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關於中美貿易戰最深入的解讀

關於中美貿易戰最深入的解讀


自從3月22日特朗普簽署備忘錄開始,到今天已經五個多月了。從中國人的心理來看,受貿易戰影響程度無疑是很大的,注意觀察股市,基本一有大的貿易戰新聞出來,第二天一定大跌。


實際上中美貿易戰,從3月22日特朗普簽署備忘錄,到現在打了五個多月,不管是中國經濟還是中國人的生活,都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貿易戰,主要是通過影響進出口的形式來影響中國經濟,但是到目前為止,影響並不算大。


儘管7月6日開始中美互相徵收340億美元關稅,貿易戰已經正式打響。如果是單看中美的7月貿易數據,不僅沒有呈現減速跡象,而且順差還在繼續增加。7月中美貿易3547.2億元,增長5.2%,近三個月以來,這一增速一直保持在5%左右的水平,其中中國對美出口2676.6億元,增長5.6%,自美進口870.6億元,增長4.3%。


所以說至少到目前為止,貿易戰大規模影響了中國對美出口,從而影響中國經濟增速這個邏輯暫時還不存在。如果拋開中美貿易,7月份中國對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出口增速還是加快的。

中國一年超過12萬億美元的GDP,到目前為止,雙方互相徵收的關稅商品金額也才500多億美元,這裡面中國能賺到多少價值還不清楚,就算100億美元好了,就算全部損失掉,也就是中國經濟的千分之一不到。當然後面如果繼續升級,比如9月第一個星期來個2000億美元商品關稅互征,中美貿易受到的影響將不可避免的增大。


不過即使中國對美出口在隨後幾個月受到較大影響,如同之前反覆強調和分析,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也不會大到不可承受,中國經濟增長目前最大動力是國內消費,而不是美國對中國產品的消費,總之中國的國內消費不能出問題,這個遠比對美出口重要。


2017年中國國內社會零售品消費36.6萬億元,對美出口為2.9萬億元,這完全不在一個量級。更何況還有對其他國家出口。美國只在我國出口市場裡面佔18.98%。


來源:寧南山(ningnanshan2017)




中美貿易戰,肯定是雙方繼續打下去,當然時間也會拖很長。

從3月22日開始到7月6日340億美元開徵,用了接近4個月。

從7月6日的340億美元,到8月23日的第二批160億美元,又是一個半月的時間。


在這五個多月的時間裡面,中國網路上出現了大量各種各樣的文章,比較著名的有說是中國把WTO的一個單詞翻譯錯了,文章說「Reciprocal and mutual advantage這麼多年我們翻譯成互惠,而其實他們的意思是對等」。


文章里還寫了美國人的講話:

「今後中美關係不能像以前那樣,讓中國人拿小利益,小合同一個領域一個領域牽著鼻子走,中美關係要建立在「對等」的基石之上,但是這個新聞到了國內,翻譯還是錯了!這些日子打貿易戰,特朗普宣布600億的時候,專門講了「我們要的是對等」,他覺得中方還沒聽懂,因為這個東西已經過來了,所以他用了mirror,就是鏡子,要鏡像「。而且作者還替美方解釋了,這個對等是「市場機制的對等」 「競爭機制的對等」。


看了這篇文章,雖然作者是在探討美國人的真實意圖,

但是我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奇怪感覺,好像是我們欺負了美國,佔盡了美國的便宜,所以美國人才打貿易戰要「對等」。


那美國人搞瓦森納協議對我國禁售高科技產品,

美國人禁止中國投資和收購美國的高科技公司,美國人禁止華為進入美國市場,這個又是否對等呢?

另外就是鋪天蓋地的對「厲害了我的國」的批判以及對自我的反思

儘管中美貿易戰到目前為止,對中國經濟可以說基本上沒有什麼影響,但是他們都說的好像美國人已經把中國打的一敗塗地,說的中國好像馬上要經濟崩盤了一樣。而順理成章的,他們把貿易戰的原因說成是中國媒體的報道導致。


另外就是對胡鞍鋼的各種批判,最為典型的是27個清華校友聯名要求母校解聘胡鞍鋼。

有意思的是我看了這27個人,有18個是1981級的,其他也全部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大學生。當然,胡鞍鋼在2017年4月的演講中說,中國綜合國力2012年超過了美國,2015年科技實力超過了美國,這個我是很詫異的,我認為目前數據還不能支撐這個結論,因此很想知道他的計算模型是什麼樣的,是不是模型選擇的原因導致結論的偏移?


但是這些清華八十年代的校友,因為一個教授在2017年的演講中說中國綜合國力超過了美國,就要聯名把他開除,彷彿犯了重罪,這更讓我感到詫異。


如果一個教授在2017年說中國國力已經超過美國就是罪,

那中國一堆頗有社會名望的學者和名人,極力的貶低中國和中國人,把一個全球唯一有希望趕超美國的國家說的好像要經濟崩潰,把明明是全世界最優秀種族之一的中國人,說成好像是劣等種族。


你隨便在網上一搜,各種貶低中國,吹捧日本德國美國的文章一抓一大把,

相當大一部分來自一些專家學者教授,這些清華校友怎麼沒想過聯名說要把這些人開除呢?


在這裡我表達一個觀點,

今天中國的國力已經足夠強大,

包括美國在內的任何國家,都已經不具備通過經濟戰打垮中國的能力,在2018年的今天,任何來自外部的威脅不可能打斷中國崛起的進程,這是國人對自己應該有的自信。




大國的主要問題都是來自內部,這和小國的最大問題往往來自外部有根本性不同。


我知道,鋪天蓋地的各種文章,很容易對人的心理產生各種影響,國內很多高級知識分子,尤其是喜歡貶損中國的人,他們以前的聲浪是非常大的,

最為典型的就是高鐵,高鐵在七八年前,可是眾人唾棄的對象,各種文章說高鐵不安全,高鐵是山寨的,高鐵沒有經濟價值,剝奪了老百姓坐便宜車的權利,高鐵成本高還不如普通鐵路…..


我記得多年前我當時看過一條微博,上面貼了一個截圖,上面是中國的高鐵司機只在德國培訓了七八天還是多久就回國了,總之就是暗示不安全。

但是現在呢,高鐵已經走進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成了國民日常的一部分,再黑高鐵已經沒人信了,再怎麼忽悠高鐵不安全,老百姓照樣會坐,因為真的快捷而方便。

隨著中國建設的各種推進,貶低中國可以說越來越難以讓人信服,

所以一段時間以來,喜歡貶低中國的自卑者們,聲音是被壓制的。


不過2018年的這次貿易戰,他們簡直是揚眉吐氣了,

他們先是斷言貿易戰中國肯定會失敗,然後推導出中美貿易戰的原因是我國宣傳導致,於是開始大規模的批判「厲害了我的國」,邏輯也很簡單,誰叫你整天宣傳,整天吹牛,引來了美國人,你看吧把美國人引過來了你又打不過,說明你根本不行!最終話語又落到了「中國不行」」中國人不行「的老套路上面。


在這裡我們來做兩道簡單的選擇題,

在我們的初中和高中時代,我們語文,政治和歷史考試的時候,總會做很多這樣的選擇題,我當時並沒有想過,做這樣的題有什麼意義?


不過現在我漸漸明白了,真的可以鍛煉人的思考能力和思維深度,從迷霧中排除掉錯誤答案。


兩個選擇題如下:



問題一: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最根本原因是什麼?

(單選題)

A:林則徐虎門銷煙


B:英國爭取外交禮儀平等


C:英國想保護鴉片貿易


D:英國想掠奪原料和徹底打開中國市場



問題二:美國挑起貿易戰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多選題)


A:因為中國媒體從2016年底開始,使用「厲害了我的國」用語用於媒體報道


B:因為中國在2017年拍攝了一部《厲害了我的國》紀錄片並在電影院播放


C:因為他們看了胡鞍鋼2017年4月的演講,得知中國國力超過了美國

C:因為中國軍事實力上升,殲20五代機服役,運20服役,兩艘航母下水,055萬噸大型驅逐艦下水,電磁彈射航母建造中,艦隊總噸位超過日本,俄羅斯和歐洲強國。


D:因為中國經濟實力上升,2010年工業產值和發電量超過美國,2013年貨物進出口總值超美國,2014年購買力平價GDP超過美國,並且現價GDP十年內超過美國。


E:因為中國科技實力上升,研發支出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且保持快速增長,中國製造2025直接增強中高端產業研發實力,對美國核心技術優勢構成嚴重競爭威脅。


以上兩道選擇題,我覺得答案很清楚,不過總是會有人選錯。

就以第二道多選題為例,像某日報的總編,他的答案就是A,B和C。


我們從美國公司的角度,看下他們對貿易戰的看法。


8月20-27日(六個工作日),美國USTR貿易代表辦公室舉辦了聽證會,大批美國公司出席了會議。

358名美國各行業代表中,有95%表示反對加征關稅。


從目前已經獲取的現場會議記錄,覺得很有意思,該word文檔會議紀要來自微博用戶「留白16ZC」很長有好幾十頁,我

總結了下,301聽證會美國公司反對

徵收關稅的

理由有以下幾個:


1:大型公司可以考慮搬廠,但是普遍需要數百萬,數千萬美元,以及1.5-2年左右時間,損失非常大。另外新的供應商准入也需要一兩年的時間。

准入一個供應商,或者准入一個產品,光是工程師和設計人員往來中國的飛機票和住宿費,以及樣品費用都是不小的成本開支,一旦更換供應商意味著投入完全作廢。


2:很多領域中國佔了全球一大半的產能,而這些產能是中國過去幾十年持續數十億美元甚至數百億美元投資的結果,全球不可能也沒有意願在短時間內在中國以外的地方投資這麼大的產能,因此只能接受關稅上漲,也只能從中國公司買。

更重要的是,由於中國控制了大部分產能,因此中國公司被徵收關稅,其他國家的供應商一定會針對美國市場漲價。


3:很多領域在中國以外完全找不到合適的替代商,

要麼就是量很小只有中國公司才生產,你找別的國家的工廠別人也不會為你專門生產這種「小量」產品;要麼就是生產工藝和工人技能導致質量和產能達不到中國的水平;要麼就是基礎設施無法滿足中國工廠的水準。還有就是不少產品是完全訂製品,除了中國公司未必有其他國家供應商願意定製。


4:不少產品美國需求並不大,市場只佔全球10%甚至不到,中國供應商不做你的生意也沒啥損失,也根本沒有意願為了你搬廠,倒是美國進口商會承受巨額關稅。

5:美國公司需要高價從中國買零部件,但是歐洲,日本等同行卻可以從中國買到便宜的零部件,這讓美國公司的競爭力大大受損。


5:美國的中小型公司和創業公司,尤其是硬體創業公司,主要零部件都要從世界電子製造基地的中國買,由於創業公司利潤率本來就很低,現金流也非常緊張,

根本無法承受供應商漲價25%的衝擊,也無力負擔搬遷工廠和更換供應商的成本,很可能就此倒閉。


6:很多產品涉及到用戶的生命安全,因此沒辦法隨便更換供應商,出事了賠不起,如果徵收關稅的話只能漲價,但是漲價會影響客戶購買選擇,客戶對生命安全不利。



7:大量美國公司和中國供應商簽訂了長期供貨合同,如果取消訂單將會面額高額損失。


中國人應該逐漸習慣貿易戰,實現鈍感化。

鈍感這個詞,是前不久我看到的一篇日本的專家寫的文章裡面的,我認為很有道理,他提到當年日本和美國連續打了十幾年的貿易戰,

今天中美的貿易戰也一定會持續很長時間,所以國民無需對此過於關注和擔心,因為貿易戰是常態。


如果我們認為,貿易戰的背後根本原因是中國崛起,那麼除非這個原因消失,否則貿易戰等各種形式將一定會長期化。


從參加聽證會的美國公司的發言中,我們能體會到中國製造確實很牛逼,

但是三百多個美國公司在301聽證會上反對徵稅,美國人就會放棄貿易戰了,這是不太可能的,美國的精英們對算大賬和算小賬,內心是非常清楚的。

阻擋中國崛起取代自己的位置,這是第一利益,其他利益都要讓路。


這三百多個美國公司反對,改變不了大局,美國政府最可能的應對方式是,對其中確實讓美國損失較大的部分商品拿出來進行關稅豁免,但是對於其他商品,還是會繼續徵收關稅,繼續對中國施加越來越大的外部壓力。


沒有任何國家會甘願放棄自己的地位,

不要說國家,你辦公室來了個應屆生,個人能力很強,你作為老員工會很快就對他的個人能力服氣和認可嗎?當然不會。你作為部門主管,發現部門有個新星能力和威信都很強,極有可能把你從主管位置上擠下來,你會甘願服輸嗎?作為個人尚且這樣,作為長期領導世界的民族,作為內心無比的驕傲和自信的美國人,又怎麼可能什麼事情都不做,就眼睜睜的看著自己被中國超過呢?


貿易戰只是美國對抗中國崛起的各種形式中的一種,從2018年開始,這樣的各種交鋒將是常態,作為國民我們的心態也應該逐漸適應這種變化。



要做好後面的十年,甚至二十年一直保持今天這種態勢,甚至是更激烈的態勢的心理準備。

一直到美國服氣為止,以前我們在和平發展的時間太久了,不習慣邊打經濟戰邊發展,其實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應該適應這種變化。要相信只要中國基礎力量強大,那麼對方不管使出什麼路數,必然都會傷到自己。301聽證會美國公司列出的種種對美國的傷害和損害就是個證明。


實際上,美國人的心態就比我們領先一步,他們的老百姓是真正的實現了對中美貿易戰的無感化。不只是老百姓,你看美國人的媒體,什麼《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CNN之類,關於中美貿易戰的新聞其實很少出現,主流還是美國國內新聞。


當年的日本和美國,各種301調查持續了十幾年之久,一直到1995年之後才漸漸停息今天我們也要逐漸習慣並且對貿易戰鈍感,我們絕大多數人的生活,都不會受到中美貿易戰的太大影響。



偉大國家的鋒芒是藏不住的。

《世說新語》裡面有一句話,叫「床頭捉刀人乃英雄也」,魏王曹操覺得自己長的丑,叫手下長相俊偉的謀士崔琰假裝自己,而自己捉刀立床頭,卻還是能被認出來。


隨著中國的發展,勢力和利益一定是遍布全球的,這其中經濟勢力和僑民會最先一步。


2011年利比亞發生內戰的時候,中國就派出軍事力量,前往數千公里外的非洲撤僑,我們派出了民航客機,郵輪,商船,伊爾76軍用運輸機和徐州號驅逐艦前往撤離了35860名中國僑民,還幫助12個國家撤出了2100名外籍公民,把軍事力量投送到幾千公里外,並且運送人員回來。



這背後就是因為中國經濟利益已經全球化,

2012年3月7日,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很多媒體報道我們在那兒有幾百億美金的投資,這些不屬於事實,我們在那兒沒有投資。但是,我們在那兒確實有一百幾十億美金的工程項目,這些項目有的是已經完工需要驗收,有的是快接近完工,絕大部分是在利比亞的城市和城郊給老百姓的住宅項目。非常慘重的是,這些項目在利比亞的動亂和內戰中間,在一些外國力量的干預中間,遭到了炮火的嚴重襲擊,損失是嚴重的。


沒錯,遠在2011年,中國在利比亞這樣的國家,就有一百多億美元的在建工程了。中國鐵建,中國建築,葛洲壩集團,中國中冶,中國交通等大型央企均有大量員工在當地。


為什麼全球不管哪個國家發生政治動亂和軍事衝突,中國總是會第一時間跳出來說要保持政局穩定?背後就是因為我國在當地有大量經濟利益,以及為數眾多的工程和商業人員。


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並且在烏克蘭東部挑起軍事衝突,

你可能想這和中國有什麼關係?我曾經和一個銀行的人聊過,告訴我一件事情,因為烏克蘭東部和俄羅斯發生戰爭,當地不少項目和業務完全停滯,導致該銀行某城市分行在烏克蘭的幾千萬銀行貸款無法回收,因為貸款對象在當地業務全部損失無法開展。


你的利益遍及全球,那麼你的力量就一定能讓全世界都能感覺到。



過去的十年,中國在全世界大量收購知名品牌和技術公司,例如沃爾沃汽車,高田氣囊,倍耐力輪胎,瑞士先正達,通用電氣家電業務,東芝家電,林德液壓……


中國成為了全球一百多個國家的第一大貿易夥伴,財富世界五百強的中國企業數量從29家增加到111家(大陸+香港,不算台灣)。


你如果注意可能好萊塢的電影和美劇,關於中國的元素和劇情在最近十年可以說越來越多。


世界各地到處都是中國遊客,到處都是中國人來買房投資。


中國先後派出三十個編隊到亞丁灣護航;


在巴基斯坦大規模開展瓜達爾港建設,在吉布地建立首個海外軍事基地,中國海軍的艦隊在海外撤僑已經常態化…..


中國目前的產業升級,是往著美國的核心領域邁進的,

2014年我國成立集成電路大基金,開始集中力量投入資金到集成電路產業之後,

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銷售額在基數不斷增大的情況下,每年總體增速保持

 20%

以上。


集成電路是美國的核心優勢產業,是美國的鎮國基石,

中國現在三年增長

80%

的速度,其實是非常有震撼力的。



今年以來,中國對集成電路產業的投資在大幅度上升

。2018年1-7月,中國集成電路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67.9%,光電子器件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45.5%,可以說出現了異乎尋常的超高速增長。


不僅如此,中國2018年還在募集集成電路大基金二期,這個資金量還將大大超過一期,

如果說現在的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還只是幾堆星火,出現了華為海思,中興微電子,紫光展銳,比特大陸,匯頂科技,兆易創新等一批種子企業,

那麼可以預想再過十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將呈現燎原之勢


我們可以站在美國人的角度來想一下,最大的兩個產業,汽車和電子,美國的汽車工業已經不是世界頂尖了,如果電子工業的核心能力被中國逐漸替代,會是什麼後果?


對美國人來說,讓他們感到恐懼的不是中國媒體的新聞報道,也不是厲害了我的國記錄片,更不是胡鞍鋼的演講,

讓他們內心真正感到恐懼的,是中國實實在在的,展現在各行各業的實力的增長。


近代以來西方領先了五百年的時間,該是他們逐漸回到自己的應該有的位置的時候了。這個心理落差,是西方白人很難接受的,這是人的人性。


對於中國人而言,我們要清楚的認識到,

內部問題才是我們的關鍵問題,外部的力量不可能擋得住我們。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除了和美國的貿易戰,我們還有兩場輿論戰要打:


一場是明明中美貿易戰並不是太大問題,有人非要說成是中國要完,中國不行,用錯誤的信息干擾和影響國民心理,後面的十幾年是中國綜合國力趕超美國的關鍵時期,貿易戰這樣的事情出現並不奇怪,非常正常,如果我們因為對外部壓力的恐懼,而改變了內部產業政策,那才是最致命的,就跟當年日本一樣。


要無比的確信,美國人要打貿易戰,恰恰說明我們在產業升級方面做對了,要堅定不移的繼續搞下去,中國製造2025,集成電路大基金二期之類,決不能因此停下來,相反還要不斷加碼,決不能因為外部壓力而自毀前程。


美國人應該也清楚,單憑貿易戰是打不垮中國的,他們只是通過施加外部壓力的方式,試圖影響中國的內部決策。


另外一場輿論戰,

是我國在內部發展中,儘管產業升級總體順利,

但客觀上遇到了房地產失衡(高房價,高房租),人口結構失衡,超低生育率,義務教育減負退化,保守宗教思想擴張,學前教育產業化,引進留學生低質量化,對內繼續征繳生育罰款而對外放寬外國移民居留條件,勞動者勞動所得低於有產者資產增值等各種問題,以至於「韭菜」「四等漢」等各種原本只在小範圍人群傳播的辭彙在網路中越來越流行。


在一個人均才9000美元,本應該是年輕人精神煥發的國家,卻出現了佛系青年這樣的名詞,出現了年輕人反婚反育現象,以至於一個生育基金就能瞬間點爆網路,動輒轉發評論數萬甚至上十萬。


如果我們認為這些都不是問題,用各種理論文過飾非,對來自民眾的聲音置若罔聞,不能設身處地的站在年輕人的角度思考,認為是年輕人無病呻吟,是被人帶了節奏,對問題視而不見,那麼就是阻擋和削弱改革的聲音和動力,延緩內部問題的解決,會造成問題不斷累積,不利於我國長期發展。


為什麼不管是中國還是外國,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會出現「不是解決人民提出的問題,而是解決提出問題的人民」的現象。


實際上背後的思想基礎是,決策者和背後的智庫專家們認為目前的做法是正確的,認為老百姓提出的問題不是問題,國家政策不需要改變,

這就大大不利於內部問題的徹底解決,不利於實現民族復興,不利於中國人實現嚮往的美好生活。


由於中國國運上升的慣性,中華民族的登頂就在未來一二十年,但是國家的較量是長期的,是幾十年上百年甚至是三百年,五百年,一千年。


我毫不懷疑我們能在不遠的將來登頂成功,但內部的問題的解決,將會決定我們能在頂峰呆多久。從這個意義上講,打贏輿論戰,促進內部問題的解決,對我們非常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科環宇 的精彩文章:

貿易戰打到2019年中的時候,美國會主動向我們認輸
揭秘中國為何大量持有美國國債?

TAG:國科環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