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利他讓我們更勇敢

利他讓我們更勇敢









中觀寶鬘論


學習分享


33











在每個人的生活當中,都有屬於自己的那一份放不下。每個人放不下的各不相同,有的人放不下自己的妻子或丈夫,有的人放不下自己的兒女,有的人放不下自己的寵物,有的人放不下自己的發心工作,有的人放不下自己的生活習慣……如果一個有嚴重潔癖的人,某一天可以用每個人都吐了一口口水的碗煮麵吃,或是像宗薩仁波切說的那樣,在馬桶里舀一杯水泡茶,也毫不在意,或許應該為此感到慶幸,輪迴中的執著可能已經開始鬆動。




作為大乘行人卻永遠不敢說、不願說、不想說,其實算不上大乘行人。坦露出自己內心不好的那部分是有必要的,否則,潛藏得太深,輪迴的終點遙遙無期。



每個人都有我執和我所執,我還是發自內心地希望通過總相的方式,對幻化的他相續能夠有所幫助。也可能是我太二了,但還是希望對自己的因果負責任,如果這世界上連一個敢說真話的人都沒有,那也是這個世界的悲哀。




放不下現在的生活,修行不精進,也修得不太好。如果一點都不願意放下曾經的習慣和現在的舒適生活,不過是在長養色蘊、受蘊等,這樣的自我放縱,會讓我們的我執更加根深蒂固。相反,若在讓自己處於不舒適的地方,面對艱難的生活、複雜的人事來調伏我執,則是一種「自我殺戮」的過程。




當然,我們可以有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為自己開脫,但如果真的這樣做了,就稱不上是真正的武士。




以前在成氣候的學佛團體發心,只需要當翹腳老闆、發號施令,可到了心靈樂園,柴米油鹽都需要操心,每個義工的心都需要護持。發加持品的時候,害怕給誰少發了;安排聽課的時候,害怕把誰漏掉了……有的人甚至因為沒有照顧到她的媽媽而生氣退出發心團隊……經過五年的磨鍊,心靈樂園越來越成熟,也越來越像一個安樂窩,在樂園呆著的舒適度也越來越高,所以現在又換到了另一個處境艱難的地方。




儘管很艱難,我也非常喜歡面對這份挑戰。因為,如果人一輩子都在溫床里躺著,永遠不會進步,永遠不會上升。但惰性和習氣還是讓我想要離開這個地方。



魯迅說:「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或許當時我們會覺得痛,但經歷之後,是涅槃,是重生。從零開始成長,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作為旁觀者,可能覺得事情完成起來輕而易舉,可只有參與其中,才知道事情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




就連做一道甜品也是如此。如果在成都,拿出手機點個外賣,很快一份西米露就能送到家,但如果自己去做這麼一道甜品,其中的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除此之外,還可以戰勝自己曾經的懶惰和習氣。




不願一直縱容眾生,讓他們離解脫越來越遠。哪怕在相處的過程中吵架,但有反思的機會,何嘗不是一件好事。慈眉善目不一定對眾生有利,忠言逆耳利於行,話說得不好聽,但對我們的改變更有利。




有時候我們認為自己在修行,實則是在增加自己的我執,讓自己看起來更像是一個修行人。可能一天會磕8000個頭,但若在磕頭的過程中,生起了很多與其他人攀比的念頭:「我磕8000個,某某一天才磕50個,他太差了!」「我的時間都用來磕頭了,那些世間人卻在吃喝玩樂荒廢光陰,活該他們將來去三惡趣!」……如果是這樣,其實磕8000個頭的意義已經不大。但如果我們在磕頭的過程中,不論以上師瑜伽的方式,還是以皈依的方式,帶著眾生一起走向解脫、走向光明,這才是磕頭的核心意義。在上師三寶面前徹底放下,坦誠、不虛偽,最終與上師融為一體、無二無別,以這種透明對的方式與上師相處,意義才很大。




有時候我們還是要問問自己:「我的付出、我的修行,我做的這一切,是真的在走向解脫嗎?」我們在舒適的環境中,可以做一些形式化的事情,擺出修行人的樣子,但我們卻畏懼去到可以讓我們的心得以調伏之地。



如果呆在一個讓人很難受的地方,那每多呆一天,就會放下之前的一些習氣,甚至吃一些自己從不吃的東西,做自己曾經不願做的事情,之前會恐懼、想逃跑,但此時,我們為何不做一些與自己的想法背道而馳的事情,去磨礪自己的內心呢?這是與自己作戰,與己斗,其樂無窮。




挑剔別人、喜歡說別人這樣那樣,雖然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但可以以總相的方式如夢如幻地對他相續有幫助和啟發,那就可以去說,否則,如果什麼情況下都說「外面沒有別人」,師父們也不必出來弘法利生,一個人獨自去修行就好了——我們不能夠自欺欺人,世俗諦中外面是有別人的,是可以用如夢如幻的方式利益他們的。如果自己發心清凈,自己可以積累功德;如果自己的「挑剔」有一定道理,也可以幫助到別人。所以在面對一些問題的時候,我們可以指出來,但發心要清凈,如果帶有太多貪嗔痴慢疑或自贊毀他就不好了。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在一個團體當中,該說的話還是要說,否則,表面一團和氣,內心卻裝滿各種各樣的意見,大家的心慢慢就不在一起了。彼此之間有對撞、有摩擦,相互把稜角磨平,這樣才能真正地長久相處。




在家也是如此,如果對父母或孩子說一些話,能夠讓他們有所改變,為什麼不說呢?但要觀察自己,在說的過程中,有沒有自私和煩惱。




另一方面,我們可以說有些事情不必太執著,但在完成一些事情的時候,是應該堅持追求真理呢?還是應該隨眾口之言呢?必要的堅持可以有,尤其是我們的堅持對眾生有利,更要堅持下去。如果誰說什麼,就要去聽,失去了堅持和原則、人云亦云,估計一件事也做不成吧?不是說為了修安忍,就要放下所有的堅持,我們可以自己去衡量。學過《饒益有情九觀察》的,應該也知道取捨的方法。



如果自己作出的決定和選擇,一直無法得到別人的認可,我們要做的,不是改變別人,而是修鍊自心。當我們作出一番成就來,自會讓他人改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怡苑?心靈樂園 的精彩文章:

功德最大的布施與財富無關
【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24課:小姐姐發菩提心,從此無有宮斗苦

TAG:靜怡苑?心靈樂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