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UGC已死,直播正撲向PGC的懷抱

UGC已死,直播正撲向PGC的懷抱

移動直播的強勢崛起喚起了UGC模式的第二春,也帶走了鬥魚、戰旗、熊貓等桌面直播平台的流量。個人主播數量的急劇增加,雖然給移動直播帶來了井噴式的內容發展,但UGC早已經不再是直播平台的寵兒。

UGC困境

人人都能當主播,是直播行業剛剛興起時的行業願景,最初平台要流量,自然希望引來更多的主播和內容。但現在,高昂的流量、低質多量的內容、商業模式的匱乏正在影響UGC模式的未來發展。

UGC內容創造的是一場夢,它製造了平台高流量、內容豐富的假象,其中充斥著低俗、同質的內容。過於龐大臃腫的內容庫給平台帶來了監管壓力,但即使實在強壓之下,依然有漏網之魚直播造人、換衣等等,給UGC模式和平台帶來了惡劣影響。流量和審查正在成為平台的主要支出,問題是平台真的需要這麼多內容嗎?事實上百分之八十的流量都集中在優質內容上,一個知名主播支撐一個直播類型的事情也未嘗沒有出現過,知名主播的話語權遠超平台,為此平台只能重金簽約,因為優質UGC內容的流量價值遠超普通UGC內容。

最致命的是UGC缺乏變現能力,由於質量參差不齊,無法形成良性的商業規模給平台造血。即便是有巨大的流量,其中的價值流量卻少之又少。百分之八十的優質內容流量里。基本是明星、網紅、職業選手、知名解說等,這些流量建立在主播的個人品牌下,形成粉絲經濟。很多草根和個人主播的UGC內容也想進入這個模式,但無論是明星、網紅、職業選手、知名解說都是長時間包裝運營的,絕非個人之力所能及。以LOL著名主播MISS為例,其背後的團隊包括一起開黑講段子的隊友、攝影攝像團隊、新媒體運營團隊,網店維護團隊,廣告團隊。這早已超出了普通UGC內容的範疇,已經是准專業級的藝人包裝水平了。

為了幫助個人主播成長,網紅經濟公司、培訓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成立,他們批量生產的UGC內容,加重了平台的流量負擔。而平台需要這麼多主播嗎?以目前100多家直播平台來算,2015年全國在線直播平台數量接近200家,其中網路直播的市場規模約為90億,網路直播平台用戶數量已經達到2億,大型直播平台每日高峰時段同時在線人數接近400萬,同時直播的房間數量超過3000個。400萬在線人數平均分到平台頭上,用戶數量不過4萬,再分到UGC內容的頭上就更少了。為避免出現了主播多觀眾少的狀況,平台也各顯神通,在觀眾數上進行「注水」工程,來一個觀眾,我給你乘以5乘以10,用虛假數量刺激主播的直播動力,也引來了泡沫的非議。

事實證明,即使是UGC模式,也只適合已成名的網紅、明星。直播對於普通用戶的需求很弱,平台也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新人主播容易被淹沒在無數直播間里,很難獲得關注和成就感。今年5月,在微博聯合秒拍推出移動直播平台一直播時,直接提出了主打明星戰略和粉絲社交的模式。大家都明白,即使是UGC全民直播的時代,優質UGC才是一個平台的價值所在。

PGC崛起

早期直播平台以遊戲直播為主,職業選手、遊戲解說們是最初的直播受益人。用戶跟著主播而來,但粉絲效益無法給平台帶來利益轉化,假如主播跳槽,平台的內容會出現空缺,因此以主播為主的直播形態並不會成為一個平台的核心競爭力。

現在的直播不再被限制在電腦桌前,戶外直播、綜藝直播、吃飯直播、各種奇葩的直播相繼出現,更別提長期受到網友喜愛的美女秀場。熊貓TV在上線初期,王思聰重金從韓國請來了afreecaTV天后級女主播伊素婉,吸引了流量以後,趁勢打造了韓國女主播選秀節目《panda girls》,將平台的資源整合利用,達到了良好的商業效果,遊戲直播依靠賽事雖然關注度不低,但類型的體量和風頭已被娛樂直播掩蓋。

UGC已死,直播正撲向PGC的懷抱

不只是娛樂,傳統傳媒也在直播領域尋求突破,電視台一直是以PGC內容為主導,《超級女聲》今年回歸,在各大直播平台直播女孩們的訓練過程,讓粉絲與偶像共同成長。騰訊視頻在去年曾推出大型戶外直播《我們十六人》,24小時不間斷的播出,同時還將精華部分剪輯出來,在電視台上播出,兼顧了多平台的內容需求。網易新聞聯合電視脫口秀節目《波士堂》在手機直播平台播出,直播的體驗給這檔十年老節目帶來了不少新活力。綜藝正從電視台搬上直播平台,在愛奇藝製作過《奇葩說》的節目製作人馬東宣布進入鬥魚,並專門為平台打造直播綜藝《飯局的誘惑》。相比靠賽事支持的遊戲直播,娛樂直播的玩法更多樣,這也無形中推動平台在娛樂PGC方面的投入。鬥魚在五月宣布和去哪兒網合作推出八大熱門景區《魚樂星之旅》節目後,熊貓TV馬上傳來王思聰投資一億重金打造秀場直播節目《hello,女神!!》,而這還是在熊貓TV剛剛結束韓國女主播選秀節目《panda girls》之後。

從上述的《panda girls》、《hello,女神!!》、《魚樂星之旅》等節目可以看出,直播平台也在著力打造自己的節目IP,建立自己的PGC商業閉環,如此巨大的投入規模也帶來了優質內容,形成平台間的良性競爭。

PGC優勢

直播平台的需求主要分為三點:1,流量變現,依靠融資存活的直播平台對資本依賴性太強,唯有自行造血才能獲得更多話語權;2,整合資源,不管是主播、廣告、新聞、營銷、會務,統統到我的生態里來;3,成為重要媒介的出口,形成社會影響力。

UGC已死,直播正撲向PGC的懷抱

PGC最大的優勢是幫助平台進行資源整合,過去UGC講究的是入,讓更多的人進入平台,PGC講的是出,把平台的優質內容展示出去。王思聰在2016年初打造了《panda girls》就是絕佳案例,節目請來了數十名韓國女主播,讓平台用戶來投票,前三名就能獲得熊貓TV的簽約。節目開播就引爆了話題,並帶來了服飾品牌、化妝品廣告的投入。5月份《panda girls》的總決賽上,熊貓TV運用video++技術,讓用戶實時的在直播中投票,50萬人在線,場景有如當年超女盛況。

UGC已死,直播正撲向PGC的懷抱

在流量變現上PGC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PGC內容本身就帶有很強的話題性和關注度,容易收到廣告的青睞,這就像電視節目。我們常常看到節目里品牌冠名、植入廣告的身影。PGC內容與電視節目接近,但相比電視台上單純的品牌露出,直播平台可以運用技術實現內容中的邊看邊買,實時的將用戶的觀看熱情轉化為消費動力,帶來了更多跨界廣告營銷的可能。

規模化專業化的節目製作,保證了內容質量和價值,通過PGC整合平台上的資源,能最大化的發揮價值。過去話語權在主播手裡,因為主播代表著流量。但在PGC模式下,誰能紅、誰掙錢平台說了算,因為資源都在平台手裡。PGC模式催生的是整個商業鏈條,節目增加了主播曝光度,帶來更多廣告收入,提高平台話題性,形成節目口碑效益。一個PGC內容包含了話題性、曝光度、造星、廣告、互動、IP等等,平台能從每一個環節上獲利,可以說走向PGC化是一個必然結果。

另一方面,「凈網2016」政策的推動給PGC帶來了新的機遇,在受到規範、監管的限制之下,PGC規避了UGC的風險,內容可控性強,影響力大,法規的的條框會促進PGC逐漸走向模式化,朝傳統電視台的節目形式靠攏。未來直播很可能成為審查系統的一環,能遇見,PGC節目要上線要向廣電申請的情景了。

UGC的未來

移動直播興起,與其說給桌面直播平台帶來挑戰,不如說是新的機遇。目前桌面直播平台的主播資源過剩,內容同質化較高,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在移動直播分流了UGC的資源後得到了緩解,一方面減少了桌面直播平台的監管壓力,另一方面,桌面直播平台可以抽出手來嘗試PGC方面的業務。

「凈網2016」政策的出台,暴露了暴露出平台監管漏洞的問題,受影響最深的無疑是UGC內容,因為UGC主播們不能正確揣測底線和紅線的位置,這就容易造成失控。未來桌面直播平台將著重與優質內容的推送,UGC的份額將進一步減弱。移動直播則在吸納UGC資源的同時,嘗試新的技術類型,如花椒已經推出了VR直播,結合移動直播的,提供身臨其境的體驗。但這些還遠遠不夠,移動直播也同樣會面臨桌面直播的問題,如何對UGC的價值進行定義,是所有移動直播平台要思考的問題。

那麼UGC的未來會怎麼樣呢?我有三個看法,第一,UGC會繼續存在,但會形成PGC養UGC的局面;第二,UGC會形成以明星或網紅為主的模式,成為PGC模式的另一種展現形態;第三,全面退出桌面直播平台,未來桌邊直播平台將只剩下PGC內容。

PGC的崛起很大原因在於UGC無法形成商業生態,平台想要流量變現,只有製作PGC內容,整合平台上的主播和廣告資源,才能做到商業最大化。UGC不會完全消失,但會縮水到與其價值對等的規模,未來很可能出現PGC養UGC的模式,UGC內容的主播也將成為平台PGC生態中的一環,良性的驅動整個商業閉環的發展,讓我們拭目以待直播行業在PGC模式下的新一輪爆發吧。

作者寫於2016-08-2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楚漢時期最著名的十大名將
圖解|補牙全過程,和你想像中的是否一樣?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