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揭秘)1969年,天安門城樓秘密重建始末

(揭秘)1969年,天安門城樓秘密重建始末

原標題:(揭秘)1969年,天安門城樓秘密重建始末


天安門,坐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市的中心、故宮的南端,佔地面積4800平方米,以傑出的建築藝術和特殊的政治地位為世人所矚目。每逢國慶,天安門城樓以及廣場就會格外引人注目。可鮮為人知的是,今天展現在人們面前的天安門城樓,在近五十年前曾秘密重建過。


那麼,天安門有著怎樣的歷史?1969年為何要重建天安門?在拆除舊天安門時,發現了怎樣的鎮樓之寶?拆除牆體時,怎會發現七枚嵌在牆裡的炮彈?對於幾乎已經失傳的卯榫結構,木工們是怎樣複製重建的?城樓上掛國徽時,周恩來為何對工人們一再囑咐?本期檔案揭謎,李涵為您講述——天安門城樓秘密重建始末。



天安門是明清兩代北京皇城的正門,最初叫承天門。明朝建立後,1417年,明成祖朱棣徵召全國各地的能工巧匠,大規模重建北京城。當時,江蘇省蘇州府吳縣香山人蒯祥奉命設計建造皇宮。1420年,承天門建成,是一座黃瓦飛檐的三層樓式的五座木牌坊,因建造時完全模仿南京的承天門,所以命名承天門。 1456年,承天門遭雷擊起火被焚毀。1465年明憲宗派工部尚書白圭主持,由蒯祥設計並領銜重建了承天門,由牌坊式改建成宮殿式,基本上有了現在天安門的規模。1644年,承天門又毀於兵火。第二年再次重修承天門,六年後竣工,從此正式改名為天安門。

具有500多年歷史的天安門城樓,由於兵火戰亂,長期失修,建築結構已嚴重壞損變形,主體已嚴重下沉。新中國成立後雖經多次維修加固,但沒能徹底解決問題。


早在1952年,就有技術人員就天安門城樓的損毀情況提議大修。1956年北京市道路工程局草擬書面報告,反映「天安門木結構早已變形嚴重」,要求全面修繕。1957年後北京市即以「天安門城樓安全檢查組」名義,多次以口頭或書面報告要求翻修天安門,但沒有得到明確答覆。



清末天安門老照片


1968年3月初北京市革委會工交城建組為了保證當年五一節天安門城樓的建築安全,特意召集市建委、房管局、房修一公司、房修二公司、建工局建築一公司、規劃局、建築設計院等單位負責人專題研究,會上決定調集技術幹部、老工人14人組成檢查小組,於3月11日至23日對城樓的主要承重構架進行全面檢查。


檢查人員在城樓內部經過近半個月的攀爬查驗,發現其木結構的損毀程度大大超過預先的想像。大廳內的金柱已有兩根糟朽,其中一根柱心通朽,另一根朽空過半。八根五架梁,是承受屋頂荷重最大的梁,已有六根斷裂;上面的三架梁,也有一根斷裂;十六根雙步梁,通裂的有八根,有的梁頭已被壓酥,有的梁身已經糟朽。八根角梁,也有七根腳丫子榫出位。令人沒想到的是,作為皇家門面的城樓,當年建造時竟也偷工減料,使用了不少諸如楊木之類的劣等木材。


檢查人員還發現,所有的檁、枋絕大部分脫榫,有的榫頭被切斷,有的歪閃出位,有的跨間下垂或糟朽、斷裂。四周二十四根承檐枋及兩山采步金,普遍外扭,一般都扭出十公分左右。屋面四角及明間屋檐也顯著下垂,普遍達十多公分。東西兩山草架柱和踏腳木,普遍外張,尤以西山最大,達十九公分。


經過幾次會商,檢查小組斟酌再三,最後給出的結論是:「城樓結構本身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不合理和用材不當,加之,三百多年來曾多次遭受較強烈地震的衝擊,在屋面滲漏,長期缺乏維護和長期失修的情況下,整個木構架的變形越來越大,梁、柱等脫榫、走閃、彎垂、斷折、糟朽等情況越趨嚴重。」


1969年河北邢台地區發生了6到7.5級強烈地震,使天安門城樓損壞變形更加嚴重。1969年底國務院決定:徹底拆除天安門城樓,在原址、按原規格和原建築形式重新修建天安門城樓。


1970年5月天安門城樓重建竣工後,部分設計人員與大木作師傅留影。


據俞珉在《北京紀事》里記載,重新修建天安門城樓是當時最重要的政治任務。那時中國正處在內憂外患的形勢下。內憂指的是當時的中國正處於文化大革命時期,而外患則是指中蘇關係緊張。重修天安門是在絕對保密的情況下進行的,當時不僅北京市民不知道,就是近在咫尺的中山公園、文化宮的工作人員也不知道,被葦席圍起的天安門那裡在幹什麼。


天安門城樓結構複雜,工藝難度大,當時有人曾經提出請外國人承包,而且他們提出重建時間要五年、三年,最短也要兩年。周恩來說,我們不能崇洋媚外,並指定由北京第五建築工程公司,承擔這一任務,要求重建時間短還要保證質量。重建天安門城樓經周恩來親自批准後,由國務院牽頭,組成了總參、北京衛戍區、北京市革命委員會等有關部門參加的「天安門城樓重建領導小組」。


北京第五建築工程公司選派了一批技術過硬的精兵強將,他們按部隊編製,組成了木工連、瓦工連、彩油連、架子工連和混合連五個施工隊,當時的八級木工姚來泉就是木工連的組長。


天安門城樓長66米、寬37米、高32米。要將這個龐然大物整個罩起來,為它做「世紀手術」,難度可想而知。如果用鋼管搭架子,需要一個月。工期緊任務重,架子工人突破以往方法,用數根杉篙綁在一起,層層連接,用葦席搭起天棚,將城樓圍得嚴嚴實實,只留出送料的循環馬道。僅用了八天就搭好了天棚,其跨度之大,在當時可查的歷史資料上絕無僅有,堪稱世界之最。


拆城樓前首先要進行測量,五建公司選派了既懂經緯儀又機靈的木工組長姚來泉配合測量局的同志工作。在那個時代,重修天安門首先是一項政治任務,參與人員都要經過嚴格的政治審查,重修工程也被嚴格保密。姚來泉十歲入團,後來當民兵隊長,之後入黨,政治合格。當時還不到四十歲的姚來泉,已經幹了二十多年的木工,他和測量局的工作人員將城樓所有的斗、拱、聲、柱及端門等一一測量。姚來泉說,那時連家人都不知我在哪兒幹活,測量的數據不準和任何人說,這是政治任務。數據測量完成後,報告給了毛澤東,毛澤東批示:原樣不動,尺寸不變。



1970年國慶,彩車通過天安門廣場


天安門城樓除底座是磚混結構外,整個城樓為木結構。在正式拆除這一天,姚來泉帶著兩個人登著杉篙綁起的梯子,爬到天安門最高的脊瓦處。按照工程指揮部的命令,他要找出正中的那塊脊瓦,因為工程指揮部從專家那裡得知,這塊脊瓦中也許藏著驚天寶物。姚來泉讓兩個工人分別從東西兩側往中間數脊瓦數,而他則站在大約中間位置,當兩人各數到43塊時,自己腳下剛好還剩5塊。


這時,指揮部領導、專家、警衛人員上了樓頂,有人指著中間黃色的琉璃瓦對姚來泉說,把它砸開。琉璃脊瓦厚60厘米、寬80厘米,兩個人根本抬不動,姚來泉用撬棍連撬帶砸,將琉璃瓦砸碎,隨即下面露出一個30厘米見方的木盒,儘管很舊,但上面清晰地雕著一對精美的二龍戲珠圖案,姚來泉用手敲一敲木盒的面說,這是金絲楠木的。然後用撬棍輕輕一戳,沒想到木盒歷經幾百年,已經酥了。

姚師傅把盒子打開,發現裡面有塊「銅疙瘩」。專家仔細端詳這個「銅疙瘩」,發現它是一個貨真價實的金元寶!隨後,姚師傅又從裡面拿出了一塊拇指大的紅寶石來。再摸,摸到了一粒粒像紅鉛筆頭似的東西,手指一捻,變成了硃紅色的粉狀物,若離若聚,專家們聞聞說,是硃砂。此外盒子里還有五彩糧:黃豆、高粱、黑豆、穀子和玉米,當然有的已經分辨不清了。


當時六十多歲的中國古建專家郭老拿著粉末狀的硃砂說,這是百年真硃砂!據說金絲楠木盒裡的所有東西都是避邪的吉祥物。隨後,大家將寶物上交了國庫。


後來,新的天安門城樓建成時,在原來存放「寶盒」的地方,放了一塊17厘米高、12厘米寬、3厘米厚的漢白玉石,並用金箔貼字,上面寫著「1970年1-3月重建」,以此來代替原來的「寶盒」。


這塊漢白玉石,就成了新中國重建天安門城樓的歷史見證,同時也成了天安門新的「鎮樓之寶」。



天安門城樓有60多根柱子,最粗的直徑1.2米,最細的也有0.6米,每根12米長,重7噸以上。當時曾在海南島和西雙版納原始森林找到了質地較好甚至更大的原木,但因運輸問題而改從加彭和北婆羅洲進口。這種木材,質堅、顏色為紅或黃,遇火不著,只冒煙。幹了多年木工的姚來泉說,從沒見過這麼好的木材。


按照國務院「建築材料全部更新」的要求,木構件由北京光華木材廠加工。新做的全部木柱和木樑均用整體木材,所有木構件都作了防腐、防蟲、防火的化學處理。


在拆除西山牆時,一名工人竟然從牆內取出了一顆直徑9.5厘米,高約45厘米的完整炮彈,指揮部立即指示公安部門連同周圍的土全部取走研究。後來在拆除中又先後起出6顆規格相同的炮彈,這7顆炮彈的來曆始終是個謎,有人猜測說這是八國聯軍侵略北京的時候打上去的。鑒於當時「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政治環境,上面命令這個消息絕不可外傳。如今,這7枚炮彈存於何處,無從知曉。


天安門城樓究竟由多少塊木料組成,誰也說不清。被拆下的土料堆滿天安門的後面和端門大院,拆下的斗、拱、聲相互咬合,上下壘疊,環環緊扣,嚴絲合縫,不管多大的木結構都找不出一顆釘子,只有網板上有些釘子,這就是我國木結構建築的精華所在——卯榫結構。但是,這項在當時幾乎失傳了的工藝,該怎麼還原呢?


當時發現的炮彈洞


面對如此複雜精巧的卯榫工藝,八級木工姚來泉直撓頭。他們用塔吊先將城樓西南一個整角吊起,拉到中山公園水榭北側,每拆一根,在旁邊按原樣碼好,可拆完了,卻怎麼都碼不出原樣。後來把拆下的每一根木料都順序編號,畫草圖、拍照片,並寫清內、外、上、下、左、右,把拆下的東西反反覆復按原樣碼了幾遍,直到弄明白為止。因為城樓完全對稱,所以一面明白,就全明白了。拆下的木構件由北京建築設計院畫圖,北京光華木材廠按圖紙進行加工。


新做的全部木柱和木樑均用整體木材,所有木構件都作了防腐、防蟲、防火的化學處理。但安裝時發現一根木柱中有一個直徑約兩厘米的窟窿,如果換材料,幾百人就得停工。經請示周恩來,批准順著洞再打一個5厘米的孔,並將柱子打通,灌滿防腐劑,圓滿地解決了問題。


技術問題解決了,觀念問題卻出現了。在正脊兩端原本有古代裝飾物——吻螭,傳說中是龍的九個兒子之一。有人認為龍是「四舊」,要改成向陽花。周恩來堅持說,可以搞龍嘛!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原主體部分不要改。不過在某些人堅持下,棚頂的金龍合璽圖案,改成了西番蓮圖案,在1984年維修時,才又恢復了金龍和璽圖案的原貌。


木工活完了,油漆彩畫上,所有描龍畫鳳都經過嚴格的1麻5灰13道工序。菱花格扇過去是手工操作,費時費力,這次反覆研究,試製成了菱花格扇加工機,提高工效150倍。最後是貼金箔,重修的城樓共用去6公斤黃金,金箔全部為進口。油工們小心地用竹夾一張張夾起,敷在未乾的油漆上,再用細毛筆一點點捋平……



天安門重建後琉璃瓦上的向日葵圖案


工程結束之後,指揮部又成立了9人組成的檢查小組,用探雷器按所有圖紙順序進行安保檢測。探雷器非常敏感,有一次當測到一個斗拱時,探雷器突然鳴叫,圖紙顯示此處並無任何釘鐵釘的記錄。最後斗拱被拆開,取出了一隻木工扁鏟。是別有用心還是疏忽大意?在場的人誰都說不清。當時是否為此成立專案組,是否查出了責任人,都不太清楚。後來探雷器測到東樓梯時又不斷鳴叫,平整的水泥地面有什麼問題呢?馬上砸!結果什麼也沒發現。後來化驗那些水泥碎渣時才發現原因,原來所用石料含鐵量比較高。


天安門重建工程僅琉璃瓦就製作了近100種規格,10萬多件。在底座牆鑲了一層磚,外牆打了50厘米水泥。重修的天安門城樓比原來「長高」了87厘米,這是因為天安門多年下沉,此次重建根據史料記載,恢復了天安門的原始高度。重建的天安門城樓,完全保留了它原有的外形、尺寸和結構布局,並按9級抗震能力設防。


東西卷棚和城台加高、女兒牆減薄、標語板更換、安裝電梯,增設了供電照明、上下水、熱力暖氣、電話、電視廣播、新聞攝影等現代化設施。據統計,整個工程有中央和全國21個省市的216個部門參與,施工高峰用工達2700多人,現場施工速度之快,質量之高,舉世罕見。

重建天安門城樓工程,自1969年12月15日正式開工,到1970年3月7日竣工,整個工期112天,經國家驗收全部合格。1970年3月11日下午3點,周恩來總理第一個登上天安門城樓視察,他同現場的工人一一握手,並說:「同志們辛苦了!我來看望大家,你們用這麼短的時間把天安門城樓建設得這麼好,謝謝你們!」周總理從東馬道登上城樓,詳細聽取了關於工程情況的彙報,然後又從西馬道下來,並指示指揮部領導說,讓大家多休息幾天,才乘車離去。



建國初期的天安門


從測量老城樓,到拆除,再到重建,姚來泉在工地上住了近100天沒有回家。最後,他接受了一個任務--掛國徽。


姚來泉回憶說:掛國徽以前,周總理把大家叫去嚴肅的說,你們掛國徽的時候必須掛正,絕對不能差。開國大典時,毛主席就是在這裡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如果外國人來了,拿個儀器測量國徽,說你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都掛不正,這是國際影響。聽總理這麼說,大家對待掛國徽的工作就更加認真仔細了。


姚來泉和他的同事們掛了整整3個多小時,把國徽準確無誤地掛在了北京中軸線的位置上。每年國慶,毛澤東就是站在這個位置,觀看慶典的。天安門底座兩側的「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標語牌重建後改為玻璃鋼材料,外包鐵角。「天棚」拆除後,展露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座金碧輝煌雄偉壯麗的天安門。


姚來泉家裡現在還保存著「重建紀念」的鏡框,裡面是一幅重建後的天安門彩色照片,下面是毛澤東的燙金手書:精心設計,精心施工,在建設過程中,一定會有不少錯誤、失敗,隨時注意改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涵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揭秘)《延禧攻略》中的魏瓔珞、《如懿傳》中的魏嬿婉,歷史上真實的開掛人生
(揭秘)古代的中國製造為何先盛後衰

TAG:李涵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