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設計簡史,跟先輩們學設計!

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設計簡史,跟先輩們學設計!

今天是十一國慶節。首先祝福祖國,繁榮昌盛!大家國慶節快樂!

借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小編整理了關於國徽設計歷程的一些內容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能從中體會到前輩們對於標誌設計的認識。

首先,來一張國徽的圖:

當時中央對於國徽設計的要求是:

1、要有中國特徵;

2、要有政權特徵;

3、形式要莊嚴富麗。用齒輪、麥稻穗,五星、綬帶作為題材。

後來根據中央美術學院國徽設計組張仃的設計,中央意見:要求國徽中必須有天安門的形象,用以代表「五四」民主運動發祥地、新中國的誕生地,以天安門作為民族精神的象徵。

張仃、仲靈共設計了5個相似的圖案,現仍收存在政協檔案館。

設計說明:「齒輪、嘉禾的結合,代表工農聯盟。」「襯景及五角紅星,代表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共產黨的領導,及共產主義的光芒普照全球。」「地球上面將我國版圖顯露出來,表現了我國特徵——地域遼闊廣大。」本文為敘述方便,將這一方案稱為第一基本稿,創意在於:後定型於國徽上的齒輪、嘉禾結合和五角星。

當時徵集的稿件也很多,但由於都沒有達到要求,後來專門安排了兩個組負責設計工作:

一組是清華大學營建系國徽設計組由梁思成、林徽因、李宗津、莫宗江、朱暢中、汪國瑜、胡允敬、張昌齡、羅哲文等組成。

(林徽因和梁思成)

另一組是中央美術學院國徽設計組由張仃、張光宇、周令釗、鍾靈等組成。

清華大學營建系林徽音、莫宗江等在1949年10月23日提交了一個國徽圖案和《擬制國徽圖案說明》。

《說明》全文如下:

擬制國徽圖案說明

擬制國徽圖案以一個璧(或瑗)為主體:以國名、五星、齒輪、嘉禾為主要題材;以紅綬穿瑗的結襯托而成圖案的整體。也可以說,上部的璧及璧上的文字,中心的金星齒輪,組織略成漢鏡的樣式,旁用嘉禾環抱,下面以紅色組綬穿瑗為結束。顏色用金、玉、紅三色。

璧是我國古代最隆重的禮品。《周禮》:「以蒼璧禮天」。《說文》:「瑗,大孔璧也。」這個璧是大孔的,所以也可以說是一個瑗。《荀子·大略篇》說:「召人以瑗」,瑗召全國人民,象徵統一。璧或瑗都是玉制的,玉性溫和,象徵和平。璧上淺雕卷草花紋為地,是採用唐代卷草的樣式。

國名字體用漢八分書,金色。

大小五顆金星是採用國旗上的五星,金色齒輪代表工,金色嘉禾代表農。這三種母題都是中國傳統藝術里所未有的。不過漢鏡中的弧紋,與齒紋略似,所以作為齒輪,用在相同的地位上。漢鏡中心常有四瓣的鈕,本圖案則作成五角的大星;漢鏡上常用小粒的「乳」,小五角星也是「乳」的變形。

全部作成鏡形,以象徵光明。嘉禾抱著璧的兩側,綴以紅綬。紅色象徵革命。紅綬穿過小瑗的孔成一個結,象徵革命人民的大團結。紅綬和綬結所採用的褶皺樣式是南北朝造象上所常見的風格,不是西洋系統的緞帶結之類。設計人在本圖案里盡量地採用了中國數千年藝術的傳統,以表現我們的民族文化;同時努力將象徵新民主主義中國政權的新母題配合,求其由古代傳統的基礎上發展出新的圖案;顏色僅用金、玉、紅三色;目的在求其形成一個莊嚴重典雅而不浮跨不艷俗的圖案,以表示中國新舊文化之繼續與調和,是否差強達到這目的,是要請求指示批評的。

這個圖案無論用彩色,單色,或做成浮雕,都是適用的。

這只是一幅草圖,若蒙核准採納,當即繪成放大的準確詳細的正式彩色圖、墨線詳圖和一個浮雕模型呈閱。

林徽音 雕飾學教授,做中國建築的研究

莫宗江 雕飾學教授,做中國建築的研究

集體設計

參加技術意見者

鄧以蟄 中國美術史教授

王 遜 工藝史教授

高 庄 雕塑教授

梁思成 中國雕塑史教授,做中國建築的研究

一九四九年十月二十三日

這是前輩那個時期的設計說明,大家可以對照一下自己做的設計說明,找找差距,取其精華學習一下。

張仃等人在6月15日也提交了他們的修改方案,天安門從斜透視改為正立面,但時間匆忙,立面上畫了10開間(中間1間,左側4間,右側5間)。

其設計說明書如下:

國徽應徵圖案設計含義:

一、紅色齒輪、金色嘉禾、象徵工農聯盟。齒輪上方,置五角金星(本文作者評註:是「五角金星」,不是「五星」——五顆星),象徵工人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二、齒輪嘉禾下方結以紅帶,像征全國人民大團結,國家富強康樂。

三、天安門——富有革命歷史意義的代表性建築物,是我五千年文化,偉大、堅強、英雄祖國的象徵(本文作者評註:未見五四運動、新中國成立的話)。

附設計人意見書

在國徽草案設計過程中,因清華大學梁思成諸先生亦在進行設計,為互相充實設計內容與表現形式,故一度交換意見,對梁先生之設計理想,頗表欽佩,我們的設計接受了梁先生很多寶貴意見,但與梁先生意見相左部分,仍加保留,故附上意見書,作為補充說明:

一、關於主題處理問題:

梁先生認為:天安門為一建築物,不宜作為國徽中構成物,圖式化有困難,宜力避畫成一張風景畫片,要變成次要裝飾。

設計人認為:齒輪、嘉禾、天安門,均為圖案主要構成部分,尤宜以天安門為主體,即使畫成風景畫亦無妨(世界各國國徽中畫地理特徵的風景畫是很多的)不能因形式而害主題。

二、關於寫實手法問題:

梁先生認為:國徽造型最好更富圖式化、裝飾風,寫實易於庸俗。

設計人認為:自然形態的事物,必須經過加工、才能變成藝術品。但加工過分或不適當,不但沒有強調自然事物的本質,反而改變了它的面貌,譬如群眾要求的嘉禾式樣是非常現實的,又非常富於理想的,金光閃閃,顆粒累累,倘僅從形式上追求,無論自出漢磚也好,魏造象也好,不能滿足廣大人民美感上的要求的,寫實是通俗的,但並不是庸俗的。

三、關於承繼美術歷史傳統問題:

梁先生認為:國徽圖案應繼承美術上歷史傳統,多採用民族形式。

設計人認為:梁先生精神是好的,但繼承美術上歷史傳統,應該是有批判的,我們應該承繼能服務人民的部分,批判反人民的部分,這是原則。更重要的:不是一味模仿古人,無原則歌傾古人,而是「推陳出新」。

梁先生認為:國徽中彩帶仿六朝石刻為高古,唐代就火氣重了。

設計人認為:六朝的,唐的石刻造型都可取法,看用於什麼場合,有些六朝石刻佛像彩帶,表現靜止,確是精構,倘用在國徽中,就太靜止了,而唐之吳帶是運動的,所謂「吳帶當風」,國徽彩帶採用這樣精神,正適應革命人民奔放感情的要求。

四、關於色彩運用問題:

北京朱牆、黃瓦、青天,為世界都城中獨有之風貌,莊嚴華麗,故草案中色彩,主要采朱、金(同黃)、青三色,此亦為中國民族色彩,但一般知識分子因受資本主義教育,或受近世文人畫影響,多厭此對比強烈色彩,認為「不雅」(尤其厭群青色,但不可改為西洋普藍,及孔雀藍,否則中國氣味全失,且與朱金不和)。實則文人畫未發展之前,國畫一向重金、朱,敦煌唐畫,再早漢畫,均是如此,更重要的是廣大人民,至今仍熱愛此豐富強烈的色彩,其次非有強烈色彩,不適合裝飾於中國建築上,倘一味強調「調和」,適應書齋趣味,一經高懸、則黯然無光,因之不能使國徽產生壯麗堂皇印象。

設  計  者:張 仃

提供技術意見者:張光宇 周令釗

助 理 繪 畫 者:曹肇基

通  訊  處:中央美術學院

一九五零年六月十五日

6月17日清華大學營建系國徽設計小組在梁思成、林徽音的領導下提交了設計方案和《國徽設計說明書》。

國徽設計說明書

設計人:國立清華大學營建學系

一、我們的了解是:

國徽不是尋常的圖案花紋,它的內容的題材,除象徵的幾何形外,雖然也可以採用任何實物的形象,但在處理方法上,是要強調這實物的象徵意義的。所以不注重寫實,而注重實物的形象的簡單輪廓,強調它的含義而象徵化。

它的整體,無論是幾件象徵的實物,或幾何形線紋的綜合,必須組成一個容易辨認的、明確的形狀。

這次的設計是以全國委員會國徽小組討論所決定採用天安門為國徽主要內容之一而設計的。因為天安門實際上是一個龐大的建築物,而它前面還有石橋、華表等許多複雜的實物,所以處理它的技術很需要考慮,掌握象徵化的原則,必然:

(一)極力避免畫面化,不要使它成為一幅風景畫,這就要避免深度透視的應用,並避免寫真的色彩。

(二)一切需圖案化、象徵化。象徵主題內容的天安門,同其他象徵的實物的畫法的繁簡必須約略相同,相互組成一個圖案。

二、這個圖案的象徵意義

圖案內以國旗上的金色五星和天安門為主要內容。五星象徵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全國人民的大團結;天安門象徵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源地,與在此宣告誕生的新中國(本文作者評註:是清華的設計說明這麼說的,而張仃的設計說明沒有如此說,怎麼幾十年後,被張仃給顛倒過來了)。以革命的紅色作為天空,象徵無數先烈的流血犧牲。底下正中為一個完整的齒輪,兩旁飾以稻麥(本文作者評註:清華是有稻有麥,而張仃方案只是麥),象徵以工人階級為領導,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以通過齒輪中心的大紅絲結象徵全國人民空前鞏固團結在中國工人階級的周圍。就這樣,以五種簡單實物的形象,藉紅色絲結的聯繫,組成一個新中國的國徽。

在處理方法上,強調五星與天安門在比例上的關係,是因為這樣可以給人強烈的新中國的印象,收到全面含義的效果,為了同一原因,用純金色浮雕的手法,處理天安門,省略了繁瑣的細節與色彩,為使天安門象徵化,而更適合於國徽的體裁。

紅色描金,是中國民族形式的表現手法,兼有華麗與莊嚴的效果,採用作為國徽的色彩,是為中國勞動人民所愛好,並能代表中國藝術精神的。

一九五零年六月十七日

1950年6月2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此時正在召開,全委會在6月20日召開國徽審查會議,周恩來總理和到會成員進行了評審。

最後清華大學營建系設計的第二圖當選。

清華營建系國徽設計組第二天趕製了一個向政協大會展示的國徽圖案:

1950年6月21日,清華營建系國徽圖案

在圖案下方用隸書書寫:

國徽圖案說明

一、形態和色彩符合徵求條例國徽須莊嚴而富麗的規定。

二、以國旗和天安門為主要內容,國旗不但表示革命和工人階級領導政權的意義,亦可省寫國名。天安門則象徵「五四運動」的發源地和在此宣告誕生的新中國。合於條例「中國特徵」的規定。

三、以齒輪和麥稻象徵工農,麥稻並用,亦寓地廣物博的意義,以綬帶緊結齒輪和麥稻象徵工農聯盟。

1950年6月23日,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毛澤東主席主持通過決議,同意國徽審查組的報告和所報送的國徽圖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在1950年9月20日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GB 15093-2008 國徽》規定了國徽的樣式、材質及色彩。

尺寸坐標圖

方格墨線圖

本文內容來自《梁思成、林徽音與國徽設計》作者:秦佑國,零設計(designil)編輯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易 的精彩文章:

央視:宜興女孩揭秘紫砂行業「規則」,常喝茶的人一定得知道!
成人漫畫,慎入

TAG:書法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