回國參加建設的當天,也曾致電袁大總統及各省都督,明確表示不希望黃興在國家最困難的時候引退。他直言:「此次革命成功,應分三段:一破壞,二收拾,三建設。破壞易,收拾難,建設尤難。」現在我們只是把最容易的事做了,收拾和建設兩大難事還在後面呢。再看「吾輩今日所處地位,內政之叢脞,外禍之逼人,財政之支絀,險象雜陳,危機四迫」。所以,他認為:「吾輩既陷國家人民於險,自應拯而出之。系鈴解鈴,責無旁貸。為國宣力,生死以之。若假高蹈之名,為卸責之地,是自欺以欺人也。」他這番話道出了一個事實,從好的方面看,清帝退位,結束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共和制度隨之建立起來,總統亦由選舉產生,並完成了近代中國第一次全國性的議會選舉,成立了國會和各省議會,還制定了《臨時約法》,看上去相當不錯。但其中仍然潛伏著重大危機,集中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列強瓜分中國的危險;第二,國內的分裂傾向,袁世凱與國民黨的矛盾難以調和,雙方的權力要求水漲船高,都不肯妥協,促使國家走到了分裂的邊緣,另有一些擁兵自重的省督則渾水摸魚,搶佔地盤,將地方利益凌駕於國家利益之上;第三,新的專制傾向抬頭;第四,經濟上的困難。

蔡鍔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大約就在此時,梁啟超發表了《中國立國大方針》一文。這是梁啟超繼《新中國建設問題》之後發表的又一篇有關建國方針大計的綱領性文章。如果說前者在民國成立之前以討論國體問題為主,仍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將英國體制視為最理想體制的話,那麼,在民國成立之後,則接受這個現實,具體討論以法立國的方針政策。他提出了堅持立憲,並以國家主義,即保育而非放任的政策,建立一個強有力的政府,從而實現建設一個強大國家的理想。他認為,國家問題是困擾中國的最大問題,在下,只有地方思想、宗族思想、個人思想,甚至世界思想,就是沒有國家思想;在上,則只有朝廷,而沒有國家,國家制度、國家組織極不完備。這一次革命很快獲得成功, 原因也許很多,但這是「諸因之總因也」。革命固然是「時代之要求,洽乎人人心理之所同然」,而且,不破壞亦無從建設,但「破壞者,為建設而破壞,非為破壞而破壞也,故破壞不過其手段,而建設乃其目的。有手段而無目的,不可也,以手段為目的,更不可也。今破壞之事則告終矣,而建設之業,前途遐哉邈焉」。現在,國體問題既已解決,民主、君主不待再計,立憲的問題就顯得更加突出了。

梁啟超

( 解璽璋:《梁啟超傳》,化學工業出版社,2018年版 )

作者簡介:解璽璋,知名評論家、學者、近代史研究者。季我努學社顧問、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從事報刊編輯、圖書編輯二十餘年,曾獲多種全國及北京市文藝評論獎,著有《梁啟超傳》、《一個人的閱讀史》、《喧囂與寂寞》、《雅俗》等。

( 編輯:南京師範大學中國史碩士研究生 謝敏 )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無知清政府對上狡猾璞鼎查,看英方如何設置圈套?
一見鍾情,非張恨水不嫁:周南是如何成為張恨水的第三個妻子的?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