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埃米爾·路德維希的《拿破崙傳》

埃米爾·路德維希的《拿破崙傳》

文/張朴之

拿破崙的傳記據說不少,要透徹了解拿破崙這個人當然需要選擇一本好的傳記。瑞士埃米爾·路德維希的這本《拿破崙傳》是不是所有拿破崙傳記中最好的,我不知道,但我讀完這本傳記之後,感覺非常滿意。因為這本傳記的寫法,不是客觀、外在的審視傳主的言行,而是建基在翔實史料上的人物心路歷程的展示。所以整個閱讀過程拉近了讀者與拿破崙的距離,彷彿與傳主融為一體,同喜同悲。這種傳記寫法,撇開了時代客觀環境的枯躁敘述,撇開了與傳主人生命運不相關的繁瑣材料援引和分析,深入人物的心靈底里,又不失歷史的客觀。這比許多所謂客觀傳記更能圓滿呈現作為一個人的傳主的真實人生。

我是帶著這樣的疑問開始閱讀這本書的:究竟是什麼讓拿破崙從底層奮鬥最後獲得巨大成功的?又是什麼讓他遭遇人生的最後潰滅?

帶著這樣的疑問一邊閱讀一邊思考,讀完掩卷深思,我覺得我找到了我的答案:是一個底層小人物的不羈的野心成就了拿破崙的輝煌成功,也同樣是這種不羈的野心最後毀滅了他。

強大的野心讓年輕的科西嘉島民拿破崙不甘現狀,才會在貧寒困頓中潛心廣泛的學習、敏銳的觀察和深刻的思考,才會不斷的尋找機會往上爬,並甘冒風險捕捉每一個擺在眼前的機會。法國轟轟烈烈的大革命讓他遇到了機會,於是幾乎是投機的加入了雅各賓俱樂部,冒著風險企圖通過領導武裝起義爭取科西嘉島的獨立。這一企圖失敗後,又積極的通過各種關係表達對抗英軍佔領的軍事計劃。他的積極表現終於讓他得到了遠征埃及部隊的軍事領導權。隨後的一系列軍事成功進一步膨脹了他的野心,他要不受任何約束的實現自己的目標。於是挾赫赫戰功返回巴黎,利用政局的動蕩,通過發動政變成功踢開絆腳石,當上了首席執政官,並利用權腕操縱議會成為了終身首席執政官,實現了獨裁野心的第一步,同時也是背叛自己正義事業、走向毀滅的第一步。

偉人在其身處困頓之時,是什麼力量讓他們不氣餒、不妥協、堅強屹立的?是他們的勃勃野心和強大自信。他們堅信自己的不凡品格和能力,對自己必然實現的野心充滿毫不動搖的堅定信念。正是這種強大的自信和懷揣巨大誘惑力的野心,使他們能夠看輕眼前的困難,堅定果毅的學習、觀察、思考、等待和行動。對他們而言,唯一需要外界提供的僅僅是一個可供利用的機會而已。

拿破崙通過法國大革命起家,他的政治使命對內是鞏固民主革命成果,對外是輸出民主革命。但他不羈的野心使他不願在國內受到任何約束,於是走上對內獨裁道路。對外,卻和宗教勢力和各國封建保皇勢力妥協。為了穩定他所謂的歐洲和平,避免以英國為首的保皇封建勢力的圍攻,他竟在獨裁野心的推動下加冕稱帝,企圖實現與封建保皇勢力一致以求得歐洲和平。當這一企圖失敗之後,轉而對外發動一系列戰爭,企圖通過征服實現他統一歐洲的野心。這場戰爭使他失去了唯一的盟友俄國。最後在國內反獨裁的民主勢力和國外反民主的封建勢力的夾攻中失敗。退位流放厄爾巴島。

當他應該發動戰爭輸出民主的時候,他與各國封建保皇勢力妥協;當他應該與封建保皇勢力苟合的時候,他卻對他們發動了戰爭。是什麼蒙蔽他天才的雙眼,如此誤判形勢?是他不羈的野心和盲目的自信。

正是他那不甘平庸的野心,使本來可以安居終老厄爾巴島的他重新登上了他的帝位。這一次,120多天後,他遭遇了著名的滑鐵盧,被終身流放到了環境險惡的聖赫勒拿島,並死於該島,終年52歲。

歷史的長河總是由一批又一批冒險家、野心家在那裡翻騰和改變。這些冒險家、野心家無論多麼顯赫,他們起到的作用也僅僅是發動了歷史改變的引擎,最後卻總要由廣大的普普通通的人民來確認和消化。恰如巨大的浪濤,終歸要湮滅在浩瀚的大海之中。

拿破崙清楚的知道,改變世界的力量只有兩種,那就是武力和精神力量。他也清楚的知道,武力只能改變一時,而精神力量才能長久的改變世界。他也認定,精神力量從根本上說比武力要強大。但縱觀他的一生,他更多的是靠武力在改變世界,儘管他主持的《拿破崙法典》和他的政論給後來的世界也帶來一定影響。

拿破崙通過他的行動和事功留存在了歷史的記憶之中。歷史的看,他似乎實現了他的野心和個人價值。但從一個人的生命的完滿性來看,他的人生卻很難說是成功的。伴隨他事業的蒸蒸日上,並沒有給他帶來家庭的和睦和支持,相反,正如他母親所說,對拿破崙的背叛首先來自他的家庭。他的兄弟姐妹和親人,都在事業上反抗他、背叛他。他的兩任妻子,也都對他不忠。他的戰友也紛紛離他而去。他晚年回顧一生,竟找不到幸福的時刻。他唯一覺得幸福的一幕,是他26歲解放義大利時人們圍著他高呼「解放者萬歲」,但他卻背叛了這一解放事業。最後,眾叛親離,正值壯歲,他孤獨的死在了僕人之手。

拿破崙活著時他身邊唯一清醒的是他的母親,萊蒂齊亞,一個普普通通飽嘗生活艱辛的老婦。豐富的生活經歷賦予了她人生的智慧。當人們都沉浸在她兒子偉大功業的喜悅中時,只有她淡漠的說:「希望他能繼續下去。」她似乎早已經看到了兒子未來的命運。作為母親,她只希望兒子幸福。那轟轟烈烈的豐功偉業,並不是生活幸福的需要。當兒子第一次退位到厄爾巴島時,親人中只有她搬去陪伴他,希望從此與兒子一起過上幸福安寧的日子。但兒子卻背離了她的願望,又一次踏上了野心追逐之路。兒子再次被流放,這一次,年老的母親不能前往陪伴兒子過安寧日子了,當局不允許,距離遙遠,小島環境險惡。如果兒子多少聽聽母親的勸告,拿破崙的人生是不是會有所不同呢?

拿破崙和他的母親,偉人和人民群眾,誰是智者,誰是愚者,值得掂量。

來源:張樸之的博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陽讀書 的精彩文章:

不想再討好這世界
中國音樂的掌門人:《音樂家趙季平》

TAG:首陽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