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天下武功入少林

天下武功入少林

我們常說:「天下武功出少林。」而各類武俠小說以及影視作品中也不乏這樣的描寫。如此看來,少林寺的武學似乎是中華武術之源頭。但到底真相如何,讓我們一同探究。

少林武功起源於少林寺院。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為安置跋陀,便於河南中嶽嵩岳少室山五乳峰下建造了一座少林寺。故河南少林又有嵩山少林之稱。

關於少林武學起源,一種傳說就與這位跋陀有關。少林寺第一代祖師跋陀主持少林之後,不僅弘揚佛法,還將梵文佛經譯為中文已供人參閱,四方學者遂聞名而來。他有兩位弟子極為出眾,一名為慧光,一名為僧稠。據傳這兩位弟子本身就是練家子,身懷高強的武藝。在拜入少林寺之後,也將武功帶入了少林寺之內。

天下武功入少林▲跋陀畫像

另一個更廣為人知的說法,則是少林武學源於達摩祖師。據記載,印度僧人菩提達摩於魏明帝孝昌三年(公元527年)來到中土傳教,最後選擇了跋陀曾駐足的嵩山少林寺。達摩佛法精深,創立了禪宗。為靜心參悟佛法,他主張「靜卧修心,寢坐摻悟」,曾久居于山洞之中,面壁九年。

天下武功入少林▲達摩祖師

長期靜卧參悟佛法使得達摩身體虛弱,久居深山之中又常受野獸侵擾,因此達摩祖師開始效仿人們鍛煉身體的動作,糅合鳥、獸、蟲、魚的姿勢,編製了一套強身健體的拳法,是為少林拳法的雛形。

江湖傳聞唐人李靖就曾在《少林拳術精義》及《達摩祖師著》中提及達摩祖師傳易筋、洗髓二經,似乎坐實了「少林武學源達摩」的說法。但就今日的考證來看,我們所發現最早版本的《易筋經》才是道光三年(公元1827年)出版的,如若將其作為「少林武學源達摩」的論據,似乎還欠缺說服力。

當然,我們依然可以推知,少林僧眾習武的最初目的,一方面是為強身健體、驅逐野獸,另一方面也由於當時社會動亂,儘管少林僧眾有心避開俗世紛爭,卻也不得不習武防身。

天下武功入少林

總之,以上的兩個傳說都沒有足以支持其論斷的證據與史料。而且不僅是少林寺,北朝時期的寺廟都有習武之風。如此來說,「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說法似乎很難站得住腳。

那麼中華武學是否源於少林寺呢?答案是否定的。

中華武學的起源可以追溯至石器時代的狩獵活動。而最早出現於新石器時代末期的「武舞」,則標誌中國武術開始系統化發展。

天下武功入少林

關於武舞的記載,可以追溯至禹統治的時期。《淮南子·繆稱訓》中記載大禹平三苗時,數次擊敗卻未能使其順服,於是大禹改「執干戚,舞於兩階之間,而三苗服」。這是有關武舞最早的記錄,也反映了當時的武術已開始向系統化發展。而「揮舞」之所以有揮動兵器的意思也是因為於此。商周時期,除了以武舞練兵之外,還盛行著「田獵」這種軍事練習。

天下武功入少林▲田獵紋絛

春秋時期的越女劍法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系統化武學。春秋時期,越王勾踐廣招高手訓練士兵以圖覆滅吳國,此時一位女子來到軍中,向士兵傳授了一套劍法,並告訴勾踐說:「凡手戰之道,內實精神,外示安儀。見之似好婦,奪之似懼虎。布形候氣,與神俱往。」

這套劍法被勾踐命名為越女劍法,並引入軍隊的訓練之中。《吳越春秋》記載這套劍法嘆道「當世莫勝越女之劍」,其威力可見一斑。此時顯然已經出現了成體系的武術理論,武術開始由零散走向系統。與此同時,中國的「俠士」也開始興起,並促推著中國武學的發展,民間武學也逐漸興起。

天下武功入少林

既然中國的武學早在少林建寺之前就已經形成體系,那麼我們又怎麼能說「天下武功出少林」呢?實際上,「天下武功入少林」才是歷史真相。

隨著少林寺名聲日顯,天下的俠士豪客及武林高手,盡皆從五湖四海慕名而來,以武會友,交流武藝。少林武學也常邀請各地武林高手到寺中教授、切磋武藝。因此少林武學才得以汲百家之長,兼收並蓄。

對少林武學貢獻最大應當是覺遠禪師。覺遠入少林以後,遍訪陝西、山西、甘肅等地,聘請名師李叟、白玉峰等武林高手入寺傳授僧眾武藝,並著力於將少林武學進行系統性整理並積極與外界交流。少林武學在覺遠手中發揚光大。

天下武功入少林▲影視劇中的覺遠禪師

少林武學源於達摩之事,據多方考證實乃牽強附會而並非事實。實際上,其拳術博採眾長,先後融匯了太祖長拳、韓通的通背拳、岳飛的十八手、馬籍的短打、華佗的五禽戲等十八家拳法的精華;兵械類吸收了羅成的梅花槍、俞大猷的棍法、春秋刀、月牙斧等。

草創之初,少林武學僅有羅漢十八手一種,後來逐漸發展成為著名的羅漢拳。到了宋代,少林寺的功法已有300餘種。至今日,少林武學現存套路就已有708套,其中拳術與兵械共552套,還有著名的少林七十二絕技、擒拿手、氣功、格鬥、點穴、卸骨等各類功法共計156套。

如此看來,似乎「天下武功入少林」似乎更為恰當。

天下武功入少林

但與此同時,「天下武功出少林」這話並不是毫無根據的。少林寺除了我們熟知的坐落於河北嵩山的北少林和坐落於福建莆田九連山的南少林之外,在外蒙和林、河北薊縣盤山、長安、太原、洛陽、四川、山東九頂蓮花山均設有少林寺分院,若加上台灣八番社一院,則共有十座少林寺(另一說是河南少林、福建少林、廣東少林、峨眉少林、武當少林等五大少林寺)。儘管隨著時代變遷,一些已經「更名改姓」,但自隋代陸續創立的這九座少林寺分院,為少林佛法與武學的傳播奠定了基礎。

一方面,少林僧人從民間引進不少的武學;另一方面,有廣收俗家弟子,在弘揚佛法的同時傳播武學。著名的「少林十虎」,即洪熙官、方世玉、劉裕德、胡惠乾、童千斤、李錦倫、謝亞福、方孝玉、方美玉、陸阿采等人,盡皆出身於南少林寺。

天下武功入少林▲甄子丹版《少林義士洪熙官》

那麼我們似乎可以下如下的判斷:少林武學博彩天下武學之長,是以「天下武功入少林」;其後又通過在各地增設分院、廣收俗家弟子來弘揚少林佛法與武學,是以「天下功夫出少林」。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樂小魚,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作者寫於2016-08-2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跟女生交往多久適合第一次?
為什麼別人的年貨總是比你的便宜又實惠?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