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雍正皇帝一天竟然要吃14.5口豬、28隻鴨、101隻雞?

雍正皇帝一天竟然要吃14.5口豬、28隻鴨、101隻雞?

原標題:雍正皇帝一天竟然要吃14.5口豬、28隻鴨、101隻雞?



圖:故宮中的御膳房


文 | 楊津濤


編者按:清朝內務府下設「御膳茶房」,負責管理宮廷飲食。我們從殘存的《御膳茶房》檔案中,能看到乾隆、道光、光緒等皇帝及其后妃的膳食情況。此外,在鄂爾泰、張廷玉等編纂的《國朝宮史》及《欽定大清會典》中,也留有很多相關材料。本文所引資料,大部分來自於以上幾種清朝官修檔案。

皇帝、后妃的每日飲食定額


在清朝,皇帝、后妃的每日食材都有定額,稱為「分例」。


肉食方面的標準如下:


皇帝


每日盤肉二十二斤,湯肉五斤,豬油一斤,羊二,雞二,鴨三,當年雞三。


皇后


每日盤肉十六斤,菜肉十斤,雞一,鴨一。


皇貴妃


每日盤肉八斤,菜肉四斤,每月雞、鴨各十五。


其下,貴妃、妃、嬪、貴人的「分例」各有差別,最少的是常在:

每日盤肉三斤八兩,菜肉一斤八兩,每月雞五。


肉食之外,每日「分例」還包括大量的「副食」和日用品。


比如,皇后的完整「分例」是這樣的:


豬肉十六斤、(盤肉)羊肉一盤、雞鴨各一隻、新粳米一升八合、黃老米一升三舍五勺、高麗江米一升五合、粳米粉一斤八兩、白面七斤八兩、麥子粉八兩、豌豆折三合、白糖一斤、盆糖四兩、蜂蜜四兩、核桃仁二兩、松仁一錢、枸杞二兩、晒乾棗五兩、豬肉九斤、豬油一斤、香油一斤六兩、雞蛋十個、麵筋十二兩、豆腐一斤八兩、粉鍋渣一斤、甜醬一斤六兩五錢、清醬一兩、醋二兩五錢、鮮菜十五斤、茄子二十斤、王瓜二十條。


白蠟五枝(內一枝重三兩、四枝各重一兩五錢)、黃蠟四枝(各重一兩五錢)、羊油蠟十枝(各重一兩五錢)、羊油更蠟一枝(夏重五兩、冬重十兩)、紅籮炭(夏十斤、冬二十斤)、黑炭(夏三十斤、冬六十斤)。



圖:《欽定大清會典》


雍正加「牛肉二斤八兩」做狗糧


在「分例」之外,皇帝還常常要「加料」,比如雍正四年十月


十七日,萬歲分例以外,添鵝一隻、鴨五隻、雞三隻、筍雞二隻一次。賞信郡王飯桌,添豬肉十六斤、小豬一口、鵝一隻、鴨四隻、雞三隻、筍雞二隻、文蹄二個一次。四阿哥、五阿哥往海子里去,添豬肉二斤、五十斤豬半口一次。跟隨太監三十三名,添豬肉十六斤八兩一次。亥日,減萬歲分例之內,減五十斤豬一口一次。

狗四條,常添牛肉二斤八兩,今日添起。


本日共支用:


五十斤豬七口半、豬肉一百八十二斤六兩、小豬七口、鵝二隻、鴨二十八隻半、雞八十二隻、筍雞十九隻、文蹄二個、牛肉一百五十六斤七兩。


這條材料中,最有意思的是,雍正專門給自己養的四條狗,加了二斤八兩的牛肉做狗糧。



圖:電視劇《雍正王朝》曾大力渲染雍正飲食節儉。


乾隆一天的御膳都有什麼


每天「分例」中的這麼多食材,能做多少菜呢?


讓我們來看看乾隆三十年的一天,皇帝在南巡中的御膳(每日早晚兩次正餐,其他時間可傳喚點心):


先是早飯(早6點左右):

正月十八日卯正,請駕伺候,冰糖燉燕窩一品。


卯正二刻,涿州行宮進早膳,用摺疊膳桌擺:皇太后賜炒雞大炒肉燉酸菜熱鍋一品、燕窩鍋燒鴨子一品、豬肉餡侉包子一品。燕窩肥雞掛爐鴨子野意熱鍋一品、廂子豆腐一品、羊肉片一品、羊烏又燒羊肚攢盤一品、竹節卷小饅首一品、烤祭神糕一品、銀葵花盒小菜一品、銀碟小菜一品。上傳叫馮鼎做:鴨絲肉絲粳米面膳一品、鴨子豆腐湯一品。


皇帝一大早肯定吃不了這麼多油膩食物,於是:


上進畢,賞用。


清朝宮廷中,皇帝吃剩下的菜品,往往是要賞賜給親信大臣,以示恩典。后妃的剩菜則會賜給宮女、太監等。


然後是晚飯(中午12點到下午2點間):


未正,上至宮門升座,茶膳房大人福隆安送上奶茶,賞奶茶畢,傳膳。進晚膳用摺疊膳桌擺:蓮子八寶鴨子熱鍋一品、肥雞火熏燉白菜一品、羊肉他他士一品、蓮子豬肚一品、青筍香蕈燉肉一品、水晶丸子一品、奶酥油野鴨子一品。


後送:青筍爆炒雞一品、攤雞蛋一品、蒸肥雞炸羊羔攢盤一品、象眼棋餅小饅首一品、葷素餡包子一品、烤祭神糕一品、銀葵花盒小菜一品、銀碟小菜四品、鹹肉一品。


隨送:粳米膳一品、村雞湯一品;額食六桌——餑餑奶子十二品一桌、內管領爐食八品一桌、盤肉二桌,每桌八品、羊肉四方二桌。上要餑餑二品、二號黃碗菜二品一盒。


這裡說,乾隆專門要了「餑餑二品、二號黃碗菜二品一盒」,說明皇帝對自己喜歡的食物並不隱晦,所謂皇帝為了安全起見,要「吃菜不過三匙」的說法,顯系無稽之談。

最後是點心(晚6點左右):


酉初,上至看燈樓,看花炮盒子,放盒子時隨送上用:壁燈寶盒一副、元宵一品,三號黃碗、膳房箸、茶房叉子。


看花炮畢,還行宮伺候:炸八件雞一品、醋溜脊髓一品、火熏豬肚一品、小蔥拌小蝦米一品、涿州餅子一品。



圖:乾隆御用的「和闐白玉錯金嵌寶石碗」


慈禧、光緒的剩菜進了老百姓肚子


到了晚清,慈禧太后在飲食上的追求,一點都沒減少。信修明在《老太監的回憶》中記下慈禧的「分例」:


每日用盤肉五十斤(即豬肘子)、豬一口、羊一隻、雞鴨二隻、新細米二升、黃老米(即紫米)五合、江米三升、粳米面三斤、白面十五斤,蕎麥麵一斤、麥子粉一斤,豌豆三合、芝麻一合五勺、白糖二斤一兩五錢、盆糖八兩、蜂蜜八兩、核桃仁四兩、松仁二錢,枸杞四兩、干棗十兩、香油三斤十兩、雞蛋二十個、麵筋一斤八兩、豆腐二斤;粉鍋渣一斤、甜醬二斤十二兩、清醬二兩、醋五兩、鮮菜十五斤。秋季,要備茄子二十個、黃瓜二十條。


信修明進而道出「分例」採辦中的秘密:


以上為定例,皇上的膳房比起上述數字更多。外人聞此,莫不驚駭。皇上和太后僅一個人,何以食用如此巨量的物品。殊不知仰食於皇家的人,還要超過這個數目很多倍。

僅以雞蛋一項而論,原來額數是每月二十個,而買辦處每日交進的必須是五百個,其他可想而知了。


為皇上和太后買辦的食用之物,過一處扣一處,始能食到主人之口,然而主人豈能不知道嗎?不過歷代相傳就是「帝德深如海」而已。


按照他的說法,慈禧吃剩下的食物,除了賞賜,很多竟然進了小民百姓的肚子:


慈禧太后膳食固然有準數,可是預備的就沒有準數了。太后傳膳一箸一碗,在萬人口中僅能佔得一口。進膳後尚須代人操心一回,賞人者叫克食。賞某王若干品、某大臣若干品、皇上的、后妃的、會親的、總管首領的、不夠角色的回事小太監,也要端一品。剩餘則舊御膳房。


膳房首領太監分餐一頓也有廚役之分。至於雞頭魚尾頭腦下水、刀前刀後肉類則賣予二葷鋪小館和好饞人家,價格較之市價可省一半。


神武門、東華門和西華門外有一批小販,專包宮中折羅菜飯,十個大錢,就能令人飽餐一頓。


信修明說,當年,每天大概有1萬家,大約5萬人等著買兩宮的折羅。慈禧、光緒賓天,這五萬人就沒飯吃了。



圖:光緒年間,宮中所用「銀鍍金壽字火鍋」


參考資料

關雪玲《清代皇帝后妃日常膳食制度——以分例為中心》、姚偉鈞《中國飲食禮俗與文化史論》、林永匡《清代宮廷文化通史》、鄭南《清代宮廷御膳禮制演變述論》、王樹卿《清代宮中膳食》等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魯迅來了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最後一位宰相,位高權重卻被誅九族,3萬人受牽連
大清首富胡雪岩被整倒後,為後人留下了哪些遺產?

TAG:魯迅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