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注 | 丟錢包、丟手機,「身邊小案」有人管了!?這個地方有個「小案辦」

關注 | 丟錢包、丟手機,「身邊小案」有人管了!?這個地方有個「小案辦」




導讀


提起丟錢包、丟手機、丟自行車、入室盜竊,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

白花半天時間做筆錄,最後東西還是找不回來,那麼多大案要案,警察會管我們這小事?乾脆認栽,「自我消化」損失,報案純屬浪費自己時間。




然而今年,西安市民吳佳勇驚奇地發現,不但自己丟了的手機找回來了,周圍親朋同事丟錢包、被砸車的情況都少多了。變化的背後,正是西安市針對新時期犯罪結構特點的深刻變化,將「破小案」作為化解民生痛點的關鍵,公安機關取消立案門檻、加大技術革新、整合警力資源,打控結合,實現小案破案率和發案量「一升一降」,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明顯提升。









零門檻立小案,把小案當做大案破




小案是指殺人、縱火、投毒、搶劫等八類嚴重暴力犯罪及其他造成嚴重犯罪後果、造成廣泛社會影響以外的,犯罪情節相對輕微的刑事案件和同類治安案件。近年來隨著社會整體安全形勢好轉,各地嚴重暴力犯罪案件發案數明顯下降,破案率顯著提高,侵財類案件等小案愈發成為影響群眾安全感的重要因素。



在西安,小案發案量佔到刑事案件總數的93.6%。還有更多的侵財類案件,因達不到刑事案件的立案標準而被定為治安案件。如此一來,警方無法投入必要的偵查手段和資源,導致小案破案率低。「久而久之,群眾遇到小案往往『自我消化』損失,甚至都不報案了。」西安市公安局副局長閻鴻坦承。




陝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說:「民生無小事,對於老百姓來說都是『天大的事』。」




為化解小案難破這一民生痛點,今年以來,西安實行「小案刑事受理零門檻」,對扒竊、盜竊電動自行車、入室盜竊、詐騙等侵財類案件,只要存在違法犯罪行為、產生了現實危害,無論案值大小一律按刑事案件受理,採取偵查措施。




打破了治安案件與刑事案件之間的界限,必要的刑偵手段便可以應用於小案。西安公安機關充分利用大數據等科技手段,打通不同警種、信息和偵查手段之間的壁壘,探索形成「資源整合、專業研判、精準打擊、規範執法」的工作體系,為「破小案」提供支撐。




西安市公安局局長肖西亮說,過去公安機關的精力主要放在破大案上,但小案是發生在老百姓身邊、切實影響安全感的「大事」。抓大不放小,是適應當前發案特點變化和百姓需求變化的必然選擇。




「科技+警力」構築安全防線





今年7月,西安多個小區發生入室盜竊案。通過對案件線索和作案手法的串並研判,結合視頻監控,公安部門迅速鎖定了嫌疑人。在視頻新技術的幫助下,警方很快對暴露了行蹤的嫌疑人實施逮捕。經審訊,犯罪嫌疑人對自己作案10餘起的事實供認不諱。




採用「科技+警力」模式,西安市公安局成立「小案辦」,將涉及公安業務的人、事、物、地址、機構等27個信息平台及二手車交易、金銀首飾加工、文物鑒定等多個單位的信息資源進行整合,抽調刑偵、治安、技偵等14個警種集中辦公。全方位收集信息、多角度分析研判、整合多警種力量共同打擊。




西安市公安局「小案辦」副主任、刑偵局副局長楊晨說,「科技+警力」模式的運用,幫助警方打破了以往小案「就案論案」的局面,個案中往往挖出串案。



7月7日,小寨路派出所抓獲一名犯罪嫌疑人,發現其隨身攜帶4部手機,微信平台半月內有數萬元無法說明來源的資金到賬,警方對手機進行串碼查詢確認其中3部為贓物。此後,公安機關又對嫌疑人的快遞物流信息進行檢索,發現他定期向寧夏中衛一農場發貨,寄出的均為電子產品。




警方順藤摸瓜,將這一銷贓窩點摧毀。「按照傳統辦案方式,這就是一起單人單案,但如今這種新模式摧毀了整個犯罪鏈條。」小寨路派出所副所長朱占平說。




過去,警方即便能夠追回被盜的手機、電動自行車等物品,因無法確定個人信息,最終能物歸原主的贓物不到總量的1/10。但插上科技的翅膀後,情況有了很大改變。




西安警方開發出一款名為「機不可失」的APP,市民可對手機、相機、手錶、電腦等具有唯一識別碼的貴重物品進行備案。一旦丟失,可實現一鍵報警。公安機關破案後查獲到此類物品,可在該平台進行信息比對,從而迅速找到失主。




科技助力下,公安機關打防結合、從源頭上「控發案」的能力也明顯增強。藉助大數據手段,西安警方如今對侵財類案件周周分析、月月研判。



高案發區域每周通報並調配警力,讓警力跟著警情走。網上奔走的數據和線下奔走的巡警緊密合作,為市民構築了一條堅固的安全防線。





「我們把全市劃分為141個網格,3000多名警力在街面巡邏。每天凌晨在123個盤查點盤查,讓群眾時刻感受到安全。」西安市公安局巡警支隊副支隊長李紅說。




「破小案」探路警務改革




受訪民警表示,傳統的警務機制和警力資源配備長期圍繞「破大案」而形成,小案雖多發,卻面臨著「難破、被輕視」的尷尬。西安「破小案」以小支點撬動了優化警力、提升辦案效能的大問題。公安機關改變了過去「等案發再破案」的被動工作方式,把安全網編織在群眾身邊。




今年1~7月,西安全市110刑事報警數同比下降18.6%。其中盜竊案件同比下降22.9%,盜竊車內財物案件同比下降17.3%,盜竊民宅案件同比下降44.5%,「兩搶」案件同比下降68%。涉手機案件從幾年前的每天丟失100多部,下降到如今每天丟失30多部,破案率提升到34.4%。




失主王萌在領回自己的手機後,第一時間發了一條朋友圈:「我的天,本來不抱希望了,竟然通知我去領手機!安全感滿滿,給警察叔叔點贊!」




「西安探索的最大亮點在於打破了治安和刑事案件的界限,樹立了系統思維,打擊成效明顯。同時,西安堅持治理與打擊結合,用專業化手法面對更加職業化的犯罪,也符合當前犯罪的發展特徵。」中國刑事警察學院刑事犯罪偵查系主任許昆表示。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刑事科技學院院長蔣占卿說,西安破小案是構建符合現代警務管理機制要求的探索。建議全國各級公安機關堅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充分發揮社會資源和大數據、一體化合成作戰等優勢,把小案當大案破,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社會和諧穩定的深層次問題。




來源:《半月談》2018年第18期,原標題《西安有個「小案辦」


半月談記者:李勇 陳晨 姚友明

 | 編輯:蘇婭


主編:

王新亞


編輯:鄭雪婧



更多內容請點擊閱讀原文,下載 

 

半月談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月談 的精彩文章:

薦讀 | 網紅毆打孕婦::長得再美,流量再多,沒教養,還是很醜!

TAG:半月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