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處暑的那些節俗

處暑的那些節俗

處暑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處暑之「處」,讀作chǔ,有停止、隱退之意。字面上理解,處暑也即暑天結束了。處暑節氣里,天氣變得涼爽,莊稼收穫在即,又有傳統的「七月半」,圍繞著這些時令內容,民間也有一些特定的習俗。

節候表徵

在二十四節氣中,處暑是農曆七月的中氣。元人吳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處暑,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由於人們習慣上也稱中氣為節氣,因此,處暑也被看作是七月下半月的節氣。

處暑的那些節俗

據《逸周書·時訓解》記載,處暑有「三候」:「處暑之日,鷹乃祭鳥;又五日,天地始肅;又五日,禾乃登。」大意是,處暑這天,老鷹會陳列捕到的鳥,如同人們祭祀時擺放供品一樣;5天之後,天地變得肅殺起來;再過5天,穀子就可以收割了。在古人看來,如果上述「候應」不能如期而至,則相應地就會出現軍隊無戰功、君臣無上下之別、溫熱的天氣將引發災禍等異相。

先秦農書《夏小正》也記載了農曆七月的一些物象變化:

秀雚葦。雚葦長出了蘆花。葦,蘆葦;雚古同「萑」,荻,形狀像蘆葦,莖可編葦席。

狸子肇肆。狸子開始捕殺幼小的動物。狸子是豹貓的別稱,體大如貓,頭部有黑色條紋,軀幹有斑點,尾部有橫紋,性兇猛,捕食鳥、鼠、蛇、蛙等小動物,毛皮可做衣服。

爽死。按現代學者夏緯瑛的解釋,爽死是「司」的通假。爽即鳩,是鷹的別稱,「其性爽猛,故曰鳩」。古人認為,候鳥應時而來,司職相應的節令,故有「鳥官」之說。秋日乃「鷹擊長空」之時,因此古人說「七月爽」。

湟潦生苹。池塘積水中出現浮萍。湟,低洼積水之處;潦,積水。

荓秀。掃帚草已經開花。荓,也稱「鐵掃帚」,即掃帚草。

處暑節氣的特徵也見於古人的詩文作品中。白居易有《早秋曲江感懷》詩,寫出了初秋的景色:「離離暑雲散,裊裊涼風起。池上秋又來,荷花半成子。」元稹有《詠廿四氣詩·處暑七月中》:「向來鷹祭鳥,漸覺白藏深。葉下空驚吹,天高不見心。氣收禾黍熟,風靜草蟲

吟。緩酌罇中酒,容調膝上琴。」古人有「春為青陽,夏為朱明,秋為白藏,冬為玄英」之說,以「白藏」代指秋天。全詩以處暑「三候」布景,以緩酌酒、容調琴述情。

鬼節七月半

處暑是七月下半月的節氣,節氣之初有中國人傳統生活中重要的時間節點——七月十五。農曆七月十五,道教稱中元節,佛教稱盂蘭盆節,民間則稱「鬼節」「七月半」。

中元節有著濃重的告慰祖先的意味。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元前一日,即賣練葉,享祀時鋪襯桌面。又賣麻谷窠兒,亦是系在桌子腳上,乃告祖先秋成之意。又賣雞冠花,謂之『洗手花』。十五日供養祖先素食。」在後世民間,中元節除了祭祀祖先,還有齋醮、放河燈等活動,用以拯救孤魂、超度亡靈

處暑的那些節俗

其他習俗

除了七月半祭祖,民間又以農曆七月三十日為地藏王誕辰日。地藏王即佛教信仰中的地藏菩薩,曾有「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宏願,是民眾信仰的一位願力深厚的菩薩。在明代的北京,「七月三十日傳為地藏菩薩誕辰。都門寺廟,禮懺誦經,亦扎糊法船,中設地藏王佛及十殿閻君繪像,更盡時施放焰口焚化。街巷遍燃香火蓮燈於路旁,光明如晝」。在清代的浙江,七月三十的晚上,各家兒童插香於地,謂之「插地香」,或燃燭設茗於地,謂「祀地藏王」。

處暑也是民眾占驗天氣和農事的日子。民國浙江《杭縣誌稿》記載了當地的一些農事諺語:「處暑頭上一聲雷,秕谷兩三堆」「處暑難得十日陰,白露難得十日晴」「處暑雨,田裡米;白露雨,偷稻鬼」,等等。另外,民間又以農曆七月二十日為棉花生日,這一天忌雨,諺雲「雨打七月念,棉花弗上店」。

我國南北方均有處暑吃鴨子的習俗。在北京,處暑鴨有多種做法,諸如白切鴨、檸檬鴨、烤鴨、荷葉鴨、核桃鴨等。處暑一到,人們就會買上一隻鴨子,全家人食用。在南京,人們處暑要做老鴨煲,除了自己吃,還喜歡分送給鄰居,諺雲「處暑送鴨,無病各家」。元人忽思慧在《飲膳正要》里說,鴨肉有補內虛、消毒熱、利水道及治小兒熱驚癇之效。

處暑的那些節俗

在福州,有「處暑一過臉覷厝」的俗語。「厝」,閩南語是房屋的意思。俗語說,處暑一到,天氣涼爽,外出避暑的人們就要打道回府了。福州人處暑講究吃龍眼。吃的時候,先剝一碗龍眼,混著稀飯一起吃。成書於秦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上說,龍眼「主五臟邪氣,安志,厭食,久服強魂魄,聰明」。除了吃龍眼,福州人處暑還要吃白丸子,將糯米粉搓成一小粒一小粒,加糖煮湯,味道清甜。

處暑的那些節俗

農曆七月是古人信仰中的「鬼月」:月初鬼門開啟,月半鬼門大開,月末鬼門關閉。「鬼月」觀念的出現,與古人七月祭祖的傳統相關,又與佛道二教的鼓噪相聯。七月是古人薦新祭祖的月份,又是目連救母、地官赦罪、地藏誕辰的月份。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人所歸為鬼。」孤魂野鬼、祖先靈魂,事實上都屬於鬼的範疇。因此,民眾言稱農曆七月為「鬼月」也就不足為奇了。

「鬼月」祭鬼似乎有點虛無縹緲,「鬼月」祭祖卻是有典可依、有章可循的傳統。在中國人的傳統生活中,祭祖活動貫穿於一年的始終:過節了要請祖先回家,收穫了要讓祖先嘗新,甚或天涼了還要給祖先送去寒衣。對祖先的追思和對血親的感情,是理解中國傳統社會和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條重要的線索。

(作者:劉漢傑)

作者寫於2016-08-2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也許,你永遠也過不上你想要的生活
賈母和劉姥姥為何都如此健康長壽?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