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蘇聯在東北的大軍,是無私幫中國還是另有圖

蘇聯在東北的大軍,是無私幫中國還是另有圖

斯大林於8月7日16時30分簽署了遠東蘇軍在8月9日發起進攻的指令。8月9日零時10分(遠東當地時間,莫斯科時間為8月8日晚7時10分),外貝加爾方面軍的先頭部隊開始行動。1時,遠東第1、第2方面軍的先頭部隊也開始行動。凌晨5時,三大方面軍主力沿中蒙、中蘇邊境,在長達4000公里的戰線上發起全面進攻。

蘇聯在東北的大軍,是無私幫中國還是另有圖▲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斯大林,前蘇聯政治家,是蘇聯執政時間最長(1924-1953年)的最高領導人,對二十世紀蘇聯和世界影響深遠

蘇軍將進攻的中心指向長春、瀋陽一線。長春既是偽滿洲國首都,又是關東軍司令部所在地。瀋陽則是東北最大、最重要的工業中心,一直是蘇軍確立的一號目標。長春、瀋陽一線,駐有關東軍主力,也是蘇軍左、右兩翼主力的會師線即對東北日軍大合圍的完成線、封閉線。為達成此最重要戰役目標,以及不給朝鮮日軍留任何喘息之機,蘇軍對戰役計劃作了若干調整:

1)外貝加爾方面軍主力全速南下,快速越過大興安嶺,進入東北平原,儘快前出至瀋陽、長春一線。然後分出部分主力,直接轉進、南下遼東半島,解放遼東半島。

2)由第2遠東方面軍攻佔哈爾濱。

3)第1遠東方面軍全力、全速西進,儘快與外貝加爾方面軍會師於長春、瀋陽一線,完成對日軍的大合圍。然後分出部分主力直接轉進、南下朝鮮半島,消滅北緯38°線以北的全部日軍。

4)太平洋艦隊抽調部分主力,封鎖北朝鮮沿岸,佔領重要港口、基地,配合陸軍解放北朝鮮。

蘇聯在東北的大軍,是無私幫中國還是另有圖▲蘇聯飛行員

各方面軍的進攻均按戰役計劃展開:截止至8月14日,外貝加爾方面軍在其所擔負的四個主要戰役方向上,均取得突破性進展,蘇矇混合騎兵機械化集群已順利突進至綏遠;另一路主力已經赤峰指向遼東;此兩路蘇軍達成的戰役目標,除解放了其進軍沿途的東北城鄉外,還徹底斷絕了華北日軍增援關東軍的念頭。

方面軍先頭部隊在8月11日就越過了大興安嶺,其後,方面軍主力近衛第6坦克集團軍也迅疾越過了大興安嶺,並與蘇軍第39集團軍協同,於8月14日前出至東北平原中部,鋒芒直指長春、瀋陽一線。方面軍左路在迅疾攻克海拉爾後,直指齊齊哈爾。遠東第1方面軍在通行困難的深山老林條件下,強力突破了日軍的強大防禦地幅,攻佔了日軍7個重要築壘地域,開始進攻牡丹江市,其強大主力則直趨長春、瀋陽一線。

遠東第2方面軍則沿齊齊哈爾、佳木斯一線進攻,在該線的日軍築壘地域全線崩潰,方面軍主力直指哈爾濱。「這樣一來,在我軍發動進攻的第6晝夜結束時,關東軍已經被分割成幾個孤立的部分。」遠東蘇聯空軍也全力出擊,猛烈轟炸日軍的築壘地域、坦克及機械化部隊、機場、指揮中樞、交通樞紐等。致日軍幾近陷於癱瘓,有力地配合、支持了陸軍的進攻。

對於蘇軍的進攻,8月9日晨6時,關東軍司令官山田乙三下令全線抵抗。蘇軍三大方面軍主力,也是於晨5時開始全面進攻的。所以,「蘇軍的進攻是在日軍頑抗的條件下進行的。雖然如此,蘇軍還是在所有主要方向上出色完成了任務」,實現了戰略目標。抵抗蘇軍進攻的日軍均被全部消滅(擊斃、擊傷、俘虜)。

蘇聯在東北的大軍,是無私幫中國還是另有圖▲為蘇聯紅軍當嚮導的東北民眾

蘇聯海軍也順利出擊,不僅幫助陸軍強渡、航渡了烏蘇里江、阿穆爾河,消滅了試圖阻擋的日軍艦艇,封鎖了松花江、圖們江,還在原駐薩哈林島北部蘇軍(現屬遠東第2方面軍)的支持下(其沿島南下,攻擊日軍),攻佔了薩哈林島南部。為實現突襲性,海軍還派出空降部隊,空降薩哈林島南部。水面、陸地和空中的立體突擊,使南薩哈林島日軍迅速瓦解。一切都在按戰役計划進行,「戰爭一開始,到處都很順利」。

隨後幾天,蘇軍擴大、發展進攻並大大加快了進攻速度。8月10日,即蘇聯對日宣戰的第2天,關東軍司令部「決定將主要城市的日本人撤到通化地區(後改為平壤)避難」,同時準備10列火車供輸運,由於事出倉促車站一片混亂。

就在蘇軍進攻的第2天、第3天,日軍方面軍和軍一級的司令部就失掉了對下屬部隊的控制。「關東軍前線官兵,像雪崩似的潰退下來」,「到戰役第一周結束時,災難和覆滅已成定局,整個關東軍變成了被分割成一群群和散布在廣大地區的烏合之眾」。

在外貝加爾方面軍寬達1000餘公里的進攻正面上,所有部隊都實現了預定戰役目標。至8月19,方面軍主力已前出至長春、瀋陽一線,並攻克了齊齊哈爾。遠東第1方面軍於8月16日攻克牡丹江市。在解放牡丹江的戰鬥中,殲滅關東軍4萬多人。隨後,方面軍主力一分為二,一路直接西進,指向吉林(市)、長春、瀋陽一線。另一路轉進北朝鮮。8月17日,攻佔了吉林通往北朝鮮的要衝汪清。

旋即在海軍的協同下,攻克日軍在北朝鮮的重要海軍基地清津,並切斷了駐北朝鮮日軍的所有交通線,使之成為孤軍。大量駐北朝鮮日軍被消滅。

蘇聯在東北的大軍,是無私幫中國還是另有圖▲蘇聯紅軍佔領哈爾濱火車站

遠東第2方面軍在解放了佳木斯之後,在阿穆爾河區艦隊的配合下,沿松花江向哈爾濱展開了進攻。日軍空軍實力本已遠遜於蘇軍空軍,飛行員素質也較低下,除被消滅者外,殘存者基本未敢升空作戰,所以蘇軍空軍在整個戰場上始終牢牢掌握著制空權,強有力地支持了陸軍和海軍的作戰。

8月15日,華西列夫斯基命令隸屬遠東第2方面軍的堪察加防區部隊,在太平洋艦隊的支持下,佔領南千島群島。受命部隊隨即出發,與太平洋艦隊協同,於2、3天後,與太平洋艦隊的海軍陸戰隊一道,佔領了擇捉、國後、色丹和齒舞島。「就其任務完成之迅速、靈活和勇敢來說,也是相當驚人的。」華西列夫斯基如此評價道。太平洋艦隊主力徹底控制並封鎖著北朝鮮沿岸和遼東半島沿岸,完全掌握了制海權。

入朝遠東第1方面軍主力在其大力協同下(太平洋艦隊還派出了海軍陸戰隊),迅速並且順利地攻佔了日軍在北朝鮮的所有海軍基地,包括雄基、羅津、元山,還有清津。日軍駐朝第17方面軍主力基本被殲,余部外逃無路,一部向蘇軍投降,一部撤往漢城(今首爾)地區,與原駐南朝鮮的日軍匯合,後向美軍投降。9月初,蘇軍據《雅爾塔協定》,抵北緯38°線。隨後,美軍亦抵達此線。朝鮮全境從半個多世紀的日本殖民統治下獲得解放。

關東軍崩潰之速,令世人嘆為觀止。在蘇軍發起進攻的3天內,關東軍的方面軍和軍一級的司令部、指揮部失靈,關東軍前線官兵大面積潰退。蘇軍神勇進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蘇聯在東北的大軍,是無私幫中國還是另有圖▲1945年9月2日,蘇軍遠東最高指揮官華西列夫斯基(中間者)乘飛機抵達哈爾濱

第一,計劃周密,準備充分。從調兵遣將,運送部隊,展開部署,研討戰術,偵察敵情,勘察地形等,均如此。華西列夫斯基舉例說:「外貝加爾方面軍走的是難以通行的地區,連中國人和日本人都沒有多少像樣的地圖。我們的製圖部門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終於保證了指揮員們擁有了必要的詳盡資料。」

第二,其戰略、戰術水準均遠遠超越日軍。戰略意圖戰役計劃之完美,前已所述,自不待言。其戰術水準,亦遠非日軍能及。對於某些日軍最重要築壘地域,蘇軍為減少傷亡和提高進攻速度,均不予以正面攻擊,只在佯攻後繞過去,置日軍要塞於身後,切斷其與其他日軍的聯繫,使之成為孤軍,又無能力出擊,遂坐以待斃,最終投降。蘇軍對日軍的阿爾山要塞區就實施了這一戰術。蘇軍這一戰術與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跳島作戰戰術頗為類似,是否受其啟發,不得而知。

第三,蘇軍的裝備、戰鬥技能、戰力也遠遠高於日軍。加之完全取得了制空權、制海權,致日軍陷入無望之絕境。

第四,日軍大勢已去,士氣低落,軍心渙散,加之由於對蘇聯調停存在幻想,諸多築壘地域之工事尚未完成,亦利於蘇軍的神勇推進。

8月14日,日本政府向美、英、蘇、中四國政府發出照會,稱:「天皇陛下已就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條款事發出詔書;天皇陛下還準備命令所有陸海空軍當局和所有在他們統轄之下的各地部隊停止作戰行動,繳出武器。」

蘇聯在東北的大軍,是無私幫中國還是另有圖▲日本投降簽字儀式紀實

8月15日中午,裕仁發布「終戰詔書」即《停戰詔書》,被迫接受了《波茨坦公告》。但關東軍的頑抗並未停止。

8月16日晚,關東軍於司令部召開高層指揮官及幕僚會議,提出了應對裕仁《停戰詔書》的三套方案:1作戰到底。2繼續作戰,在有利條件下相機停戰。3立即停戰。會上,竟然同意第一種方案的人佔了多數。

關東軍參謀長秦彥三郎支持第三種方案,並言:「作為軍人,除服從陛下命令,別無忠節之道可言。」關東軍司令官山田乙三也說,既然聖斷已下,我們只能奉戴聖旨,全力以赴終戰。但主戰派依然議論紛紜。

華西列夫斯基對日軍的頑抗已有察覺,在向斯大林彙報並與之商談了這個問題後,決定以蘇軍總參謀部的名義於8月16日在《真理報》上發表聲明。聲明指出:

「1)日本天皇8月15日關於日本投降的公告只是關於無條件投降的一般性宣言。對武裝部隊還未發出停止戰鬥行動的命令,日本武裝部隊依然繼續抵抗。因此,日本武裝部隊還沒有真正投降。

2)只有當日本天皇命令自己武裝部隊停止戰鬥行動並放下武器,而且這一命令確實付諸實行時,日本武裝部隊才算投降。

3)有鑒於此,蘇聯遠東武裝力量將繼續同日本作戰。」

此後,蘇軍仍全力進攻。

蘇聯在東北的大軍,是無私幫中國還是另有圖▲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天皇和日本政府、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帝國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

8月17日下午5點(當地時間),山田乙三致電華西列夫斯基,稱關東軍奉天皇之命,停止軍事行動。晚7點,山田派出飛機,在蘇軍駐地投下了兩個通信筒,筒內裝有關東軍第1方面軍司令部對其下屬部隊停止軍事行動的要求。

華西列夫斯基當即致電山田:「日本關東軍司令部曾發報給遠東蘇軍司令部提議停止軍事行動,但隻字不提滿洲的日本武裝部隊的投降問題。同時,日軍在蘇日戰線的一系列地區轉入反攻。茲向關東軍司令官提出從8月20日12點起在全線停止對蘇軍的任何戰鬥行動,繳械投降。之所以提出上述期限,是為了使關東軍司令部能將停止抵抗和投降就俘的命令下達到自己的所有部隊。一旦日軍開始繳械,蘇軍將停止戰鬥行動。」

同時,華西列夫斯基命令遠東第1方面軍派出代表飛赴日軍駐地,授權他們通知關東軍,只有當日軍開始投降就俘時,蘇軍才會停止軍事行動。

8月18日3點30分,山田通過電台答復甦軍總指揮部,稱準備履行一切投降條件。蘇聯在東北的大軍,是無私幫中國還是另有圖▲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華西列夫斯基,蘇聯傑出的軍事家

8月18日,日軍在前線許多地區開始繳械、投降、就俘。為了加速解除已投降的日軍的武裝並解放日軍佔領區。

8月18日晨,華西列夫斯基命令外貝加爾方面軍和遠東第1、第2方面軍:「鑒於日軍的反抗已被摧毀,而道路阻塞的情況卻嚴重阻礙我軍主力迅速前進完成既定任務,為了立即佔領長春、奉天(瀋陽)、哈爾濱這幾個城市,必須立即派出專門編組的、裝備精良的快速支隊。還必須用這些支隊或類似的支隊來完成各項後續任務,不要害怕它們離自己的主力較遠。」

各方面軍及其所屬指向不同進攻方向的各集團軍按此命令,迅速組建起了自己的快速支隊。快速支隊一般達到師級規模,由坦克部隊、自行火炮部隊、反坦克殲擊炮兵分隊和乘坐汽車的步兵分隊組成。各方面軍還創造性地執行了華西列夫斯基的命令,他們經與配屬於各方面軍的空軍集團軍商量,決定向作為重要戰役目標的各大城市派出營、團級規模的空降兵。考慮到日軍的猖狂性及其反覆無常,為防範日軍武力頑抗,最終向各大城市派出的空降兵均為團級甚至團以上規模。

如上,此後蘇軍向各重要戰役目標的快速推進分三波次進行:

其一,空降部隊。快速空降戰役目標(多為大城市)的中樞:機場、火車站、交通樞紐要道、通信中心、日軍指揮部等。

其二,快速支隊快速跟進,支持、強化、鞏固空降部隊對於中樞要害的佔領與控制。

其三,大部隊跟進,全面佔領、控制戰役目標即各大城市。空降兵、快速支隊到達後,立即接受所佔領、控制區域的日軍的繳械、投降、就俘。大部隊抵達後,全面接受該地區日軍的繳械、投降就俘。

蘇聯在東北的大軍,是無私幫中國還是另有圖▲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帝國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

8月19日,蘇軍空降兵空降瀋陽,在機場俘虜了偽滿洲國皇帝(又稱第一執政)溥儀和他的日本顧問,他們正在等候飛機,準備逃往日本。8月18日,蘇軍空降兵以師級規模空降哈爾濱,旋即佔領。在機場,意外地遇見了關東軍參謀長秦彥三郎,他是由長春(關東軍司令部)飛往哈爾濱來貫徹關於關東軍投降繳械的命令的。

鑒於關東軍數量龐大,還有數十萬偽軍,不可能全部集中於幾個大城市繳械投降,必須要指定其他的蘇軍受降集中點。因此,蘇軍空降部隊的指揮官奉命要求秦彥三郎及其隨從乘坐蘇軍飛機赴蘇軍遠東第1方面軍司令部,以便商談關東軍投降的具體事宜。秦彥三郎答應了這一要求。

8月19日15時30分,華西列夫斯基等遠東蘇軍高層領導與秦彥三郎一行及日本駐哈爾濱領事宮川會見,蘇軍提出了關於關東軍投降程序的具體要求:指定了日軍投降的集合點、日軍到達集合點的行動路線和時間。

秦彥三郎接受了全部條件。他還向華西列夫斯基解釋:某些日軍部隊之所以沒有執行繳械命令,是由於關東軍司令部未能及時把投降命令傳達下去,因為關東軍司令部在蘇軍進攻的第二天就失去了對許多所屬部隊的指揮及控制。

蘇聯在東北的大軍,是無私幫中國還是另有圖▲蘇軍指揮官查看繳獲的日軍防禦器材與武器

蘇軍警告秦彥三郎,關東軍必須有組織地繳械投降,包括所有軍官在內。俘虜的伙食在投降初期由日軍自行安排。其後,日軍必須將伙房及其存糧移交蘇軍手中,由蘇軍安排。日軍將領必須同其副官及一切個人必需用品一起到達投降現場。蘇軍聲明,保證將對全體戰俘採取人道主義態度。秦彥三郎要求在蘇軍部隊到達前,准予在滿洲和朝鮮的個別地區的日軍保留武裝,因為那裡的居民不可靠。

蘇軍嚴正回答:蘇軍會保證滿洲和朝鮮(北緯38°線以北)的秩序,不會允許有任何非法的無節制的行為。「在整個談判過程中,秦彥三郎和他的隨行人員相當沮喪,武士道的自負精神已蕩然無存。昨天還很傲慢的『滿洲太上皇』表示俯首聽命,甚至顯得卑躬屈膝。我們每說一句話,他們都連連點頭。顯然,他們在心理上已完全消沉了。」

在確定了關東軍投降的細節後,秦彥三郎及其隨從乘坐蘇軍飛機並在蘇軍軍官陪同下,返回長春關東軍司令部,向山田乙三傳達蘇軍的指令,並協同山田乙三執行。隨後,蘇軍空降長春,其快速支隊進佔長春。同期,蘇軍空降了吉林(市)(8月19日)、旅順(8月21日)、大連(8月22日)。

蘇軍空降後,其快速支隊亦迅疾抵達,隨後是大部隊。自8月19日起,關東軍絡繹不絕地到達蘇軍指定的受降集中點,繳械投降。蘇軍全面控制了東北及北朝鮮,東北全境及北朝鮮獲得解放。蘇軍進軍沿途之各地區,均即獲得解放。

在解放東北和北朝鮮的戰役中,蘇軍傷亡官兵32000多人,斃、傷日軍91000餘人,俘虜日軍594000餘人,其中將級軍官148名。30萬偽軍土崩瓦解,潰散逃竄。在朝鮮南部即北緯38°線以南的關東軍余部即關東軍第17方面軍余部,向美軍繳械投降。

戰後,蘇軍將其繳獲的關東軍武器裝備,基本都移交給了林彪、羅榮桓領導的東北民主聯軍即後來的第4野戰軍。「僅我兩個方面軍繳獲的並轉交給中國人民解放軍(原文如此,其實當時稱為東北民主聯軍)的戰利品有:3700門火炮、迫擊炮和擲彈筒,600輛坦克,861架飛機,約12000挺機槍,680座各種軍用倉庫,以及(日軍)松花江艦隊的船隻。後來又給了他們大批蘇聯武器。蘇軍指揮部很重視這些武器的完好無損,我記得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代表曾向我表示過對蘇聯的感激之情。」

據指揮八路軍首批出關部隊的曾克林將軍後來回憶,僅蘇軍移交的瀋陽蘇家屯軍火倉庫,就有步槍2000餘支,機槍1000挺,還有150門各種口徑的迫擊炮、野炮和山炮。他和廣大指戰員們拉了3天3夜。蘇軍移交的武器,不僅裝備了到達東北的八路軍、新四軍,而且還向山東運送了一大批武器彈藥。可見,蘇軍解放東北,也有力地支持了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事業。

▌摘自《中國抗日戰爭史》全四卷精裝插圖典藏本,張憲文等(著),化學工業出版社·悅讀名品出版公司授權合作稿

作者寫於2016-08-2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虛擬現實技術是如何工作的?
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爸爸去哪兒》聯手演了一出什麼戲?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