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用智能重塑全域作戰能力

用智能重塑全域作戰能力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當前,人工智慧技術發展迅速、成果密集,我們必須足夠敏銳,用戰略思維和全球視野思考和審視,善假於此,以情報偵察、快速反應、立體作戰、戰場生存、持續行動等為支點,融智化能,助力全域作戰能力提升。

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文章——

用智能重塑全域作戰能力

徐懷來

陸軍全域作戰能力,既是陸軍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現實需求,也是陸軍由大向強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的必由之路。當前,人工智慧技術發展迅速、成果密集,我們必須足夠敏銳,用戰略思維和全球視野思考和審視,善假於此,以情報偵察、快速反應、立體作戰、戰場生存、持續行動等為支點,融智化能,助力全域作戰能力提升。

智能識別煉就情報偵察「火眼金睛」。實時獲取第一手的情報信息是揭開戰爭「迷霧」、使戰場對我單向透明的核心關鍵。然而,「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道理人所共知,對手是不會「坐等」我方對其實施情報偵察的,更不會將有用信息「拱手」相送,而是想方設法隱真示假,使我想要的得不到、得到的不可靠,甚至「將計就計」陷我於不利境地。陸軍全域作戰,地域廣、領域多,目標數量龐大、真假信息海量,靜態發現不易、動態跟蹤更難,對情報偵察提出了很大挑戰。陸軍應自覺引入智能識別技術,集文本、圖像、語音、視頻等多模態信息智能識別於一體,高效識別、精準識別、去偽存真,助力提升情報偵察能力,為全域作戰決策部署提供強大的情報信息支撐。

智能決策打造快速反應「最強大腦」。快速反應是陸軍全域作戰贏得先機、佔據主動、戰場制勝的關鍵,而快速決策則是快速反應的前提。現代作戰「秒殺」式打,要求部隊在面對危機、威脅等突發情況時,必須具備「瞬態」響應能力,能夠快速決策、快速行動,以「迅雷」之勢及時有效應對。目前看,信息化遭遇「人腦」瓶頸,決策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賴於指揮員的直覺判斷,不僅容易「慢半拍」,還極有可能「冒傻犯錯」。打破瓶頸,陸軍應主動挖掘人工智慧技術優勢,強力推進智能化輔助決策系統建設,引入神經網路演算法,為指揮員快速決策、正確決策提供智能支持,助力提升快速反應能力,為全域作戰開局布勢奠定堅實基礎。

智能打擊鑄就立體作戰「超級重拳」。信息化條件下,傳統平麵線式作戰已經歸入歷史,多維立體作戰應時登上舞台。未來戰爭,開戰即決戰、發現即摧毀。先敵發現、先敵開火、精確打擊是奪取先機、一招制敵的關鍵。陸軍全域作戰,作戰空間由陸向空拓展、倚陸向海延伸、域內向域內域外兼顧轉變,多維立體性更加凸顯。陸軍要有下好「先手棋」的超前視野,將人工智慧技術全面引入作戰體系,圍繞「快、准、狠」研發顛覆性、非對稱「殺手鐧」式智能化武器裝備,對目標能夠智能探測、跟蹤、鎖定、打擊和毀傷;建強智能化網路信息系統,使人、裝、信息等交互融合,實現智能打擊一體化,助力提升多維立體作戰能力,為全域作戰決戰決勝創造先決條件。

智能防護鍛造戰場生存「鋼筋鐵骨」。隨著偵察監視技術,特別是顛覆性技術的快速發展及其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戰場變得更加透明,而來自陸海空天的精確攻擊也使得部隊戰場生存越來越困難。沒有讓對手看不見、看不清、瞄不準、打不中、難摧毀的防護能力,全域作戰任務可能很難完成。陸軍必須有效應對戰場防護面臨的新挑戰,將人工智慧技術引入防護體系,智能化塑形和布勢相結合,隱身於敵偵察之中;智能應對敵網路信息攻擊,有力保證網暢通、鏈聯通,作戰指揮持續不間斷;智能感知、規避、攔截敵無人力量、遠程精確火力等綜合打擊,在極端殘酷環境下有效保存自己,助力提升戰場生存能力,為全域作戰消滅敵人蓄積力量。

智能保障造就持續行動「新鮮血液」。縱觀古今、橫看中外,沒有哪一支軍隊不高度重視保障問題。全域作戰地域跨度大、領域覆蓋廣,任務時間緊、對抗強度烈,物資消耗快、裝備損傷多,對各種保障提出了極高要求。沒有保障,作戰將極有可能因「失血」過多而難以持續。陸軍應學習借用人工智慧技術,建成高度集成的智能化綜合保障體系,在一體化智能化平台上綜合運用信息、網路、可視化、無人化等高新技術,努力實現需求預測精準化、自動倉儲無人化、物流配送高效化、保障指揮一體化,為部隊作戰提供實時直達、精準高效的綜合保障支撐,助力提升持續行動能力,為全域作戰取得最後勝利增加砝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