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堅不可摧!歐洲騎士的板甲到底怎麼做的?

堅不可摧!歐洲騎士的板甲到底怎麼做的?

板甲顧名思義,是由經過塑形的大塊板狀鋼鐵製造而成的一種鎧甲。而一件包括全身的板甲,可能是一般人眼中,歐洲騎士最為標誌性的裝備了。但實際上,直到14世紀中葉,歐洲騎士們依然主要裝備鎖子甲或內襯甲片的鐵甲衣,最多是某些四肢或頭盔等部位得到了板甲形配件的加強.

堅不可摧!歐洲騎士的板甲到底怎麼做的?

▲14世紀中葉的騎士,此時已經出現了局部板甲的配件,但是最大最重要的胸甲卻無法還無法生產。


比如在1346年,那場決定法蘭西未來命運的克雷西會戰中,法國騎士仍沒有裝備板甲。

堅不可摧!歐洲騎士的板甲到底怎麼做的?▲英軍長弓兵


結果在英國長弓手的漫天箭雨下,法軍騎士身穿的鎖子甲無法足夠保護,結果導致大敗。根據記載,山坡下躺滿了法軍屍體。經過統計,在山下清點後被排成橫列的貴族和騎士屍體是1542具,法軍騎士的實際損失可能超過2000人、剩餘的騎兵、十字弩兵和步兵的傷亡數字未得到確切統計,但可以確信數量極大。被殺的人當中甚至包含波希米亞國王、洛林公爵、法蘭德斯以下的十位伯爵等身份顯赫的貴族。此戰的戰敗,直接導致法國元氣大傷,並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處於劣勢。不過,痛定思痛的法國騎士們也開始全面裝備起了本文的主角——板甲。

堅不可摧!歐洲騎士的板甲到底怎麼做的?▲成熟期的全身板甲


那麼為什麼法國騎士們不一開始就裝備板甲呢?原因很簡單,早期板甲很貴,而導致板甲很貴的原因是技術瓶頸。

通常造出一個鐵製品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鑄造,一種是鍛造。前者簡單的說,就是將鐵水灌入已經鑄造好的模具裡面,冷卻後就出品了,也就鑄鐵,或者我們常說的生鐵。這種方法好處是容易塑形,而且有高爐的情況下,可以大規模生產。但是這種方法鑄造出的鐵製品很硬但是很脆。毫無疑問,在冷兵器格鬥中,一碰就碎的鑄鐵是無法長久生存的。

所以無論古今中外,在進入熱武器時代之前,除了射箭的箭頭之外,別說冷兵器,哪怕是農具,也用的是鍛造居多。

而鍛造又分為兩種,分別是冷鍛和熱鍛。熱鍛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見到的那種,把金屬放在爐子里,等到溫度足夠了,拿出來以特定的手法敲敲打打一番,最後放入水中冷卻完畢。

這過程中,手法和溫度顯得非常重要了。金屬有個特性,那就是「再結晶溫度」(鐵器通常為360-450攝氏度)。高於這個溫度時,金屬內就會產生新的晶體。當之前的晶體被積壓變形,就會累積應力。所謂應力,簡單的來說就是力的互作用,就像拳頭砸東西,手也會痛一樣。如果應力過大,金屬就會破裂,。而熱鍛一般高於再結晶溫度,所以手法和溫度掌握不好,就很容易出殘次品。

這時候就用上了冷鍛。冷鍛時,金屬沒有再結晶,因而晶粒直接被積壓縮小,並填滿縫隙,使得金屬更為禁錮。

堅不可摧!歐洲騎士的板甲到底怎麼做的?▲西夏瘊子甲

我國宋代就有冷鍛鎧甲的記載,「凡鍛甲之法,其始甚厚,不用火,冷鍛之,比原厚三分減二乃成。其末留箸頭許不鍛,隱然如瘊子,欲以驗未鍛時厚薄,如浚河留土筍也,謂之『瘊子甲』。今人多於甲札之背隱起,偽為瘊子。雖置瘊子,但原非精鋼,或以火鍛為之,皆無補於用,徒為外飾而已。」不過這種冷鍛法還是比較初級,說白了就是在室溫下進行硬砸,金屬在被鎚子塑形的過程中會產生對抗力,也就是上文所述的應力。應力如果過大,甲胄依然容易破裂,因此初級的冷鍛法可以鍛打小型甲片,然後用繩子串聯起來,做成「瘊子甲」這種扎甲,卻無力做成整體式的大塊鐵板。

堅不可摧!歐洲騎士的板甲到底怎麼做的?

所以外行看來鐵匠只是在敲敲打打,但是其中力度把握非常相當重要。因為一個失誤,力氣用大了,導致應力劇增,會直接導致鋼鐵被鍛裂(現在諸位明白為何古今中外鐵匠都是技術活了吧?)。

因此就需要退火處理,以降低應力。鋼鐵的熱處理,都是加熱——冷卻這樣一個過程,而因為加熱到的溫度、冷卻速度不同,而金屬製品往往會有千變萬化的區別。鐵匠通過高超的技藝鍛打出板甲穹面之後,就要開始加溫,直到剛好在再結晶溫度以下(把握必須非常好),然後保溫一陣,再徐徐降溫,以去除內部的應力。這時候的板甲才算是成型了。但這種手工打造,次品率和廢品率很高,導致板甲很難普及。

而正是在克雷西之戰後,水力鍛機開始在歐洲普及。這種水力鍛機能直接鍛造出,適合的板甲構件,這也就導致板甲的最終普及。當然,對於這種有錢的騎士來說,有了板甲還不行,進一步強化是必須的。通常來說,對板甲加強,有兩種手法,滲碳和淬火。

1415年,阿金庫特之戰中,裝備著板甲的法軍騎士們,頂著箭雨衝鋒,卻幾乎毫髮無損。一個合格的英軍長弓手射速為每分鐘六支箭(到了實際戰場腎上腺爆發的情況下也許更快),也就是接近三萬隻箭射向了人數不過2400的法軍騎士,平均每人要挨上十隻箭以上。要知道英軍長弓平均磅數在150磅以上,按中國人的標準很接近大力士的虎力弓了。結果在這箭雨下——騎士們除了少數被射中甲胄縫隙的外,其餘的安然無恙。板甲的堅固可見一斑。

堅不可摧!歐洲騎士的板甲到底怎麼做的?▲箭雨下的法蘭西騎士


最後,靠著同樣全身板甲的英軍騎士拚死肉搏,再加上長弓兵用匕首等短兵器刺擊腋下或者眼睛等甲胄的縫隙。才擊敗了組織混亂,又體力耗盡的法軍騎士。

縱觀此戰,其實是全身板甲的騎士的戰鬥,長弓手哪怕是近距離殺傷力也不如人意了,而長弓已經是冷兵器時代一流的投射力量了。可以說,在火器全面崛起之前,板甲以王者的姿態傲視這前輩們。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暗夜惠玉。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作者寫於2016-08-2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因紐特人即將失去自己的家園?
倒掛法救溺水兒童——害人性命的謠言!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