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扒一扒諾貝爾獎史上「夫妻檔」:除居里夫婦還有4對

扒一扒諾貝爾獎史上「夫妻檔」:除居里夫婦還有4對



(原標題:扒一扒諾獎史上的「夫妻檔」丨諾獎八卦)


科技日報 楊雪

要說夫妻二人一起得諾獎,很多人會首先想到居里夫婦。

1903年,瑪麗·居里和丈夫皮埃爾·居里因證實鐳的存在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一百多年來,這段伉儷情緣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

開掛的人生不足為奇,但夫妻倆同時開掛還是挺稀罕。誰知扒一扒諾獎史,除了居里夫婦,居然還有4對CP一起得過諾獎!

快來一起看看這4對夫婦都是誰吧!

「小居里」夫婦

在居里夫婦得獎32年後,「小居里」夫婦得繼衣缽。1935年,居里夫人的長女伊雷娜·約里奧-居里和丈夫弗雷德里克·約里奧-居里一起,因對人工放射性的研究獲諾貝爾化學獎。

小居里夫婦小居里夫婦

伊雷娜·居里(1897—1956)9歲就失去了親愛的父親,從小懂得體貼安慰母親,常伴居里夫人身邊。這些經歷使伊蕾娜在受到科學教育熏陶的同時,還練就了獨立、果敢、堅韌的品格。

弗雷德里克·約里奧(1900—1958)畢業於巴黎理化學院,1925年成為居里夫人的助理。在鐳研究所,弗雷德里克和伊雷娜成為好朋友,他欣賞她豐富的學識和獨立、自信的性格,她喜歡他熱情的談吐和科研上的衝勁。

小居里夫婦小居里夫婦

1926年,伊雷娜·居里和弗雷德里克·約里奧結婚後,為紀念居里這一偉大姓氏,夫妻決定把姓氏合併,改成約里奧-居里。像當年的居里夫婦那樣,約里奧-居里夫婦在實驗室里並肩作戰,形影相隨,繼承了父母所開創的放射性研究工作。而伊雷娜更是跟母親一樣,兼顧家庭、孩子和工作。

1934年,他們用釙的α射線轟擊鋁箔,發現當α源移去後,鋁箔有放射性;其強度也隨時間按指數規律下降。他們還發現了其他一些由α粒子所引起的核反應生成的人工放射性同位素。這是20世紀最重要的發現之一,為同位素和原子能的利用提供了可能。約里奧-居里夫婦因此在1935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二戰期間,這對夫婦也是著名的反法西斯戰士,勇敢地與法國地下組織密切配合,抗擊德國侵略者。由於長期接觸放射性製劑,夫妻二人都沒到60歲就相繼離世,伊雷娜1956年病逝於白血病,弗雷德里克1958年病逝於肝病。

這是不是一種冥冥中的生死相隨呢?

扒一扒諾貝爾獎史上「夫妻檔」:除居里夫婦還有4對

科里夫婦

1947年,卡爾·科里和妻子格蒂·科里因一起發現糖代謝中的酶促反應,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科里夫婦科里夫婦

格蒂·科里(1896—1957)生於布拉格的一個猶太家庭。卡爾·科里(1896—1984)出生在布拉格一個罕見的教授世家。1914年,18歲的卡爾和格蒂同時考入布拉格的卡洛斯·弗爾傑南德大學醫學系,成為同班同學。時值一戰剛剛爆發還未進入白熱化,兩人在還算安靜的環境里學習生物學、化學、物理學、生理學、解剖學、藥理學……他們互相激勵、形影不離,憧憬著畢業後成家立業。

亂世的愛情難免有離合。1916年一戰進入高潮,正在讀大三的卡爾被徵兵入伍,戰後輾轉來到布拉迪斯拉發給森特·焦爾季(曾因為發現維生素C的提純方法而獲得1937年的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做實習醫生。1920年8月,歷經磨難的卡爾·科里和格蒂終於團聚,在維也納舉行了婚禮。

第二年,這對年輕人如願應聘到美國布法羅州立大學腫瘤研究所,從此擺脫捷克斯洛伐克這個貧困的戰後歐洲小國。在布法羅,他們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廣闊天地。

1936年,科里夫婦將青蛙肉裁成細片,用冷水沖洗後加入無機磷酸並保溫,來測出其中磷酸六碳糖的量,但結果並沒有預期的增加值。在一次無意中加入了一點從波蘭奧斯坦帶來的腺苷酸(AMP)後,他們發現無機磷酸減少,磷酸六碳糖的還原能力消失了;如果再加入肌肉提取液,又變成了難以水解的磷酸六碳糖。

科里夫婦科里夫婦

就這樣,科里夫婦發現了當時不為人知的新化合物——葡萄糖-1-磷酸,後人常常將其叫做科里氏酯。隨後,他們又發現了能將糖原分解為葡萄糖-1-磷酸和磷酸鹽的酶——磷酸化酶,徹底弄清了糖原分解的最初步驟。科里夫婦也因在糖原分解方面的貢獻,與阿根廷科學家伯納德·何塞(1887-1971)共同分享1947年的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

1957年,格蒂因患惡性貧血去世。1960年,卡爾再婚,直到1984年衰老而卒。據說,卡爾臨終前,還對他和格蒂發現磷酸化酶時的情節記憶猶新,不停地喃喃自語:Gerty,my previous wife(格蒂,我的前妻)。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就是這樣吧!

莫澤夫婦

2014年,挪威科技大學教授梅·布里特·莫澤和丈夫愛德華·莫澤因發現「大腦中的GPS」——組成大腦定位系統的細胞,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莫澤夫婦莫澤夫婦

梅·布里特·莫澤,1963年出生,比丈夫愛德華·莫澤小一歲。二人在挪威不同的小島上長大,在奧斯陸大學讀書時相識,共同對神經科學和大腦感興趣而互生情愫,成為科研伴侶。

生活上,他們有共同愛好,比如戶外活動,梅·布里特平時有跑步的習慣,愛德華則喜歡周末來一場徒步旅行。他們還對火山非常感興趣,並肩看過世界上很多火山的美景。

工作中,他們有分工。愛德華主要參與計算和理論,梅·布里特負責管理實驗室和員工,主攻實驗。

扒一扒諾貝爾獎史上「夫妻檔」:除居里夫婦還有4對

基於奧基夫1971年的發現:大腦的海馬體里有一種特殊的神經細胞,每當老鼠身處屋子的特定位置時,這種細胞的一部分就會被激活;當老鼠到了房間的其他位置時,另外一些細胞則被激活,這些「位置細胞」構成了房間位置的一幅地圖——莫澤夫婦在34年後,即2005年發現了大腦定位機制的另一項關鍵組成部分。

他們確認了另一種神經細胞,稱之為「網格細胞」。這種細胞能產生一種坐標系統,使精確定位與路徑搜尋成為可能。之後,二人又揭示出位置和網格細胞如何令定位和導航成為可能。由此,莫澤夫婦與奧基夫分享了2014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扒一扒諾貝爾獎史上「夫妻檔」:除居里夫婦還有4對

然而,莫澤夫婦得諾獎兩年後的2016年,媒體曝出二人已經分居,但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仍將是研究工作中的合作夥伴,依然是好同事、好朋友。

默達爾夫婦

還有一對夫婦應該算是非典型諾獎夫妻檔,默達爾夫婦不是同行,分別獲得諾獎的不同獎項。

丈夫貢納爾·默達爾(1898—1987)是瑞典經濟學家、社會學家,1974年與哈耶克一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妻子阿爾瓦·米達爾(1902—1986)是瑞典女政治家,因她在世界核裁軍運動中所做出的貢獻獲1982年諾貝爾和平獎。

扒一扒諾貝爾獎史上「夫妻檔」:除居里夫婦還有4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易科技 的精彩文章:

雖然證明黎曼猜想可能有誤,學界:89歲阿蒂亞勇令人欽佩
少年黑客入侵蘋果下載1TB數據,被判處緩刑8個月

TAG:網易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