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害死楊業是監軍王侁而不是潘美,潘美背了黑鍋嗎?

害死楊業是監軍王侁而不是潘美,潘美背了黑鍋嗎?

作者:陳二虎

害死楊業是監軍王侁而不是潘美,潘美背了黑鍋嗎?

蕭太后


(一)楊無敵廟

在北宋年間,宋使出使契丹,幾乎都是經過古北口(今北京密雲境內)入遼,幾乎每一個使臣都要去一個地方拜祭,這個地方就是楊無敵廟,今日依舊飽經千年滄桑,矗立在山間。

大詩人蘇軾吟道:

行祠寂寞寄關門,野草猶知避血痕。

一敗可憐非戰罪,大剛嗟獨畏人言。

馳驅本為中原用,嘗享能教異域尊。

我欲比君周子隱,誅彤聊足慰忠魂。

看的出,蘇東坡是懷著十分敬仰的心情寫下這詩句,言辭中流露出扼腕與痛惜。

那麼這個楊無敵是誰?就是評書與小說,或者戲劇中的楊家將老令公楊繼業,其真實的名字叫楊業,也就是楊六郎的父親,在陳家谷口與遼軍血戰被俘,絕食而亡。

害死楊業是監軍王侁而不是潘美,潘美背了黑鍋嗎?

楊無敵廟


(二)是誰在離楊業殉國之地千里外建廟祭祀?

說來你也許不信,這古北口在遼宋時間,是屬於契丹人大遼國的地盤。

遼承天太后蕭綽對楊業又敬又恨,先是砍下楊業的頭顱,塗上漆做一下防腐處理後,裝進特製的匣子中,派人帶著楊業頭顱,給遼軍將士看,藉以鼓勵士氣,分享勝利的喜悅。

隨後,這個蕭綽又十分敬重楊業的為國捐軀、捨生取義,精忠報國的精神,崇尚中華傳統儒家的忠義觀,讓契丹王朝蕃漢文武臣僚學習楊業的高風亮節,下詔在宋使出使的必經之路,也是契丹人進入宋境的重要出口——古北口,為楊業建祠立廟,塑像供奉。

歷史上的楊業,世居并州太原。自小重諾講信、任俠豪爽、輕財重義。他最早是北漢劉氏手下的大將,因作戰勇猛,屢立戰功,時人呼為「楊無敵」。

害死楊業是監軍王侁而不是潘美,潘美背了黑鍋嗎?

楊無敵廟

宋太宗征北漢,就早聞楊業其名,愛其將才,決心收他為我所用。楊業歸宋後深得宋太宗的賞識與信任,委以邊關之職,雁門關一戰,擊敗入寇的幾千遼軍,因戰功授予雲州觀察使,令「契丹望見業旌旗即引去」。

然而,楊業的才幹與威名,加上有點「歷史問題」,招致那些多年跟隨宋太祖、宋太宗開基創業將士的嫉恨,時不時有人或無中生有、或捕風捉影,向宋太宗打小報告,陰謀整事說楊業種種不是,不擇手段地惡意攻擊誣陷。宋太宗並沒有被這些誹謗讒言所左右,看後一笑了之,並且把這些小報告轉給楊業看,表達他對楊業的信賴。

楊業也曾為自己那段追隨北漢的「不光彩」經歷而追悔,深知那些人不肯容他。但楊業淡泊名利,以抵禦外侮為己任,不計個人得失,錚錚鐵骨報效國家。

害死楊業是監軍王侁而不是潘美,潘美背了黑鍋嗎?

楊無敵廟


(三)楊業被俘,絕世三天而亡

當宋太宗雍熙三路北伐,西路軍主帥是潘美,楊業為副將出征。

當中路軍慘敗,楊業認真分析形勢,認為應該避敵鋒芒,護送山後諸州民眾轉移,並且甘願率部殿後。

潘美聽了,正在沉思,時任西路軍監軍的雲、應諸州兵都監的王侁卻跳出來強烈反對,認為楊業貪生怕死,力主由楊業統兵出擊迎敵。

楊業據理力爭,希望潘美與王侁考慮實際情況,放棄個人恩怨,以大局為重。

這個王侁便嘲笑楊業心懷叵測,恐有異志。王侁的言語,分明代表了北宋將士對楊業的嫉妒之心。

王侁卑鄙的言辭深深刺痛楊業,把楊業逼上絕路。潘美也不敢得罪監軍,怕他打小報告,就同意王侁的主張。

害死楊業是監軍王侁而不是潘美,潘美背了黑鍋嗎?

楊業

楊業強忍著這些人對他的誣衊與諷刺,慷慨激昂地拍案而起,要用自己的行動證明自己的清白,決定捨身赴義,決絕地說:「我楊業身經百戰,不曾怕死,目前實在是情況不適出戰。雖然大家都懷疑我,我只有赴湯蹈火。」

於是,楊業調集自己的手下兵馬,臨行已經料到凶多吉少,肯請潘美到陳家谷口設伏接應。潘美點頭承諾,楊業悲壯地率部北上。

承天太后蕭綽滿以為北宋西路軍會保存實力撤退,沒想到來拚命,便布置親信大將耶律斜軫,殲滅宋軍。

耶律斜軫分兵給副將蕭撻凜在朔州南狼牙村設下埋伏,自己統主力迎著楊業軍而來。

一來一往,兩軍遭遇,剎那展開廝殺,戰了一會,耶律斜軫佯作力乏,率軍沿灰河而北,楊業一時殺的興起,乘勝追殺,等他感覺到不對勁,為時已晚,宋軍已經完全進入伏擊圈。

害死楊業是監軍王侁而不是潘美,潘美背了黑鍋嗎?

潘仁美

隨著炮響,伏兵四起,徹底切斷楊業退路,耶律斜軫也回馬掩殺過來,楊業腹背受敵,隨同征戰的兒子楊延玉與部將王貴跟著楊業殺開一條生路,僅有幾百騎突出重圍,且戰且退,往陳家谷口而來。

然而,令楊業失望的是,當楊業傷痕纍纍地血染征衣來到陳家谷口,黃昏後的殘陽如血,放眼望去,空蕩的山谷沒有一兵一騎,連一個宋軍的影子都沒有,楊業不由仰天長嘆,天意如此呀,這陳家谷口就是自己盡忠捐軀的地方。

楊業把手中的刀晃了晃,對手下倖存的將士說:「你們上有父母,下有妻兒,事已至此,拚命也沒有意義,你們乘著黃昏,儘快逃命,回到朝廷,向聖上報個信,俺楊業捨生取義,為國盡忠在此!」

楊業素來愛兵如子,得到手下的敬慕與擁戴,大家望著楊業義無反顧的凜然態度,不由為之感動,所有轉戰到此的將士都激昂地表示與楊業共存亡。

害死楊業是監軍王侁而不是潘美,潘美背了黑鍋嗎?

已經負傷的副將王貴,一帶馬,對楊業說「某隨令公,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自古忠孝不能兩全,今隨令公到此,別無選擇,願與令公共生死。」

楊業望著兒子楊延玉,內心真有些不舍,但已經沒有第二條路可走,帶轉馬頭,迎著追上來的遼兵,第一個殺了上來。

壯懷激烈的一幕,悲催著落日,楊業手下的將士在與如狼似虎的遼兵拼殺中紛紛倒下,壯烈殉國。副將王貴負傷墜馬,依舊射出最後一支箭,兒子楊延玉在遼兵的圍攻下,栽下馬來,死於亂刀之下。

楊業全身血污,已經分不清是自己的血還是敵人的血,手中的刀依舊砍向敵人,戰馬中箭倒下,他跳將起來,步下邊戰邊退,進入一片茂密的樹林。

戰鬥已經接近尾聲,已經沒有一個宋軍,遼兵開始打掃戰場,卻沒有看到宋軍主將楊業,難道突圍而出?不可能呀。

害死楊業是監軍王侁而不是潘美,潘美背了黑鍋嗎?

遼將耶律奚底聽到林中的聲響,挽弓射去,已經重傷的楊業被射中臂膀應聲仆地,遼兵一擁而上,擒住楊業。

楊業昂首不語,自己戎馬倥傯的一生,到頭來淪為階下囚,他心中有無數的恨,更與何人說?於是開始絕食,三天後創發而死。


(四)潘美背了黑鍋?

那麼,事先說好的潘美與王侁的軍隊呢?

潘美一開始按照約定陳兵於陳家谷口,以逸待勞接應楊業。從清晨等到午後,始終沒有楊業的消息,也預料到楊業凶多吉少。

監軍王侁這個小人卻說:「楊業英勇無敵,如若遭遇強敵,一定派人求援,如今久無消息,一定是乘勝追殺遼軍,大帥何不速速出擊,沒必要在此守候。」

潘美是與宋太祖趙匡胤開基立業的著名將領,頗有膽識,趙匡胤陳橋驛黃袍加身,為禪讓之事,就是潘美單騎進京,對後周小皇帝柴宗訓告知此事,周旋勸說,助趙匡胤登上皇位的重臣,曾經戰功顯赫,平定各類反叛勢力,是北宋開國名將。

害死楊業是監軍王侁而不是潘美,潘美背了黑鍋嗎?

他不相信王侁所說的話,表示要等待楊業的消息,不能失約離谷。

而這個混蛋王侁,根本不聽潘美的節制,擅自帶著自己的手下離開。

也許有人會問,潘美是西路主帥,這王侁為何能飛揚跋扈,不聽將令呢?這就緣於王侁特殊的身份:監軍。

何為監軍?監軍是皇帝派來監督軍馬的,秉承皇帝旨意,擁有特權,可以發號施令,任其胡來。有功都是他的,有錯都推給別人。給皇帝打個小報告,任你主將副將,都吃不消。

因之,所有的將領,包括主帥,也要看監軍的臉子,不敢得罪,有時忍痛放棄正確的決斷,順從監軍的意圖。

可以說,當時的潘美,內心十分糾結,為了減少給自己帶來沒必要的麻煩,勝了也無功的後果,違心為之。

王侁的率部離開,直接影響了潘美部下的士心,其餘將領也紛紛向潘美請戰,離開陳家谷口。

潘美無可奈何,只得下令全軍撤離陳家谷口,造成楊業部的悲劇。

害死楊業是監軍王侁而不是潘美,潘美背了黑鍋嗎?

可以說,楊業的死,也驚動了從宋太宗到文武大臣,為痛失一代抗遼名將而憾惜,一些富有正義心的大臣紛紛上章宋太宗,痛斥潘美、王洗等人誤國又害良將,強烈要求追究西路軍楊業兵敗的責任,嚴懲潘美等人,以告慰楊業及死難的將士。

楊業之妻折太君(小說的佘太君),也上書宋太宗趙光義,陳述丈夫楊業命殞沙場的原因。

宋太宗可以說對這次北伐失敗是最大的責任者。他也為痛失楊業而惋惜,權衡利弊,下詔褒恤,追贈楊業太尉、大同軍節度使,「賜其家布帛千匹,粟千石」,任楊業兒子楊延朗(楊六郎)為崇儀副使,另外五個兒子楊延浦等人為供奉官或殿直。同時把潘美「降官三階,監軍王侁開除其官員名籍」,發配金州,才平息了朝野上下的嚴懲呼聲。

潘美也因為這次陳家谷的「責任」,被後人描寫成殘害楊家將的大奸大惡之人,背了黑鍋。

歷史是一部厚重而博大的學問,是一部持續上演的活劇,洞察真實,透過塵埃,遠比小說中的情節更具有價值,昭示著後人。

害死楊業是監軍王侁而不是潘美,潘美背了黑鍋嗎?

【作者簡介】陳二虎,筆名紅葉,蒙古族中的契丹人。翁牛特旗作家協會副秘書長。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寫乎 的精彩文章:

《紅樓夢》里的最適合娶回來當老婆的其實是她,美麗能幹還能隱忍
《西遊記》里的唐僧只是個會念定心真言(緊箍兒咒)的「娘炮」?

TAG:寫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