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為何被李世民比作鏡子?最後一點不說你可能想不到

他為何被李世民比作鏡子?最後一點不說你可能想不到

不客氣的舉一例;唐太宗為了充實國防力量,主張全國16—40歲的男子通通入軍,遭到魏徵當庭反對,他說;全體男勞動力當兵,誰來種地養活國人?聖上的決定是急功近利欠考慮,猶如焚林獵獸、竭澤而漁,雖然一時收穫頗豐,但明年將無獸無魚;唐太宗思來想去,只好放棄原來主張。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巨鹿曲陽[1]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貞觀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祿大夫,封鄭國公,謚號「文貞」。葬禮從簡。同年入凌煙閣。著有《隋書》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等。其言論多見《貞觀政要》。其中最著名,併流傳下來的諫文表---《諫太宗十思疏》。

"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這段話出自唐太宗李世民與大臣魏徵的故事。大臣魏徵,能直率的向唐太宗提意見,經常在朝廷上直抒己見,唐太宗也因為能聽取正確意見,所以在他統治時期,政治清明、社會安定,唐朝出現了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的局面。

魏徵以直言敢諫而聞名,據《貞觀政要》記載統計,魏徵向李世民面陳諫議有五十次,呈送給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諫諍多達「數十餘萬言」。其次數之多,言辭之激切,態度之堅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難以倫比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精彩的場面 的精彩文章:

都是護衛首領,為何曹操後代卻只祭祀典韋而不祭奠許褚?來看看
吳三桂為何血洗陝西省蒲城縣?真相未必這麼簡單

TAG:精彩的場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