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鬧蝗災的時候人們不食用蝗蟲以度災年?答案可能很讓人失望

為什麼鬧蝗災的時候人們不食用蝗蟲以度災年?答案可能很讓人失望

其實,蝗災真正的可怕之處,並不是蝗蟲經過之時,而是蝗災之後糧食作物長不出來的那一段時間。

發生蝗災的時候,其實大家還是有存糧可吃的,因為蝗蟲破壞的是莊稼,但並不是存下的糧食,而蝗災發生時,大家也只是保護莊稼,並不會去考慮食物的問題。

再說,蝗蟲經過的時間很短,想吃也吃不了幾天。當時又沒有冰箱之類的強力保存機器,就算真的未雨綢繆去大量抓蝗蟲,也不會保存太久,就不能吃了。

可能有人會說用鹽腌制保存,呃,古代的鹽其實並不便宜,很多人可能並買不起這一數量的鹽,因此也是不成立的。

蝗蟲來得快走得快,由於數量大密度大,破壞力極強,基本能把莊稼在內的植物一掃而光,而這一批莊稼被破壞,糧食也就出現了斷檔,當家中的糧食吃完後,也就出現了饑荒。

而且蝗蟲經過的時間短,要想吃到它們,就得跟上它們的遷徙速度。就算捉來吃也吃不了多久,大量捕捉更不現實,沒有可供冷藏存放的容器,過不了多久就會變質不能吃了。而且蝗蟲雖說高蛋白、可以吃,偶爾吃是不錯,但天天吃這個充饑肯定是不行的,不僅會反胃噁心,還會吐綠水,對身體極不好。

蝗蟲,也叫螞蚱,中國人吃蝗蟲的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唐太宗李世民曾經就生吃過蝗蟲,為百姓除害做表率,他的舉動也讓老百姓依葫蘆畫瓢,將害蟲變成了盤中餐。

在北京、天津兩地,老一輩的人非常愛吃蝗蟲,天津衛還流行著一句歇後語,"烙餅卷油炸螞蚱——夾(家)著吃去吧」。而在泰國,「油炸飛蝦」這道菜人盡皆知,東亞飛蝗更是被列為「21世紀安全綠色食品」。

更重要的是,收穫不到糧食,收到了蝗蟲,蝗蟲是活物,無法長期保存。過一段時間,蝗蟲都放壞了,糧食也沒有了,那麼我們只能餓肚子了!

類似的事情還經常發生在游牧民族身上,他們養到位牛羊,遇上雪災風災等災害,大片死去,你以為能吃肉嗎?不能!因為那個時代沒有冰箱儲存,也沒有大量的鹽做臘肉,基本全扔掉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秋萬代 的精彩文章:

秦始皇陵已被精確測量,他到底陪葬了多少人?這些數字給出了答案

TAG:千秋萬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