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當軍號重新響起一一帶你了解我軍的軍號和司號兵

當軍號重新響起一一帶你了解我軍的軍號和司號兵

來源:解放軍報客戶端.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徐平

從10月1日起,我軍全面恢復播放作息號,下達日常作息指令。明年8月1日起,全軍施行新的司號制度。

今天,嘹亮的軍號聲再次在軍營響起!那一聲聲嘹亮的軍號,再次撥動人們的心弦。

我軍司號制度經歷了怎樣的歷史沿革?恢復工作體現了哪些新變化?關於我軍的軍號和司號兵你了解多少?往下看。

帶你識軍號

軍號是軍隊通信用的喇叭形音響通信工具,以規定的號譜和號音傳遞簡短的命令、報告和識別敵我等。軍號是由古代的「角」演變發展而來的,「四面邊聲連角起」「夢回吹角連營」。古代軍隊中用來傳達命令、進行聯絡的號角通常是用獸角做成的,故稱角。後來角也用於各種儀仗。隨著角被廣泛使用,制角材料也改用可以輕易獲得的竹木、皮革、銅角、螺角等,其形制也長短大小有別,以適應不同需要。

19世紀中葉,英國設計了盤繞兩圈細管體的金屬號,並定它為正式軍號。近代以來,這種軍號被各國軍隊普遍採用。現代的軍號是用銅合金製造的,號音清脆、明亮、高昂,傳播遠。

軍號的結構,由號嘴、號身、號碗、連接箍等部分組成,外形與樂隊用的小號相似,但無活塞。軍號的體積小,重量輕,便於攜帶,通信迅速,示知面廣(600米-1500米)。主要用於傳達命令、報告、報時以及敵我識別、發放警報等。在戰鬥中使用軍號,還有一定的振奮己方士氣、震撼和迷惑敵人的作用。在侵朝美軍第八集團軍總司令李奇微的《朝鮮戰爭回憶錄》里,對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軍號有過這樣一段描述:「這是一種中國式的精神戰,這種精神戰我們後來既熟悉,又頭疼。」

軍號又分為步號(步兵號)與馬號(騎兵號)兩種:步號(通稱五音號)是我軍司號人員常用的軍號,共有7個音,但通常只能吹出並使用1、3、5和低音5、高音1等5個音,其中經常使用的是前4個音,音量宏大,音色嘹亮,吹奏起來很有戰鬥氣勢。但是不能完整地演奏歌曲或曲子。通過音調的高低、長短和節奏的變化,區別為不同的號譜。如:

馬號(通稱七音號),多用在騎兵部隊中。它共有10個音,但常用7個音,其音色清脆而柔雅,音量亦很大。馬號除吹一般日常號譜外,還可吹奏簡單樂曲。不過自新中國成立後,隨著騎兵部隊的縮減到幾乎完全取消,馬號基本上不再使用。

軍號和號套。

最早的號兵和司號兵的編製

中國最早的司號兵出現在清末,北洋新軍引進洋式軍號,並編設號兵、號目、號長。1904年練兵處《奏定陸軍營制餉章》規定:每標(團)設司號長1名,每營設號目1名,號兵8名。

在隊列中的北洋新軍號兵。

我軍最早的司號兵是八一南昌起義時,起義部隊按照國民革命軍編製在連以上都編有號兵。紅軍時期我軍連編有司號兵,也稱司號員;營編有司號班,設號目(班長);團和師編有司號排,設號長(排長)。司號兵最大編製為連,通常隸屬於軍以上(軍、軍團、方面軍)司令機關,有些師司令部也有司號連。另外還有司號大隊,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和紅軍通信學校都曾設有司號大隊,專門培訓部隊的司號員。

《西行漫記》封面紅軍號手是開國少將謝立全。

司號排通常隸屬於通信連或通信營,如八路軍總指揮部通信營下轄電台分隊、電話連、步騎通信連、司號排,新四軍軍部通信連下轄司號排、徒步通信排、電話排。司號排也有隸屬於特務連的,如中原野戰軍第二縱隊四旅十二團特務連由5個排組成,分別是警衛排、偵察排、通信排、電話排和司號排。而司號連有的隸屬於師(軍)部通信營,有的直屬司令部。

八路軍當年用過的軍號,現存於軍事博物館中。

每逢師、團舉行閱兵式,全師、全團的司號兵都要集中起來,號長們帶領上百名號兵列陣吹奏,其場面之壯觀、旋律之齊整,與現在室內演奏的音樂會相比,完全是另外一番感覺。百十把軍號發出的雄壯之聲,在方圓十里或幾十里的山谷間、平原上回蕩,成為軍旅獨特的一道亮麗景觀。

罕見的紅軍號譜

軍號號譜就是軍號不同號目的樂譜,是軍號發出正確指令的依據。

軍號號譜分為戰鬥、勤務、名目和儀式幾類。戰鬥號譜用於指揮戰鬥,勤務號譜用於起居作息,名目號譜用於表示部隊單位或指揮員職務等,儀式號譜用於部隊各種儀式活動。可以說號譜是「聽得見的密碼」,是部隊生活的「鏡子」。常用的軍號約20種,如起床號、出操號、收操號、集合號、緊急集合號、上課號、下課號、休息號、開飯號、午睡號、午起號、晚點號、熄燈號、防空號、解除警報號、衝鋒號等等。但全部軍號遠不止這些。

紅軍創建初期,部隊沿用的是舊軍隊的號譜。由於號譜相同,敵我雙方常常發生誤會。1930年冬,第一次反「圍剿」鬥爭勝利後,中國工農紅軍總部著手編寫我軍自己的號譜。1931年秋,紅軍總部正式頒發了新號譜。這年11月29日,中革軍委發布《關於司號問題的通令》,要求紅軍各軍團、各軍的指揮員和司號員熟悉和掌握統一的號譜,以便全軍統一的號令行動。通令指出:

「一、軍隊使用號音,就是一種號令,不論平時戰時,對於軍隊的集團行動,都用號音規定之。二、我紅軍的號譜,一向與白軍相同。戰爭之際,在戰場指揮軍隊,除用傳令外,差不多完全用號音。可是號音一奏,彼此都知道,這種情形,是非常不利的。三、此次召集全軍司號會議,在十天之內,定出各種新的號譜,即發各軍,除另令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司號大隊學生,按照新譜加緊訓練外,希望各軍團及各軍各獨立師負責指揮員,務督促所部對於司號人員,加意練習新譜,必須於三個月內(一九三二、二月底)完成,各部隊各級指揮員,必須於每天午後抽出一部分時間來練習聽新號音,以便於下次戰爭改用新譜時,可免除戰場上指揮的困難。」

換用新號譜後,紅軍可根據敵人的號音掌握他們在戰場上的新動向,而敵人對我軍行動卻摸不著頭腦,軍事主動權經常掌握在紅軍的手裡。

在當年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之一的福建寧化縣革命紀念館內,如今珍藏著一件當年中央紅軍使用過的珍貴革命文物——一本1932年印製的《中國工農紅軍軍用號譜》。這本紅軍號譜為橫式小32開本,內頁20頁對摺成40頁,用毛邊紙黑油墨印製而成。封面上印有「中國工農紅軍軍用號譜,中華蘇維埃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印」等文字。為保密起見,內頁曲譜均採用五線譜(當時一般人不識五線譜),收集了紅軍生活、訓練、作戰及部隊番號、職務、首長代號等曲譜340多首。僅行軍號就有「靠左行進」、「靠右行進」、「停止前進」、「繼續前進」、「成二路縱隊」、「跑步前進」等等。

中國工農紅軍軍用號譜。

軍用號譜內頁。

在戰爭年代,軍隊日常生活、訓練、作戰,基本都要靠號音指揮;從首長到新兵都必須對軍號號譜熟記。新兵入伍後,都要進行背誦號譜的訓練,什麼是衝鋒號?什麼是集合號?什麼是防空號?什麼號是在叫連長?……軍營的一日生活和訓練、作戰基本上要聽號音指揮,上百個號譜必須背得滾瓜爛熟。很難想像一個戰士如果連起床、熄燈、吃飯、集合號都分不清,將是何等情形……

太行山上的司號員。

軍號不僅傳達指令,還可用於聯絡。特別是在通訊手段不發達的年代,連隊和上級進行聯絡可以通過吹號,用軍號的語言進行通訊。比如,營部通過號聲詢問:一連你在哪裡?連隊司號員就要回復:我是一連。營部再發令:請迅速向我靠攏。軍號的聲音可以傳出幾里地遠,在短距離範圍內,部隊通過軍號進行指揮部署,指令既清晰又保密。另外,據一些書籍記載,部隊還曾經使用軍號吹出「呼喚連長到團部開會」等內容比較複雜的號譜。

這是一條「讓少共國際師政委跑步到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來」的號譜。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我軍的軍用號譜基本上沿襲了紅軍號譜。

解放戰爭初期華中軍區陸軍號譜

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軍區司令部陸軍號譜(1947年11月)。

1951年8月我軍軍樂號譜。

中國人民志願軍號兵。

60年代我軍號譜保留109種

戰爭時期的我軍號譜比較複雜,曾有幾百種。以後實踐中不斷改進,主要是簡化。如開飯號由原來的早飯、中飯、晚飯合併成一個。1962年6月,原總參謀部通信兵部根據部隊在多年使用號譜中的意見建議,重新編印下發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號譜》。該版號譜分勤務號譜、名目號譜、戰鬥號譜、儀式號譜共四類109種,還附錄了兩類共8個練習曲譜。

一、勤務號34種

起床、出操、收操、開飯、上課、下課、午睡、午起、遊戲、晚點名、熄燈、集合、緊急集合、回問隊名、知道、不知道、傳號音、傳不通、問:你在那裡、答:在這裡、注意號令、向我來、普通問、普通答、立正、稍息、跑步、返回、休息、預備、上車(船)、下車(船)、開工、收工。

二、名目號44種

1、2、3、4、5、6、7、8、9、0。

軍、師、團、營、連、排、班、營長、營副、教導員、副教、連長、連副、指導員、副指、排長、排副、*號首長、司號長、司號班長、司號兵。

警衛連、機槍連、偵察連、特務連、民兵、騎兵、炮兵、坦克兵、工程兵、鐵道兵、空降兵、防化兵、機械化兵。

三、戰鬥號26種

前進、停止、衝鋒、散開、靠攏、追擊、退回陣地、發現敵人、與敵遭遇、反衝擊、敵人退卻、佔領陣地、進入坑道、左、右、防空、防原子、防化學、防細菌、解除、要彈藥、彈藥已去、要求增援、增援已去、要擔架、擔架已去。

四、儀式號5種

升旗、降旗、追悼、歡迎曲1、歡迎曲2。

60年代我軍司號兵的英姿。

說到軍號號譜,就想提一下電影《集結號》。我軍軍號中有集合號、緊急集合號、總集合號等,從未聽說有「集結號」。按說導演當過兵,不會不知道,不明白為什麼非得憑空編造出這麼一個子虛烏有的號來,據說用意是為了讓名字更現代點。

茅山新四軍紀念館司號兵雕塑。

「交號不交號嘴」

紅軍司號員主要來源於3個方面:一是起義部隊中原有司號員,二是被俘後經教育自願參加我軍的白軍號兵,三是我軍自己培訓的新號手。

由於譜系複雜,一個司號兵的養成很不容易,紅軍時期國共雙方的軍隊都有「交號不交號嘴」的規矩,即司號兵調動、離隊,要把軍號交上去,而號嘴屬於個人物品,不必交。所以,號嘴就成了號兵的職業標誌,每次打完仗,雙方都很重視在俘虜身上搜查號嘴,一旦發現俘虜中有司號兵,是要千方百計留下來的。

八路軍小號兵。

司號員是指揮員的重要助手,在軍中享有較高的待遇。除日常和指揮員一樣的生活待遇外,紅軍中的司號員每月有三塊大洋的雞蛋費,即使艱苦的長征途中,也有一塊大洋。司號員如果負傷生病,指揮員要親自探望慰問,如果犧牲,指揮員必須親自主持葬禮,其他司號員要在他的墳前吹葬禮號以示哀悼。有些營、連的指揮員,談及司號員的特殊作用,感慨地說:「犧牲一個排長,可由班長代理排長,但是,失去一個司號員,我就成聾子和瞎子。」

1940年冀中八路軍司號員。

司號員受指揮系統和司號系統雙重領導,號長有對司號員指揮、調動、考核、處分的權利,因此上級號長到下級部隊公幹,下級部隊的司號員要列隊吹號迎送,以示尊重。

司號員雖是個苦差使,但是當個司號員是很令人羨慕的。首先要有知識,多少懂點音律;其次對司號員的口型也有明確要求,要適宜於吹奏。

不過,號兵也是挺危險的。為使號聲便於傳播,號手必須站在比較突出的地方,不可能縮在哪個角落吹。特別是在衝鋒時,號手和旗手一樣,位置最容易暴露,因此也常是敵人射殺的目標。

志願軍號兵吹響衝鋒號。

在自衛還擊戰中犧牲的年輕司號員。

在我軍司號員隊伍里,走出不少開國將軍。據不完全統計,光是當過司號員的開國中將就有張國華、聶鳳智、王輝球、邱創成、李成芳、蔡順禮、劉西元等。

司號員訓練不準解手

司號員的訓練是很苦的,一位當年吉林省軍區獨立第一師司號員在他的博客「軍中號手」里有一篇回憶文章《嚴格的司號員訓練》:

司號隊經過了新兵共同科目訓練,就開始了司號主課訓練。每天要比大部隊早起一個小時,集合完畢在操場1、2、1的走幾圈,就跑到幾公里的山溝里練吹號,為不影響大部隊和家屬們休息,我們每天早晚兩次都要跑那麼遠訓練,星期天也不列外。為保障號兵們的充足睡眠,每天都安排午睡。

司號訓練要求是很嚴格的,訓練中是不準解手的。後來領導上才告訴我們,訓練中腹部不能排空,排空了就訓練不出過硬的號手,我們明白了以後就自覺約束自己了。

拔音訓練要從最低音開始,每天反覆吹一個音,上級沒喊「停」就要一直吹,嘴吹腫了,嘴唇破了那是每個人都有過的。練拔音是很枯燥的,每天就一個調,練好一個音後再開始練下一個音。經過半年多的訓練,學員們掌握了五個音的吹奏技能,開始練習吹奏生活、勤務、戰鬥號譜,還有歡迎曲、大麻思斯、英格麻斯等曲目。

邊防某部通信連司號員正在用軍號進行訓練。

除了平時的嚴格培訓外,戰前均要統一司號聯絡方式和號譜,各部隊的編製與番號,均熟記於司號員的腦子裡。對方是哪個軍、哪個師、哪個團,甚至是哪個連等情況,司號員一聽,就能辨別出來。軍號在傳遞信息中,除本部官兵明白的集合號、衝鋒號等號譜外,在兩支部隊相隔一定距離,其他方式一時難以確定對方是敵是友的情況下,司號員腦子裡的各種號譜,派上了用場:以本團內部之間的辯識號譜為例,如規定詢問對方是否是自己人時,吹起床號,回答者就吹熄燈號。一問一答對上了,就說明對方是自己人;如對方遲遲答不上來,或所答驢唇不對馬嘴,必是敵軍。

1970年7月1日司號員訓練班留影。

軍號聲聲,重新響起

自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我軍取消了司號兵,軍營中仍有軍號聲,那是電子軍號光碟取代了司號兵。但是由於電子軍號的使用沒有嚴格規定,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營區已很長時間聽不到軍號聲了,而是以哨聲代替號聲。

「軍味」十足的軍號,最具軍隊特色,和軍旗、軍徽一樣,早已成為軍隊的重要標誌。人們一看到它、聽到它,馬上就和軍營生活、戰鬥場面聯繫起來。我軍的軍號和司號制度,代表了我軍九十餘年的光榮歷史,是幾代軍人的集體記憶!多少老兵,懷念那振奮人心的號聲!

曾經的小號兵、時年98歲老紅軍張生榮吹響衝鋒號。(2017年攝)

可喜的是,那熟悉的軍號重新響起——我軍司號制度恢復和完善工作已全面展開。根據中央軍委訓練管理部部署,從今年10月1日起,按現行規定全軍恢復播放作息號,下達日常作息指令。新的軍隊作息號種包括起床號、出操號、收操號、開飯號、上課號、下課號、午睡號、午起號、晚點名號、熄燈號、休息號等11個標準號譜。明年8月1日起,全軍施行新的司號制度。新的軍隊司號制度規範了軍號使用的時機場合,並明確了司號員吹奏與播放號音相結合的司號形式。採取兼職為主、專職為輔的方式調整編配司號員。原有的名目類、勤務類、戰鬥類、儀式類四類109種號譜,將精簡優化為作息類、行動類、儀式類三類21種號譜。作息類號主要用於下達日常作息指令,區分部隊在營區內、營區外、海(境)外駐紮和執行任務等情況分別規範;行動類號主要在組織戰備演練、執行任務或遇有突發情況時使用,通常由司號員吹奏,也可以採用電子號音播放;儀式類號主要在組織禮儀活動時使用,通常由司號員吹奏。

《解放軍報》2018年9月12日第2版。

這次恢復和完善我軍司號制度,在強化號令意識、傳承紅色基因、推進正規化建設和提振軍心士氣等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司號制度恢復能夠增強民眾的國防意識,對當下全民的國防教育起到積極作用。

終於又聽到了久違的號聲……

那熟悉的軍號就是不散的軍魂!

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邊區的八路軍司號員。

(作者徐平系軍史專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