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老蔣為什麼取消轟炸開國大典計劃?空軍不要做無畏的犧牲

老蔣為什麼取消轟炸開國大典計劃?空軍不要做無畏的犧牲

原標題:老蔣為什麼取消轟炸開國大典計劃?空軍不要做無畏的犧牲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薩沙講史堂第七百期】(歷史系列第285講)

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解放軍參加檢閱的部分飛機是攜帶實彈的。為啥?因為當時國軍佔有絕對的制空權,完全可以趕來轟炸。然而,蔣介石去取消了轟炸計劃。這又是為啥?聽薩沙說一說。



1949年,國軍節節敗退,仍然掌握著制空權。


解放軍空軍極為弱小,參加開國大典共有17架飛機,卻有高達5種型號:9架P-51戰鬥機,2架蚊式戰鬥機,3架C-46運輸機,1架L-5型通訊聯絡機和2架PT-19初級教練機。


更誇張的是,因飛行員不足,僅有17人駕駛這些飛機。而17人中的12人,則是原國軍飛行員。


可見,面對當時國軍的空軍,解放軍是無招架之力的。



1949年5月4日,上午8時10分,國軍出動6架轟炸機從青島起飛,飛抵北京。轟炸機向南苑機場投彈30枚,造成嚴重損失。炸毀C47、B25各一架,炸毀通訊塔、機庫、房屋等共150餘間。


而10月1日開國大典,恰恰是最好的目標。共產黨和國家領導人、外賓、貴賓都集中在天安門城樓,數十萬軍民集中在廣場,只要轟炸機投彈必然造成嚴重損失。


當時已經做好的準備,第一是17架參加檢閱飛機,有數架是掛載實彈的,隨時準備參加空戰;第二是在附近部署了高射炮部隊;第三是反覆強調檢閱部隊,即便遭遇轟炸一定不能慌亂。第四是將典禮改到下午,這樣敵人轟炸返航就會是晚上,可能會出現航程不足的情況。


所謂防空防空,十防九空。


面對敵人的轟炸機,採用這些被動的方法防空,效果是非常差的。


然而,10月1日上午,當空軍總司令周至柔完全轟炸機編組準備完畢,卻接到了蔣介石中止任務的命令。


很多人迷惑不解,原因不複雜。


當時青島已經丟了,轟炸機編隊只能從舟山群島起飛。



當時國軍主力遠程轟炸機為B24解放者。B24滿載炸彈時,航程為3380公里,也就是作戰半徑為1690公里。從舟山群島到北京是1300公里左右,航程還是夠的。


然而,開國大典在下午15點。直到典禮開始前5小時,才由當時的北平新華廣播電台向全世界發出公告。


那麼,B24即便在12點起飛,飛行3個小時抵達北京已經是下午3點。

轟炸以後再返回,就已經是黑夜。



B24夜航能力很差,如果稍有迷航或者遇到天氣問題、解放軍飛機攔截,恐怕就難以飛回舟山基地,半路墜毀。


所以,之前國軍方面向南韓交涉,希望能夠讓飛機轟炸萬以後降落在漢城機場。


然而,剛剛建國的大韓民國不願意找惹麻煩,沒有同意。


那麼,這群B24出擊以後,就很有可能出現較大損失。


而國軍的慣例,是不會讓官兵冒著極大危險做自殺性攻擊。



即便是軍統的特工執行暗殺任務,都一定會安排脫身的方法。如果脫身方法沒有安排好,軍統是絕對不會派人去行刺的。


說白了,這是重視自己的弟兄,讓所有人都有條活路。

此時,蔣介石的想法也是一樣。


說白了,轟炸開國大典的軍事意義很低,主要是政治意義,也就是搗亂而已。


為了這些沒有實際意義的轟炸,讓這麼多飛行員冒著巨大的生命危險,是不合適的。、


最終,蔣介石取消了轟炸。


其實,這也不是第一次。


比如零式戰鬥機和我國空軍在重慶大戰後,蔣介石曾經要求空軍集中主力起飛去報復。


得知雙方戰鬥機性能相差太遠後,蔣介石命令已經起飛的戰鬥機群返回:不要做無畏的犧牲。

?所以,蔣介石猶豫再三,宣布取消轟炸任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薩沙講史堂 的精彩文章:

是捷克輕機槍的山寨嗎?可以上刺刀的日軍96式99式輕機槍

TAG:薩沙講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