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納粹黨最後的瘋狂,民眾敢說「不」字,立馬以「叛國罪」處死

納粹黨最後的瘋狂,民眾敢說「不」字,立馬以「叛國罪」處死

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蘇德中立條約》,數百萬德國國防軍如同餓狼般撲向了蘇聯。因啟用先進的閃電戰思維,同年蘇聯的歐洲版圖幾乎全部淪陷,首都莫斯科岌岌可危。

但是從歷史結果來看,當蘇聯人在莫斯科戰役、列寧格勒戰役用頑強的鬥志,把戰局拖入僵持戰之後,德國戰爭初期「戰無不勝」的神話被打破,且自身陷入了難以抽身的泥潭之中。

隨著時間的推移,德國在戰前基本實現的「全民小康」社會被打破,在蘇德戰場日益增長的物資需求之下,納粹政府不得不將德國帶入了所謂的「總體戰」。

即要求所有德國公民都必須為戰爭服務,大批民用工廠轉向生產火炮和炸彈,百姓的食物也越來越少。1943年1月27日,全德意志勞動力調配全權總代表弗里茨·紹克爾更是直接下令「每周工作不到48小時的所有德國男女都必須登記參加戰時工作」。

與此同時納粹政府的宣傳機構,開足了馬力為這種「剝削」美顏,強調這是復興德意志帝國所必須經歷的磨難,人們的自願無償工作,是為了德意志的偉大復興而犧牲,是無比的光榮。

然而就在納粹政府勒緊褲腰帶在蘇聯惡戰之時,納粹德國的盟友,由墨索尼里領導的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1943年7月25日轟然倒塌了,英法美三國聯軍在義大利登陸,進而虎視納粹德國。

從整個戰爭形勢來說,納粹德國陷入了腹背受敵的困境之中。因而德國民眾間有了「反戰」以及對納粹政府政策說「不」的聲音,聲音強調德國試圖征服世界的計劃已經完全失敗了,為了讓戰後德國好過點,納粹政府應該著手準備和談。

面對民眾對納粹政府的質疑,納粹黨決定由「特務」頭子希姆萊出頭進行「白色恐怖」,1943年8月前後,原本在暗面領導特務的希姆萊坐上了德國內政部長的職位。

希姆萊上任之後,一改前德國內政部長弗里克對不同聲音裝聽不見的態度。在特務警察的支持下,內政部開始清算所有對納粹政府政策說「不」的人。

8月25日,可能是出於震懾的需要,希姆萊一口氣公開處決了數百名敢說「不」的人,並要求德國境內所有的報紙頭版頭條報道。

那些被處決之人涉及的關係非常廣,上至達官貴人,下到市井百姓統統都有。一時間只要是對納粹政府說「不」字,或者是傳播戰爭已失敗的言論,不管社會地位如何,立馬就會被特務警察抓捕, 然後以「叛國罪」處死。

一時間希姆萊利用無情的手腕將德國籠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德國民眾人人自危,生怕那一天不小心說錯了話,直接被戴上了「叛國」的高帽子,因而德國說「不」的聲音慢慢消失在了明面。

為了表示自己功勞顯著,希姆萊在10月7日的德國國家長官和地方行政長官的會議上斬釘截鐵的說:德國人民中並沒有失敗主義情緒,個別不忠誠的人正在被「無情地清洗掉」。(袁載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袁載譽 的精彩文章:

果敢地區是何時脫離中國?二戰後主動申請加入緬甸
日蘇二戰有約在先,蘇聯讓日本放心打美國,日本則不幫德國

TAG:袁載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