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勞逸結合:生命除了被消耗 也應被保養

勞逸結合:生命除了被消耗 也應被保養

可是人的一生中,又極少可能避開所有的傷害和坎坷。一味向前,缺少修整,很可能喪失後勁而無法順利到達終點。

生命的維持,需要一些「天賜」的運氣,更需要人力的精心維護。因此學會對生命進行「自我獎勵」,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

我們利用生命去完成目標,這是一種消耗;而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給人帶來心靈上的滿足與愜意,就是對生命的獎勵。

人類很早就學會在繁重的工作中設立休息日,做自己想做的事,進行自我調整。西方以「上帝創世,在星期天休息」為設立假期提供思想上的理據。

在中國,最早把假期叫作「休沐」,也就是沐浴和休息。最早在西漢時就已經確立了貴族和官員的休沐制度。

《漢律》記載:官員每工作五日可休息一日,而在特定的節日,皇家大喜,探親等時間,也可以依規定進行休假。而這種休沐制而後雖在具體實施中有變化,但其傳統一直延續至今。

而對於普通人而言,他們也會根據自己的工作不定時的給自己放假,尤其是在一些具有重要意義的節日,必是要攜全家一起出遊,享受天倫之樂。

這不是為了升官發財,而是發自內心的喜愛。杜甫在《清明》中感嘆「著處繁花務是日,長沙千人萬人出」。足見節日時出遊之盛景。

對從事文學創作的詩人而言,自我獎勵常常能激發靈感,帶來突破。「詩仙」李白正是如此。在作詩之餘,他廣交朋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中體會到真摯人情。

他熱愛遊山玩水,「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的美景令他歡暢;他也飲酒縱樂,高呼「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他失去了官名利祿,卻贏得了生活。他不是為了創作而去生活,而是因為生活才有了創作。而把作詩當作任務,把自己當作創作工具,寫不出如此飄逸靈動的詩句。

對於公職在身的人,學會自我獎勵更加重要。據說,白居易在蘇州為刺史時,常常是連續工作數日,之後便留出一天不理公務,飲酒玩樂。

有人來問,他說「:這一日的放縱是為了消除疲勞,之後更有精力和心情去工作。如若不然,懷著躁鬱的情緒去處理公事,自己身心受損,也會給人民帶來災難。」

人不是沒有感情的機器,超負荷的輸出而沒有輸入,只會導致快速消亡。對生命進行獎勵,就是在保養生命,使之更長久健康的存續。

自我獎勵實際上是一種自愛與自信的表現。時常表達出對自己的肯定,可以讓自己在更為積極的情緒中完成工作,走向成功。

尤其是對需要長期奮戰的工作而言,更是如此。例如:減肥,是一個長期的痛苦的戒除不良習慣,培養健康生活方式的過程。其中免不了要對自我的本性進行壓制,但受到壓抑的不止是身體,還有心靈。

而如果能適時的肯定自己的成績,肯定自己的付出,給一些時間讓自己真正去享受生活,會使自己感到一切有意義,有價值,對未來更加充滿信心,這比外界所有的讚美都有效。

同樣,備考也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在此期間,人們往往會經歷迷茫,痛苦,無助等糟糕的情緒波動。因為巨大的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壓力往往使他們頹喪,這也會直接影響複習,最終影響考試結果。

但如果能適時的獎勵自己,允許自己去安心的享受一首音樂,參加一次郊遊等,可以重新為生命注入滿滿活力。

學樂器的人都知道,一直拉緊的弦會更容易斷掉。所以他們總在結束演奏後,放鬆琴弦,使之處於一種自然的輕鬆的狀態,能夠延長樂器的使用壽命。

人也如此,長期的緊張狀態不利於人腦潛力的充分開發。而自我獎勵是「放鬆」情緒的好方法。

正如詞人項蓮生在《憶雲詞》丙稿自序中所說,「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不是做每件事都必須有明確的功利性目的,也可以是為了純粹的快樂,作為對生命的犒賞,在有限的時光中創造出更美好的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小窗幽記》:出去走走,看看這世間的山河
情與法的抉擇:多一些寬容 少一些歧視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