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晚年康熙帝用何「手段」平定西藏納入大清版圖

晚年康熙帝用何「手段」平定西藏納入大清版圖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八月十九日,岳鍾琪率領部分士兵進入拉薩,二十三日定西將軍噶爾弼帶領南路軍入城,九月十四日,平逆將軍延信率領北路軍4000名護送新達賴來到拉薩,其餘一萬多兵士留駐達木,以減少大軍供應糧草的壓力,直到六十年二月班師,拉薩的護衛主要由岳鍾琪擔任,他也盡心儘力,帶領士兵,做得很好,保證了管理西藏的各項工作安全地進行。

晚年康熙帝用何「手段」平定西藏納入大清版圖

▲《清聖祖實錄》是一部比較忠實地反映康熙朝歷史的文獻,由日講起居注官編纂,是研究康熙朝歷史的第一手資料

清軍進入拉薩以後,主要任務是貫徹執行皇上轄治西藏的根本方針。

進軍之前,關於西藏地區的安排,議政大臣們在康熙五十八年十一月議定的意見是「惟行看守」。雖然《清聖祖實錄》未記述他們此議的根據,為什麼花了那樣大的力量,派兵進藏,然後只是「惟行看守」,但聯繫此前的一系列議論,可以推測出來,議政大臣們是因為山高嶺峻、路遙地險、人口稀少、地瘠民貧,是所謂得其地無利,獲其人無益的「蠻荒之區」,每年還要運送大量糧草、銀錢供給駐兵,得不償失。

對於這樣鼠目寸光的誤國之議,康熙毅然拒絕,痛斥其非說:「今若依眾大臣,惟行看守,自西寧至四川、雲南,皆系土番,伊等俱是一類,倘藏地被策零敦多布佔據,則藏兵即是彼之兵丁,而邊疆土番,豈能保全。爾等惟行看守之議,不合。著另行周詳具奏。」

否定了「惟行看守」「暫行看守」後,眾大臣如何商議的,不得而知。應採取哪種方案,《清聖祖實錄》沒有記述,但從後來康熙的一段話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康熙是要將西藏納入大清國版圖。五十九年十一月十八日,康熙諭大學士、九卿等官:「今大兵得藏邊外,諸番悉心歸化,三藏阿里之地,俱入版圖。」


晚年康熙帝用何「手段」平定西藏納入大清版圖▲岳鍾琪,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名將,平定西藏,招撫青海,平定大小金川;推行攤丁入畝和改土歸流

既然不是「暫行看守」,而是要納入版圖,就要對西藏原有的體制來個改變了。

康熙深知,收服藏地民心,根本前提是收服、爭取達賴、班禪,以及三大寺廟的上層喇嘛,故派遣敕使,持諭問候、慰問達賴、班禪,將班禪從後藏日喀則扎什倫布寺,請到拉薩。

平逆將軍延信、定西將軍噶爾弼,率領滿漢將領大臣,召集三大寺廟諸活佛、堪布(寺廟住持)、大喇嘛,以及喇嘛、藏人,於五十九年九月十五日,在拉薩布達拉宮舉行了隆重的六世達賴坐床安禪典禮,文殊師利博克達皇帝欽封新達賴格桑嘉措為「弘法覺眾第六世達賴喇嘛」。也就是在這一天,格桑嘉措拜五世班禪為師,受沙彌戒,被五世班禪取名為「羅桑嘉措」,簡稱格桑嘉措。

平逆將軍延信、定西將軍噶爾弼,又帶領滿蒙漢將領大臣向達賴、班禪「進丹舒克」(禮品),贈達賴喇嘛銀一萬兩、班禪五千兩,以及 「金奶、蟒緞等物」,「給甘丹、色拉、哲蚌等大寺(各兩千兩)」。又在各寺「熬茶」。熬茶,即是布施,僧、俗、官、兵,尤其是清軍將、帥、軍官、大臣,各向寺廟布施銀、米、財帛。

當時,拉薩僧民遭受准軍搶掠、重賦,財物損失嚴重,生活困難,達賴、班禪倉庫、商上也被准軍搶掠、偷盜。康熙帝賜銀,對改善達賴、班禪以及大寺的經濟狀況,起了很大作用。帝諭賜達賴銀10000兩,班禪5000兩,這在當地是很大的一筆收入。理塘、巴塘,分別是面積廣達一萬四千餘平方公里和八千餘平方公里的遼闊地區,寺院林立,達賴每年向這兩個地區的寺院徵收「鞍租」,每年稅銀才300餘兩,當時當地的茶葉,一斤是白銀一錢二分,即可買2500斤茶。


晚年康熙帝用何「手段」平定西藏納入大清版圖▲愛新覺羅·玄燁,曾收復台灣,開府設縣,抵制沙俄侵略,大敗準噶爾汗國,編修文化典籍,圖為康熙戎裝

現在賜達賴1萬兩,相當於向22000餘平方公里的理塘、巴塘徵收330年「鞍租」,賜班禪的5000兩,相當於166年的「鞍租」。如果按每斤茶價銀一錢二分計算,賜達賴的10000兩,可以買8萬餘斤茶葉,班禪的5000兩,可買4萬餘斤茶葉。可見,這對達賴、對班禪經濟條件的改善,起到很大的作用。

康熙帝賜「甘丹、色拉、哲蚌等大寺」,各得銀2000兩。每座大寺領銀2000兩,可買茶葉16600餘斤。當時這三座大寺,每年才從打箭爐運入茶葉5000斤,而他們這三大寺領銀6000兩,就可買茶葉50000斤,相當於10年的茶葉數量。藏區人們是以茶維生的,可見,每座大寺賜銀2000兩,對寺院的財政收入來說,是很大的支持。

至於各寺「熬茶」,又可給各寺帶來很多銀米、財帛。

所以,達賴、班禪、各大寺,以及僧、民皆對天朝大皇帝萬分感激。

清軍入藏,趕走了禍害藏地的準噶爾侵佔軍,又尊重、照顧達賴、班禪,護衛黃教,救護藏人,贏得了僧、俗、官、民的人心。班禪原來「鬱悒至極,發白齒落」,「奄奄一息」,見到大皇帝前來慰問的敕使,「不禁心酸,淚流而下」,衷心感謝文殊師利博克達皇帝。清軍在拉薩「各寺廟熬茶,無一人偷搶,乃至兵丁等皆各視所得熬茶,彼此和睦相處。土伯特人視我武臣兵丁如同胞親,感恩祈禱,日夜歡悅唱戲」。


晚年康熙帝用何「手段」平定西藏納入大清版圖▲清朝前期形勢圖

平逆將軍延信護送達賴進藏時,「經過雷多噴多等處,居住喇嘛人等,感激聖主再造弘恩,罔不踴躍歡欣,男女老幼,襁負來迎,見我大兵,群擁環繞,鼓奏各種樂器。合掌跪云:自準噶爾賊兵佔據土伯特地方以來,父子分散,夫婦離別,擄掠諸物,以致凍餒,種種擾害,難以盡述,以為此生不能再見天日。今聖主遣師,擊敗賊兵,拯救土伯特人眾,我等得脫患難,仍前永享昇平樂業之福,似此再造弘恩,何以報答」。

延信、噶爾弼等高級將領大臣,根據皇上將西藏納入大清國版圖的旨意,採取了三大措施。

第一,廢除第巴藏王制度,設立噶倫。前幾十年第巴藏王桑結嘉措隱匿五世達賴圓寂的消息,專權亂政,唆使噶爾丹侵佔喀爾喀,與清為敵,又與拉藏汗爭權奪利,擾亂藏區。策零敦多布侵藏以後,所任命的第巴藏王,亦助紂為虐。為除後患,不能再讓一人專權的弊制延續下去,故設立噶倫制,任用幾個有才幹、有實力,忠於達賴、效忠大皇帝的有功藏官擔任噶倫,各個噶倫之間,雖然爵位有高低,但彼此無隸屬關係,身份平等,共同議處軍政大事,各自也分擔一定的職務。

剛開始,任用三位噶倫。有西藏西部噶爾達的總管康濟鼐、貢布地區長官阿爾布巴、第巴隆布鼐,稍後又增加了後藏的頗羅鼐和扎爾鼐。「於大昭寺內設立公所,五人會辦西藏大小事務」。各位噶倫都有自己的管轄範圍,康濟鼐管理後藏以西北一帶地方,阿爾布巴管理貢布以東一帶,第巴隆布鼐管理西藏東北,頗羅鼐管後藏扎什倫布一帶地方,扎爾鼐管理藏內附近地方。噶倫就成了西藏的地方政府。


晚年康熙帝用何「手段」平定西藏納入大清版圖▲平定西藏後的清朝形勢圖

但是,在噶倫之上,還有「率軍總理西藏、事務大臣」定西將軍、公策旺諾爾布,以及參贊軍務大臣額駙阿寶、都統武格的最高權力機構,必要時可以左右、改變噶倫的決定,策旺諾爾布又是皇上授予「管理軍務」大權的將軍。四位或五位噶倫,在清軍首領的監督下管理西藏地方行政事務。

第二,不再任用汗王。從明末固始汗率和碩特部蒙古兵入藏,自稱汗王藏王掌管藏地軍政大權起,其長子達賴汗及其子孫達延汗、拉藏汗,即世襲汗王藏王,統轄軍隊,與第巴爭奪行政大權。准軍入侵,消滅了長房達賴汗系統的蒙古汗王。固始汗的其他兒子的後代,即青海「八台吉」,希望延續固始汗在西藏的統治權,成為西藏汗王。尤其是固始汗的第十個兒子達什巴圖爾之子羅卜藏丹津,因八台吉最早覲見大皇帝時,固始汗的兒子中,只有達什巴圖爾尚在,故被朝廷封為親王,其他房的子孫只封貝勒、貝子、公。

羅卜藏丹津又是率部從征的八台吉中唯一的親王,他更想要延續祖父汗王,「復先人霸業,總長諸部」。為了調動青海蒙古王公從征入藏驅准,康熙一度曾允諾,驅准以後,在「八台吉」之內立汗,但在入藏過程中,青海王公遲遲未率部下從征,耽誤了七月底八月初南、北兩路大軍在拉薩會師的約定,並且在從征途中也沒有起到什麼作用。為了將西藏納入清國版圖,清廷不只要革除第巴這樣藏人的藏王,也不允許有蒙古汗王掌控軍政大權。所以,延信、噶爾弼兩位將軍在確定西藏軍政體制時,沒有讓青海和碩特部蒙古王公成為汗王,而是設立了噶倫新制。


晚年康熙帝用何「手段」平定西藏納入大清版圖▲撫遠大將軍王愛新覺羅·胤禵,曾率兵入藏,驅逐準噶爾

第三,駐軍防守。撫遠大將軍王允禵奏稱:「西藏雖已平定,駐防尤屬緊要,見今留駐彼處者,扎薩克蒙古兵五百名,額駙阿寶兵五百名,察哈爾兵五百名,雲南兵三百名,四川兵一千二百名,以公策旺諾爾布總統管轄。」策旺諾爾布以下,還有額駙阿寶,都統武格,副都統常凌、吳納哈,厄魯特公沙必多爾濟,原任侍郎色爾圖,布政使塔林,員外郎馬爾汗等官。

革第巴,不再任命蒙古汗王,設立噶倫新制,駐軍防守,從而使123萬平方公里的西藏,正式納入大清國版圖。康熙帝玄燁,平逆將軍延信,定西將軍噶爾弼,永寧協副將岳鍾琪,以及廣大將士,為中國的統一、鞏固和擴大,建立了不朽功勛。

大軍進藏,驅走大策零敦多布,使其狼狽敗回伊犁,士卒傷亡過半,報了哈喇烏蘇清軍敗亡之仇。冊封達賴,革第巴,設噶倫,不立蒙古汗王,駐軍藏地,「邊外諸番,悉心歸化,三藏阿里之地,俱入版圖」,一位年近古稀的病皇帝,能做出這樣偉大的事業,古今罕有。康熙非常高興。他厚賞官兵,晉封有功官將。

如果按照《清聖祖實錄》《岳鍾琪傳》的記述,岳鍾琪無甚大功可言,但是,前面所述岳鍾琪的所作所為及其所起的作用,卻又是功蓋諸將。這些情況,定西將軍、撫遠大將軍王的奏疏,一般是不會詳細記述的,這樣一來,岳鍾琪就很難為帝所知,受帝重賞了。

晚年康熙帝用何「手段」平定西藏納入大清版圖▲愛新覺羅·胤禛,曾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

不過,古人常說,吉人自有天相,岳鍾琪忠君報國之心沒有被埋沒,為了驅准安藏,他不畏艱險、不惜生命、英勇衝殺、以死相爭,種種事迹,遠在萬里之外的英明皇上,也已知曉,並且多次誇獎他。

這在三年以後雍正皇帝的硃批上,顯示得十分清楚。雍正帝在四川提督岳鍾琪的請安奏摺上,硃筆批道:「朕安。爾乃干城名器,國家梁棟,皇考當日,不時嘉之。朕雖未曾見你,深知你忠誠為國之心,惟勉爾莫移初心四字。」所以,對岳鍾琪的提升比任何將領都提得高,將他由一個從二品、只管轄三千多名兵士的副將,跳過官階正二品、轄兵七八千名的總兵,一下子就提為統兵四萬名,轄地六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從一品的四川提督。

康熙六十年五月十三日,帝升永寧協副將岳鍾琪為四川提督,二十五日,升四川總督年羹堯為四川、陝西總督。六月初六,他又諭宗人府,封宗室延信為輔國公說:「平逆將軍延信,朕親伯之孫,朕之侄也。此番統領滿洲蒙古綠旗兵丁,過自古未到之煙瘴惡水無人居住之絕域,殲滅醜類,平定藏地,允稱不辱宗支,克展勇略,深屬可嘉,著封為輔國公。」定西將軍噶爾弼從官階正二品的擴軍統領升為從一品的都統。

▌摘自《清朝興亡史》,周遠廉(著),北京燕山出版社授權合作稿

作者寫於2016-08-2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蔡聰:從盲人到父親,如何練習成為一個妖孽
我們能一天減11公斤嗎?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