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諾貝爾物理學獎將頒發:誰將「續寫」物理學教科書?

諾貝爾物理學獎將頒發:誰將「續寫」物理學教科書?

  諾貝爾物理學獎將頒發:誰將「續寫」物理學教科書?


  中新網10月2日電(郭炘蔚)當地時間2日,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將在瑞典揭曉。作為被百年前的人們認為是最重要科學的物理學,其獎項曾授予眾多著名的科學家,百餘年來的獲獎名單,幾乎書寫了一部物理學的教科書。


  今年,又有哪些科學家有望加入這張「星光熠熠」的獲獎名單呢?


  資料圖:2016年的諾貝爾獎頒獎儀式


  [諾貝爾心目中的「C位」獎項?]


  在諾貝爾寫於1895年、要求設立五大領域獎項的遺囑中,物理學是他最先提到的領域。諾貝爾要求物理學獎被授予「在物理學領域作出最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

  諾獎的官方網站稱,在19世紀末,許多人認為物理學是最重要的科學,諾貝爾本人可能也抱有這樣的看法。儘管一般被稱作化學家,但諾貝爾自己的研究也與物理學密切相關。


  自1901年至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項已經頒發111次,其中,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這6年未頒獎。


  在207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中,僅有兩名女性,是六個諾貝爾獎項中女性獲獎人次第二少。其中一位女性獲獎者,瑪麗亞?格佩特-梅耶(Maria Goeppert-Mayer)曾經說過,物理學只不過是解謎而已,但他們解答的是「大自然所創造的謎題」。



  資料圖:2017年諾貝爾獎得主在斯德哥爾摩皇家科學院舉行新聞發布會,他們分別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化學獎以及物理學獎。

  [獲獎名單約等於一部物理學教科書]


  1901年的首屆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了發現X射線的德國物理學家威廉?倫琴。從這裡開始,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百餘年間書寫了一張「星光熠熠」的獲獎名單,其中的不少人都曾出現在教科書里。


  著名物理學家、化學家居里夫人,在1903年與丈夫皮埃爾?居里因為對放射性現象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21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因為「對理論物理的貢獻,特別是發現了光電效應的原理」,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這發現為量子理論的建立踏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此外,曾經獲得物理學諾獎的還包括因「對原子結構以及從原子發射出的輻射的研究」獲獎的丹麥物理學家玻爾,中子的發現者、英國物理學家詹姆斯?查德威克爵士,電子的發現者、英國物理學家約瑟夫?湯姆孫爵士,能量量子的發現者、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等等。


  資料圖:愛因斯坦展覽 中新社發 張暢 攝


  [搞實驗,比理論研究更易獲獎?]


  外媒的統計數據顯示,在諾獎的所有獲獎者中,實驗家約佔三分之二,是理論家的兩倍。分析認為,這可能是因為理論研究有著遠遠超前的「風險」,科學家可能提出了一種突破性的理論,但直到很久以後,才因為科技的發展獲得證實。

  愛因斯坦儘管曾經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但卻並非因為他最為著名的理論——相對論。當時的諾獎委員會稱,相對論並未被證實。


  20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比利時理論物理學者弗朗索瓦?恩格勒和英國理論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他們在獲獎的49年前就預測了被稱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然而直到2013年,這一存在才被大型強子對撞機所證實。



  資料圖: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表彰了三名科學家在引力波研究方面的貢獻。


  [諾獎「遺珠」:並非每個人都得到承認]


  由於物理學研究的超前性,諾貝爾獎不頒發給逝者的評定規則,有時也會造成錯過。2017年LIGO引力波項目的聯合創始人之一羅納德?德雷弗(Ronald Drever),在引力波研究獲獎之前數月逝世。


  這樣的「遺珠」還有今年早些時候逝世的英國科學家霍金。他在1974年就提出了通過「霍金輻射」來觀察黑洞的方法,但因為還未能得到實際觀察的證實,一直沒能獲獎,成為了永遠的遺憾。


  另外,諾貝爾獎的指導方針還要求,該獎項最多可授予三個人(和平獎除外)。外媒報道稱,宣布確認引力波存在的論文里,事實上有著1000多名科學家和工程師的貢獻,但只有3個人分享了201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許多人認為,這是「孤獨的天才」觀念的延續,淡化了許多現代研究的協作性質。



  資料圖: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高錕。


  [最多華人「一展身手」的領域]


  物理學獎在全球華人諾獎成績單里佔據重要位置。據統計,自諾貝爾獎1901年首次頒獎以來,物理學獎是華人拿獎最多的獎項,共有6位華人科學家獲此殊榮。


  1956年,31歲的李政道和35歲的楊振寧提出「李-楊假說」,成功挑戰愛因斯坦理論,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重大突破,於1957年同時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76年,美籍華裔科學家丁肇中與美國物理學獎伯頓?里克特因發現一種新的基本粒子,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97年,美籍華裔朱棣文與克勞德?科恩-坦諾奇、威廉姆?菲利普斯三人因「發展了用雷射冷卻和捕獲原子的方法」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98年,美籍華人崔琦與兩位美國物理學家因發現了「分數量子霍爾現象」,使人們對量子現象的認識更進一步,獲當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2009年,英國華裔科學家高琨因在光學通訊上取得的開創性成就,獲當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今年9月23日,高錕在香港辭世,享年84歲。(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諾獎的金礦:這個領域獲15次諾獎
好奇號火星車主機出現神秘故障停止所有科學操作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