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二戰時,日本兵平均身高1米5,為何要用全球最長的三八式?

二戰時,日本兵平均身高1米5,為何要用全球最長的三八式?

在抗日戰爭中,侵華日軍使用的三八式步槍成為了標誌性的象徵,被老百姓俗稱為「三八大蓋」。有趣的是,那個年代的日本人平均身高連1米5都不到,依然是不折不扣的「倭寇」,但是他們手上的那支三八式步槍卻是整個二戰期間長度最長的步槍。民間有首諷刺這種搭配的兒歌是這樣唱的:「爹矬娘矮地瓜秧,非要扛桿大長槍。」

使用三八式的日本兵

傳神的歌詞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了日本兵「矮矬」的身材和三八式超長的尺寸。一般來說,一個國家在設計步槍,尤其是制式步槍的時候應該參照本國國民的身體條件。日本兵的身高達到1米55以上就算是甲種兵員了,而三八式的全長接近130厘米,插上超長的刺刀可達166厘米,立起來比日本的甲種兵還要高。

槍比人還高

三八式於明治三十八年定型,也就是1905年。那個時候步槍依然追求高精度、大威力和較遠的射程,比如一戰時期德國的G98步槍、英國的恩菲爾德步槍都屬於這個類型。如果說日本在設計三八式的時候沒有考慮國民身體條件是為了順應武器應用的需要還可以說得通。可到二戰時,運動戰的大潮讓各國都在減少步槍長度,比如98K就是G98縮短後的K98系列中的一個型號。而日本對於這種趨勢卻無動於衷,這是為什麼呢?

三八式

日本人在設計武器時喜歡更長一些是很久以前就形成的思路,古代日本兵就喜歡使用竹槍、薙刀這種長桿兵器。中國有句老話:「一寸長,一寸強。」日本人也明白這個道理,使用這種長桿兵器恰恰能夠彌補日本人身材矮小的缺陷,所以即便到了熱兵器時代,日本人依然把步槍設計的比較長。

巷戰中的日本兵

這種在歐洲看來已經落後的思想在亞洲戰場上卻非常合適,因為亞洲戰場的主要戰爭模式依然是步兵為主,長槍長刺刀在白刃戰中的威力非同小可,我軍在這上面的確吃了不小的虧。所以日軍始終裝備三八式並不顯得突兀,反而很好用。當然,我軍繳獲三八式之後也是一樣的。

三八式的的機匣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日本人崇尚的武士道非常強調精確射殺,從兵器到人都是如此,較長的槍管能夠提供更快的初速,命中精度高,而且日本使用的小口徑步槍彈下墜小,更提升了這種武器的精度。從戰國時代的「鐵炮足輕」(火槍步兵),直到今天日本自衛隊的64式步槍和89式步槍,從來就沒有短過。尤其是64式和89式,裸槍就自帶腳架,同樣是延續了精度第一的理念。

64式

理解了日本人對於長度的怨念和對武器精度的偏執後,自然就不難解釋為什麼身材矮小的日本兵一定要用尺寸超長的三八式步槍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航空快訊 的精彩文章:

我國這艘小船厲害了,所有軍艦見了必須鳴笛,遼寧艦也得點頭哈腰
他是清朝皇族的後代,現在還在扎辮子,痴心妄想只能靠這個手段度日

TAG:航空快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