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對我國來說,製造核動力航母和編寫電腦操作系統,哪個更難?

對我國來說,製造核動力航母和編寫電腦操作系統,哪個更難?

在美國構建起的一系列技術壁壘當中,恰恰包含了我們最習以為常、甚至每天都要接觸到的Windows系統,而且這還是突破難度極高、需要技術層級也極高的一項。許多人以為微軟治不了盜版,實際上是微軟有意放開盜版,讓其他國輕鬆對Windows形成無可替代的依賴,永遠無法自主研發。Windows10上市的時候,微軟還和國內幾家大公司合作給用戶免費升級正版W10,不得不說小編電腦里目前的系統就是這麼來的。

win10界面

同樣,十萬多噸、擁有核動力反應堆和蒸汽/電磁彈射技術、能夠搭載70架艦載機以30節以上的航速在大洋上巡弋的超級航母同樣是除了美國以外任何國家都難以企及的技術高度。海軍作為常規力量軍種當中集成技術做多、投入經費最大(或較大)的軍事力量,航空母艦的作戰能力直接標誌著綜合國力與研發實力。

福特級航母

這兩樣東西目前還真只有美國人能玩的來,上世紀日本曾經在家用電腦和操作系統領域做出過十分有潛力和創造性的嘗試,但是被美國強行扼殺掉了,導致今天日本在晶元和集成技術較為發達的情況下也沒有自主研發成熟操作系統的能力。而日本造船的水平同樣很高,可是在核動力與先進艦載機這樣的關鍵技術上始終沒能突破,一樣被美國壓制的很死。

Windows10

有些小夥伴認為,中國航空母艦的發展進度還在提速,尤其是電磁彈射已經看到了輪廓和實用化的希望,核動力反應堆的研發成功也幾乎是必然的。但是在電腦操作系統上卻完全沒動靜,儘管中國有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的超級計算機。

海試中的福特號

這麼說的確很有道理,寫出一個擁有天文數字般代碼數量的操作系統需要非常深厚的技術積累,而且要在成熟CPU上流暢的運行還需要極強的兼容性,寫出來的東西沒辦法在硬體上跑有什麼用?而英特爾和微軟這樣的公司,中國都沒有。

晶元已經成了老大難

製造CPU的原理其實並不複雜,之所以有超高的難度在於納米級別的精度控制。試想,在一個無塵的環境中,用激光控制強酸在5個原子直徑的範圍內蝕刻出需要的結構,相比製造核反應堆只難不易。有了CPU,你才能在它的基礎上編寫操作程序,Windows、Linux都是如此。

福特級小巧的艦島

核動力卻是在現有的理論模型上發展另外一種應用,這個難度比起製造CPU和編寫操作系統可能還要簡單一些,我們已經擁有了核潛艇,把類似的技術應用到航母上只是需要時間和資源。但也不是說就不難,比如055實現全電力推進就是一個系統工程的積累,而其他的系統工程絲毫不比這個簡單,我們與福特級最近的距離,反而是這個看起來很高大上的電磁彈射。系統和航母,我認為系統的難度還要更大一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航空快訊 的精彩文章:

他是清朝皇族的後代,現在還在扎辮子,痴心妄想只能靠這個手段度日

TAG:航空快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