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新中產的長假:和土味視頻來一場意淫已久的戀愛

新中產的長假:和土味視頻來一場意淫已久的戀愛

原標題:新中產的長假:和土味視頻來一場意淫已久的戀愛



開心就好


01


「土味視頻」爆紅的背後是好奇的「中產階級」

這屆網友中了「土味視頻」的毒。


前一段時間,江西小哥華農兄弟攜著《吃竹鼠的一百種理由》系列作品爆紅網路。





他們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因為不願意常年在外打工,於是回到家鄉做起了竹鼠養殖生意,乘著自媒體宣傳的快車。


沒想到,一下子就成了新晉「網紅」。


自媒體時代,全民偶像逐漸退出歷史舞台,代之以圈層偶像。


人人都有成為網紅的機會,這一點也似乎已經成為了農村人無聲的默契。


農村網紅的崛起,並非從此次「竹鼠」事件開始。

早在2005年,來自陝西農村的芙蓉姐姐就可以算是農村網紅崛起的「信號」。



在2017年,兩個來自廣西的「摩登」老奶奶打扮得時尚,出現在各種場景。


兩個人帶著教你如何做人的旗號,一個用方言講著各種大道理如「女人是用來疼的,不是用來打的」「同甘共苦你不在,榮華富貴你不配」等等。


然後另外一個老奶奶就負責附和:「dei !dei ! dei !講得 dei !」這些視頻在當時賺足了眼球。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土味視頻」搭載著自媒體的快車被傳播的更廣。


「快手」、「抖音」、「微博」、百家號等等都是他們施展的平台。


自稱為「9妹」的廣西農婦甘有琴、鄉野丫頭、農人小哥、西北小強等等這些聽起來「土味十足」的名字,隨便一個就是擁有數十萬數百萬的粉絲的大號,年收入更是超過普通的都市白領好幾倍


「土味視頻」異軍突起引人深思。

大部分的視頻儘管製作的很糙,畫面也不加修飾,「原汁原味」地將農田、網吧等場景展現於受眾眼前,講述的故事和段子更沒有內涵可言,但還是誕生了一個個的「草根傳奇」。


這種現象表面上看是「用戶下沉」,是那些社會的邊緣群體——農村青年作為新興網民為這些「土味視頻」貢獻了流量。


實則不然,播放「土味」視頻的熒幕背後,往往是一群充滿好奇的中產階級。


02


文化市場沒有給中產提供


文化產品


根據《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 2018 年 6 月,我國農村網民規模為 2.11 億,佔整體網民的 26.3%;城鎮網民規模為 5.91 億,佔比達 73.7%。



這說明中產階級依舊佔據互聯網話語主權印證,那些「土味視頻」的橫空出世絕對少不了他們的貢獻。


當年deideidei老奶奶就是在微博博主@土味老爹發布了一篇老奶奶語錄合集的視頻,轉贊評論點贊均破萬後,才使得該梗不斷的被更多人認識到。

現在微博上有很多關於「土味文化」的表情包,一條關於土味視頻的集合轉發數通常能達到 2 萬左右。


微博用戶和「快手」不同。「快手」和「抖音」做的是垂直用戶,每個視頻發布者都有自己的受眾。


他們在上傳視頻時多數是希望能與視頻觀看者產生一種情感共鳴,展示自我,獲得一種社交心理滿足。


而微博用戶對這些「土味視頻」的熱情關注就暴露了「土味視頻」背後的非垂直用戶——中產階級。


他們對那些「土」文化並不能感同身受,產生共鳴,但就是要看,儘管這種關注的背後隱藏著複雜的心理。


原因何在?


很簡單,群眾是文化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只是人與人之間的成長環境不同、經歷的事情和接觸的人千差萬別,於是形成了文化需求差異。


就目前的文化市場上而言似乎只有兩種文化——「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簡單來說就是「雅」和「俗」。


精英文化作為主流文化在發達的大城市風生水起,以「土味視頻」為代表的土味亞文化在廣袤的小城鎮小鄉村野蠻生長。


唯獨缺少了那些介於大城市和小鄉村之間中產階級中下層的文化產品,也就是所謂的「新中產」。

「新中產」這個詞是財經作家吳曉波在2015年提出的新詞。


簡單來說,新中產就是白領、工薪族。


隨著中國城鎮化過程,許多年輕人在城市裡找到了自己的格子間,打上了「中產階級」的標籤。


他們囿於自身的審美,欣賞不了精英階層的文化,只能退而求其次,去「欣賞」草根文化,來完成對精英文化的反抗。


伯明翰學派的亞文化理論中也提到:亞文化是對主文化(主導文化、主流文化、主體文化)和霸權的抵抗這一核心問題。


這種反抗並不是正面的,而是試圖通過欣賞和主流的不同風格來揶揄。


新中產階級作為一個「高不成,低不就」的階層,實際上過得並不痛快。


他們不光羨慕精英階高資本,而且嫉妒著草根階層的低壓力。


於是他們試圖通過對「草根階層」的嘲諷,得到這一種「意淫」式的尊嚴救贖。


很多新中產觀看視頻的心態更多的是站在一種「制高點」對這些視頻進行嘲諷和鄙視。

他們在轉發土味視頻時多用一些污衊性的詞語,在圍觀這一場「土味狂歡」時,多數是一種嘲諷的心態,一種看熱鬧、看笑話的行為。


他們在看高飛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審丑」。



正如知乎上的網友對「土味視頻」的評價:「平時忙去不了動物園,這不,用手機就能體驗去動物園看猴的感覺。」


03


新中產階級的審美配不上所處的階層


「土味視頻」播出後,在網路上反響強烈。


從網民的評論不難看出,「土味視頻」這種文化給中產階級帶來了精神上的快感,最直接的視覺、心理上的刺激。


中國的中產階級自始至終都帶著「不安全感」和「焦慮」心態的標籤,並且這種不安全感和焦慮心態在最近幾年進一步增長和蔓延。


快速的物質增長,與相對滯後的精神演進之間的錯位,是中產階級不安全感和焦慮心態產生的深層根源。

近年來經濟增速放緩,市場競爭越演愈烈,生活成本的上升、工作風險的凸顯,任何一個因素都能讓新中產階級這個群體風聲鶴唳、戰戰兢兢。


中產的財富,新中產沒有。


中產的加班、失眠、生活滿意度低,新中產通通都有。



於是,新中產們對自己的身份認同產生了消極態度,很多人雖在物質條件方面具備了中產外殼,內在卻缺乏中產心態。


《管子·牧民》有言:「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人在有了足夠物質的時候,才能靜下心來充實自己的精神。


很顯然,中產階級沒有這種物質自信,面對巨大的社會壓力,重壓之下無勇夫。他們只想糊口,焦慮的很,誰還想有的沒的詩與遠方?


倒不如看一個吐味視頻啥都不用想,樂呵樂呵,偶爾逼格就夠了。


中產們不願意再去鑽研深度的東西。在這個標榜物質的時代,他們對精神並沒有提出太高的要求。


很多人會把「及時行樂」掛在嘴邊,管他什麼三教九流,管他是不是土的一批。今朝有酒今朝醉,開心就好。


不管是反抗還是皈依,新中產們都會向下尋找,最後選擇快餐文化。


畢竟這種「傻瓜」文化接受起來毫不費力。


「土味」雖然解壓,能獲得精神上放鬆,但新中產們的品味也會江河日下。


另外,如果「獻醜者」無法理解新中產們這種把玩式的心態,一味地無下限「演出」,階層之間的歧視與隔閡這條鴻溝恐怕會越來越難以逾越。


這場新中產和土味視頻之間的戀愛,註定是一場門不當,戶不對的湊合。


參考文獻:

[1]李春玲.中國中產階級的不安全感和焦慮心態[J].文化縱橫,2016,04:32-39.


[2]陳志翔.抵抗與收編:「土味視頻」的亞文化解讀[J].新聞研究導刊,2018,907:74+76.


[3]劉詩捷.從快手到微博:「土味文化」的發展歷程[J].視聽,2018,07:140-141.

[4]王紀春,賀趙松.淺析網路亞文化的新形式——以「土味視頻」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8,912:56-57+5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霍老爺 的精彩文章:

TAG:霍老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