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他說,無聊的人更容易早死。一次72小時無聊隔離實驗

他說,無聊的人更容易早死。一次72小時無聊隔離實驗

夢寐以求的七天長假開始了,小菠菜們打算怎麼過。


能夠出去浪的固然好,想必也有很多人是要「家裡蹲」的吧。


宅在家裡,蓬頭垢面、不想理人、日夜顛倒、坐立不安、百無聊賴......


在家蹲七天,有吃有喝的其實沒什麼大問題。唯一有挑戰的是一種令人厭煩的情緒:

無聊



每個人都有無聊的時候,叔本華在《人生的智慧》一書里曾提到——



人的內在空虛就是無聊的真正根源,內心空虛之人無時無刻不在尋找外在刺激,試圖藉助某事某物使他們的精神和情緒活動起來。


美國著名情緒心理學家羅伯特·普魯奇克,把人的基本情緒概括為8種:快樂、悲傷、憤怒、恐懼、信任、厭惡、期待、驚訝。


而無聊,恰好在厭惡的分類里,是厭惡的弱化表現。所以我們潛意識裡都是厭惡無聊,並一直在逃避無聊。


無聊就無聊唄,有什麼大不了。難不成還會死人哇?


嘻......嘻。


國外YouTube博主邁克做了兩個有趣的的實驗

《Isolation》(隔離)


實驗一:無

聊VS疼痛


把人關在一個不到10平米的房間里30分鐘,房內只有一個會發出電流的按鈕。只要試驗者按下按鈕,他就會被電擊一下,你猜他會按嗎?


實驗開始前,邁克先讓試驗者領教一下被電的感覺,結果被電完之後,試驗者表示:



我不想按了,因為它電到我了!我現在手臂還麻麻的。


OK,這位參加試驗的小哥已經表明態度——不想按了。


實驗開始,小哥在房間里坐著,無所事事,不到半分鐘就開始東張西望,但唯獨沒有看向電擊按鈕,他對按鈕表現出明顯的抗拒。


但在接近50秒時,他開始試探地把手放到按鈕上,把玩按鈕,但很快又移開了。


在1分57秒時,他突然大力地按下了按鈕,被電得齜牙咧嘴。在差不多五分鐘後,他再次按下按鈕,看起來好像被電得很開心。


難道是在裡面關傻了?


當然不是,小哥的現表告訴我們:

就算要忍受疼痛,人也會逃避無聊。


當人感到無聊時,會不自覺地尋找的刺激,即使那是負面的刺激。所以在極度無聊時,連被電擊都會感到有趣、開心。


那如果連電擊都沒有,又會怎樣?


實驗二:72小時隔

在一個特製的房間里,沒有通訊、沒有娛樂,待上72小時。


在一個接近10平方米的小白房裡,沒有窗口,沒有聲音,沒有時鐘,只有永遠開著的頂燈,和必備的水和食物。牆壁的四周鋪滿白色的軟包,柜子、洗漱台、馬桶、床單、床墊也是雪白的,就連肥皂都選擇了白色。


其實就是將一個人關3天的禁閉。


這是一個危險的實驗,邁克決定親自上陣。他的妻子、心理醫生、內科醫生會坐在場外的監視器前,密切觀察他這三天的變化,以防意外發生。



心理學家指出,在這樣的房間里待不到三天就足以令腦部受到損傷。


實驗從周三晚上10:35開始,周六晚上10:35結束。


邁克進入了小白房,可能是職業習慣,他開始對著鏡頭自言自語。


換作是你,如何對付3天的無聊?


當然是睡覺啦!

有道理,邁克也是這麼想的,所以一開始他就嘗試睡覺。但燈光太亮了,他用毛巾蓋住眼睛,還是睡不好,醒來了兩次。


清醒後,他對時間的認知開始發生變化了。他以為已經是周四的早上9點了,但事實上還不到5點。


吃過早飯後,無所事事,他開始做俯卧撐。但在場外的妻子表示,她在家從未看過邁克做俯卧撐。



我認識邁克3年了,從來沒有看他做過俯卧撐。


做完俯卧撐,他又開始跨步練習、空中踩單車、倒唱字母歌、繞圈數步子、鍛煉臂力……


邁克不停地給自己找事兒,連準備的衣服也可翻看很久。


場外心理醫生分析道:



在這種密閉空間能保持健康的人,通常會進行自我刺激,他們會數數,唱歌,做運動。

隨著時間的流逝,邁克對時間的判斷越來越多困難了,他只能用飢餓來衡量。在周四上午的11點半的時候,他已經開始吃晚餐了。他認知的時間和實際現實差距將近有6個小時。


除了睡覺、上廁所,他開始在床上發獃,在房間里走來走去,回憶以前的事情……但邁克的情緒還是很正常,沒有出現暴躁、崩潰的狀態。



我現在感覺就是無聊,但沒有其他太強烈的情緒,要我猜的話,從我進來到現在應該已經24小時了。


隔離17小時後,邁克的生物鐘徹底亂了!


他下午3點半開始睡覺,一個小時後醒來,認為已經是第二天的早晨了。他對著鏡頭說「早上好」,然後吃「早餐」,之後繼續躺在床上,玩瓶子。


隔離17個小時後,邁克出現了強烈的交流慾望。


他把攝像頭當作傾訴對象,把它幻想成活體,對它說話。就像小孩子喜歡對著玩具說話,他把它當成了一個朋友,一個人的存在。



我感覺有你在這,讓我的密閉生活完全不一樣了。

在一段無聊的折騰後,他又開始睡覺,醒來後很開心,因為他覺得時間已經到達周六的早上九點了,他快要出去了。但實際上,當時是周五的8點半左右。


隔離27小時後,邁克的認知時間已經比現實時間多了24小時!


邁剋期待著房門的打開,但房門並沒有打開。他開始意識到,自己認知的時間出現了錯誤。事情沒有按照預定的發展,這時邁克的情緒開始不太好。



我感到很沮喪。


隔離44小時後,邁克開始出現幻覺。他覺得燈光變黃了,把9瓶水看成6瓶水,到處尋找丟失的水瓶,長時間沉默。


隔離67小時後,邁克甚至開始夢境和現實都分不清了。他躺在床上,突然站起來,走向房門,並打開了一條縫,又再次躺會床上。


當72小時隔離結束後,邁克在毫無防備之下被醫生的敲門聲嚇到了。


走出小白屋後,他表示出急切的傾訴欲,秒變話嘮,不停地跟醫生講話。


在後續的身體檢查中發現,醫生髮現邁克的血壓升高了許多,脈搏速度也加快了,口語能力出現退化,但反應卻更近敏捷了。


這個實驗對邁克的身體影響不太大,但他的情緒反應卻很大,曾經他覺得這個實驗很簡單,現在他非常討厭這個實驗。



我很驚訝這一切是多麼不舒服、困擾和嚇人,那種只有自己的感覺。


人從受精卵開始,就一直保持著與環境的聯繫,接受外界信息並作出反應,例如胎動。人的生長、發育都是建立在與外界環境廣泛接觸的基礎上的。所以當我們被隔離、被剝奪了感受,信息與環境的平衡被打破後,人會變得焦躁不安,產生各種應激反應。


而對於無聊的反應,卻會因人而異,性格和心理素質都是影響因素。


英國第五電視台的一檔電視節目

《In Solitary》

做了類似實驗。


一個集裝箱改造的小房間,沒有手機電腦等通訊工具,娛樂設施,但被允許攜帶3樣私人物品。一共有5名實驗者參與這個實驗。


其中,一名極少有私人時間的母親Charmayne在第一天就情緒崩潰,放棄了。性格開朗,喜歡聊天的主持人George也在第二天放棄了。


堅持到第三天,剩下的3名實驗者都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情緒化,控訴自己出軌的前男友,強制擺弄攝像頭,對著鏡頭大喊、崩潰大哭……


第四天,開始有實驗者出現幻覺,甚至出現生理不適,嘔吐。


不同的人,對無聊的忍耐程度和反應是有差別的,嚴重的會精神崩潰,輕微的會情緒低落,抑鬱。


畢竟人是群居動物,群體生活帶來的刺激,可以幫助我們克服「無聊」。


相比擁有76億人口的地球,生活在太空中的宇航員就必須靠自己來克服「無聊」。


已故的俄國科學家奧列格·賈岑科曾經感嘆到:



限制人類探索太空的不是醫學,而是心理學。


因為在宇宙中,不僅有各種未知的射線影響著宇航員的身體,長期的與世隔絕會讓宇航員出現心理問題。如果宇航員發瘋了,後果非常嚴重。


美國NASA和俄國聯邦航天局用了半個世紀研究發現,

人類在宇宙中患精神疾病的概率超過在地球上。

除了宇宙射線會令人產生精神問題的誘因,密閉空間對人的影響也非常大。


已經可以確認的宇航員有可能會產生的精神問題就包括:

精神分裂、持續性失眠、譫妄、幽閉恐懼和痴呆。


所以在挑選合適的宇航員時,性格和心理健康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我們必須挑選性格平庸的人,越無趣越好。


無聊真的會致死嗎?


英國心理學家發現「無聊感強烈者」與感覺充實者相比,因心臟病或中風致死的可能性高出2.5倍。經常感到無聊的人離死亡更近,尤其容易死於腦血管疾病。


另外,無聊不是一種單獨出現的情緒,它會伴隨著抑鬱、焦慮等負面情緒出現,長期處於無聊狀態,會影響身心健康。例如不想工作,沒有慾望,社交能力下降等現象。


但是,無聊也不是一無是處。


它是一種人體的應急機制,會促使人獲取更多新的刺激、尋找自身意義。

所以無聊的本質就是一種對意義的追求,

人一旦沒有了生活意義,那就離死亡不遠了。


記得之前波叔介紹過一個美國鼎鼎有名的監獄「惡魔島監獄」。惡魔島監獄會把不服管教的罪犯關進禁閉室。


隔離禁閉超過10年的犯人中,有63%稱自己感到「快要崩潰」了,而同樣關在隔間里,但可以看見並聽見外界的最高警戒度囚犯中,只有4%的人有這種感覺。


被關禁閉的囚犯中,有73%報告自己存在慢性抑鬱症,78%稱自己感到生活枯燥乏味,提不起勁兒來,相比之下,在最高警戒度囚犯中有上述感覺的分別只佔48%和36%。


研究發現,被關禁閉的全美囚犯,自殺率高達50%。相比起普通關押的罪犯,關在禁閉室中的犯人割傷自己或發生其他形式的自我傷害的情況非常高。


長期隔離會讓人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無聊會讓人質疑自己的存在。


不幸的是,

無聊是我們生活中必備的情緒。


幸運的是,無聊分很多種,不是每一種都致命。


我們把「無聊」這種情緒,分成5種形式:




  • 無感式無聊:是一種平淡乏味,沒有目的後的無聊;



  • 走神式無聊:是心不在焉的無聊,對外界刺激不感興趣的反應。;



  • 無助式無聊:被迫接受的無聊,想尋找刺激卻不被允許;



  • 反感式無聊:充滿焦慮、厭惡的無聊;



  • 倦怠式無聊:對什麼都不感興趣,對身邊的事物漠不關心,脫離社會環境;


工作走神、在家發獃,是常見的無聊。我們在用無聊這種情緒,來打發一些讓我們提不起興趣的事情。這時不必太過緊張,你的大腦是想要你去發現一些有趣的新鮮事。


但是,如果你出現更高級別的無聊情緒,甚至上升至對所有事情都提不起興趣,那麼你很可能需要他人的幫助。性命攸關,求救吧。


其實,無聊也是人類的不停進步的原因之一。


因為無聊,我們不得不去發現更多新奇有趣的事情,去嘗試各種花式作死。


每個人都有對付無聊的招數,告訴波叔,你的絕招是什麼?



今日心情 折騰


生命不息,折騰不止。


< 更多文章,請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bookface 的精彩文章:

拼團| 水噹噹的臉蛋才是最美的
捉鬼,他們是專業的

TAG:bookfa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