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件北齊酒壺看著普通,其實很不普通,背後藏三個不「常見」秘密

這件北齊酒壺看著普通,其實很不普通,背後藏三個不「常見」秘密

文物是人們了解歷史最好的途徑,一個朝代的興盛,一個國家的滅亡,從文物中就可窺見一斑。在隋朝建立大一統之前,中國處在分裂的南北朝時期,先後一共出現了九個國家;這些國家的君主棄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不管不顧,一心想著飲酒作樂,其中最亂的就是北齊了。北齊就有一件國寶級的的酒壺文物,它不僅深刻的反應了當時的社會狀況,而且還告訴我們三個不為人知的秘密,您想要知道具體的情況,今天小編給您從頭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在揭秘之前,小編先介紹一下「北齊胡騰舞黃釉扁壺」這件國寶,七十年代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是北齊驃騎將軍范粹的陪葬品,這件酒壺,高20.5厘米,表面有黃釉,最大的特點就是其圓口扁身的造型,而且兩肩有孔,應該是用於繫繩攜帶,看起來十分的「洋氣」,帶有濃郁的異域風情,應該是中外文明交融的產物。

小編介紹完了這個寶壺,下面,就開始揭秘了:

第一個秘密:這件寶壺,反應了當時東西方文明的深刻交融。

中原地區的屬於農耕文明,人們都是也定居為主,酒壺基本是圓形或者方形;而西域和草原是以游牧為主,會經常在馬背上遷徙,因此就需要扁平狀便於攜帶的器具;而當時往來於絲綢之路上的商人們,因為要騎馬而行,故此,器具的便攜性是他首要考慮的條件,所以隨著東西方貿易的不斷發展,這樣可以繫繩的扁酒壺也就在邊疆地區普及開來。而這件寶壺的主人北齊驃騎將軍范粹,是一個自帶「潮范」的人,他就是這種扁酒壺的「搶先」使用者。

第二個秘密: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場美妙的「胡騰舞」。胡騰舞是當時很流行的一種民間娛樂舞蹈,類似於踢踏舞;據考證是從西域傳來的,其特點是舞蹈既剛毅奔放又詼諧有趣。

對於觀賞者來說,一邊品酒一邊賞舞,絕對生活中的一大享受。從這件酒壺兩側印著的「胡騰舞」圖案,我們可以看到:一共有五人,一人跳舞,四人伴奏;跳舞的戴尖帽,著長衫,腰系寬頻,足套長靴,雖然是靜止的畫面,但還是會讓人的腦海中浮現出他們輕盈的舞姿;伴奏的四人分別是吹橫笛,擊掌,彈琵琶和執鈸,看起來他們分工明確,可見這是一支十分專業的樂隊,唐朝詩人李端就曾在詩中寫過:「揚眉動目踏花氈,紅汗交流珠帽偏。醉卻東傾又西倒,雙靴柔弱滿燈前。」

第三秘密:就是告訴了後人北齊是如何被滅亡的!公元385年,鮮卑人統一了北方十六國建立北魏,之後權臣高歡從北魏中分裂出東魏,高歡死後,其子高洋篡位,改東魏為北齊。因此當時的社會是一片混亂,而統治者們想的卻是歌舞昇平。北齊一共存在了二十八年,最後在北周的攻打下滅亡,北周就是之後被楊堅推翻的一個小國家;北齊先後一共有六位皇帝,可惜都是縱情聲色的昏君,他們只知道跳舞歡唱,飲酒作樂。甚至國內長達十幾年連法律都沒有,什麼事情都全憑一時興起,用現在的話說那就是「看心情」,心情好就放過你,心情不好就殺了你!總之一句話,就是自己怎麼開心就怎麼玩,結果最後就在跳舞飲酒中把自己給玩死了!

北齊的皇帝只管自己的享樂,將國家命運和百姓都棄之不顧,你說這樣的國家能不被滅亡嗎?「北齊胡騰舞黃釉扁壺」上看起來優美的舞蹈,背後暗藏的卻是向北齊伸來的「死亡之手」,最後整個國家都娛樂至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解密 的精彩文章:

外國記者提三個關於馬王堆的怪問題,我國專家用一個故事讓其閉嘴
這地方出土一件怪模怪樣的陶器,專家沒當回事,它竟是特級國寶

TAG:歷史大解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