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國內賣的銅鑼燒,為啥沒有藍胖子口袋裡的好吃?

國內賣的銅鑼燒,為啥沒有藍胖子口袋裡的好吃?

某次路遇一家裝修小資的店面,招牌上書:「XX洋果子店」,進門一看,滿貨架都是烤麵包和奶油蛋糕。我問老闆:「為啥不叫西餅店,取個洋果子是什麼意思?」老闆解釋說:「日本人把本土糕點稱為和果子、把西式糕點稱為洋果子,洋果子本來就是西餅的意思啊,這麼取名好聽!」

國內賣的銅鑼燒,為啥沒有藍胖子口袋裡的好吃?

我啞然失笑,很多人確實是這麼誤讀「洋果子」的。事實上,日本人所說的「洋」和中國的「洋」非常近似,泛指一種經過本土文化改造的西方傳入的手法或原料。比如中國人把土豆稱為「洋芋」,但並不意味著炸薯條和土豆泥拌黃油能在中餐里成為主流;比如「洋娃娃」也有穿旗袍、穿唐裝的,並不全是金頭髮、藍眼睛的芭比。洋果子當然也是如此。

國內賣的銅鑼燒,為啥沒有藍胖子口袋裡的好吃?

NHK曾經拍過一部紀錄片《日本西式甜品》,也許是反映洋果子身世的作品中最細緻的一部,除了歷史縱深之外,也是日式生活情趣的一個縮影。非常推薦大家一看。

紀錄片里敘述洋果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世紀大航海早期,由葡萄牙、西班牙的傳教士帶來。他們通過分發西式點心,推進宣揚基督教。雖然在日本傳統的神道和佛教面前,西教的影響力至今仍然單薄,但那些用雞蛋、麵粉、黃油、糖製作的美味小食,卻與和果子的糯米口感很是不同,深深吸引了嗜甜的日本人。

在當時,一種口感比較硬的海綿蛋糕「卡斯提拉」,和一種叫「Kompeito」的糖果,是日本老百姓的最愛。而他們,也成就了後來日式洋果子最最經典的銅鑼燒與金平糖。

國內賣的銅鑼燒,為啥沒有藍胖子口袋裡的好吃?

許多國人對這兩種洋果子最初的印象大多來自哆啦A夢,小時候看著藍胖子大口嚼銅鑼燒的模樣,估計沒少流口水。後來國內也有售賣銅鑼燒,買來嘗嘗,似乎覺得味道不過如此。其實,並不是銅鑼燒本身不好吃,而是國內的西點師傅做得不地道。

銅鑼燒的美味,來自於兩片夾著紅豆沙的餅,它們其實是烘烤過的長崎蛋糕。這種蛋糕源自卡斯提拉,日本人後來用了製作戚風的手法,分開打發蛋清蛋黃,並在其中加入蜂蜜和味啉。那麼問題來了,這兩種東西進了烤箱,前者營養物質容易被破壞並易焦、後者則非常容易揮發。聰明的日本廚師發明了低溫烤箱,用不破壞蜂蜜和味啉的溫度,幾乎是把蛋糕焙熟,這正是國內大部分甜品師所沒有的條件的態度。這樣一來,蜂蜜獨有的帶著膠質的甜味和味啉淡淡的酒香就滲透在了蛋糕里,趁熱夾著紅豆沙,才叫做「真-銅鑼燒」。

銅鑼燒只是洋果子被改良的一個例子,與之類似的,還有用英式鬆餅替代海綿蛋糕製作的日式草莓奶油蛋糕、用糖水栗子代替鮮栗子製作的蒙布朗、仿造海苔飯糰外形製作的摺疊華夫……

國內賣的銅鑼燒,為啥沒有藍胖子口袋裡的好吃?

事實證明,日本人在改良甜品方面的創意,不僅征服了本國人民和鄰國。甚至連西方國家也深以為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如今風行歐美街頭的「抹茶」,不管抹茶蛋糕、抹茶巧克力醬還是抹茶甜品,都堪稱東西方文化的完美結合。

前陣子我在紐西蘭,在皇后鎮街頭買到過一種甜品「達垮茲」,味道很棒。甜品的主料是杏仁口味的蛋白酥皮,咬開來,裡面藏著口感絲滑的卡仕達醬。口感類似於馬卡龍,卻沒有那麼甜膩,比它更有東方料理含蓄不張揚的情趣。回來一查,果然是日本甜點師在上世紀70年代的發明。

國內賣的銅鑼燒,為啥沒有藍胖子口袋裡的好吃?

想起梁靜茹那首很輕快的校園情歌《幸福洋果子店》,陳珊妮寫的詞很有意思:「我要我們甜得剛剛好,溫柔像鮮奶油蛋糕。」沒錯,「甜得剛剛好」和「溫柔」,也許是對日式洋果子最精確的評價。

出品 | 食味藝文志(微信號:SWyiwenzhi)

作者 | 魏水華(微信號:qyqy118)

作者寫於2016-08-2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冥想,像鍛煉肌肉一樣鍛煉大腦
如果沒有錢, 世界將會怎樣?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