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李嘉誠一頓飯花費1000萬:養生的最高境界是慈悲

李嘉誠一頓飯花費1000萬:養生的最高境界是慈悲

作者:洞見Neo

仁者多壽,善者多康,養生就是慈悲。

——心靈雞湯吧

孔子在《中庸》中說:「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壽。」

現代人在養生之道上孜孜不倦,無所不用,卻忘記了老祖宗的教誨:

仁者養心,一個人愈是心懷慈悲,愈是心寬體胖(pán),福壽安康。

01

深水埗,被稱作港片里的舊時光。這裡是最具港味、也是最著名的貧民區。

置身其中,你會發現TVB里那些身體年邁、走路都搖搖晃晃的撿垃圾的阿公阿婆,不是屏幕中的影像,而是現實中的日常。

年初的某一天,深水埗的一家食堂中,一群頭髮花白的長者正要開飯,一位帶著黑框眼鏡、身形矍鑠的90歲老人現身,引來一片騷動。

只見他很自然地坐到老人們的中間,一邊接過工作人員遞過來的午餐,一邊和坐在一旁的老人們談笑風生。

他就是不久前宣布退休的香港首富,李嘉誠。

木耳枸杞煮白菜,榨菜肉絲燉豆腐……

簡簡單單的幾碟小菜,李嘉誠卻吃得乾乾淨淨。

而這些蔬菜肉類,你可能想像不到,它們全是超市裡回收的剩菜。

這樣的食物,莫說豪門之家,就算是普通家庭,都會扔到垃圾桶。

但首富先生不僅吃得異常開心,臨走時,還花了1000萬「買單」。

這家食堂,是免費的公益組織。

在一般人看來,李嘉誠退休後肯定會找一個風水寶地好好頤養天年。

但這位老人卻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養生的最高境界,是慈悲。

李嘉誠在接受《亞洲周刊》採訪時談及關於長壽和快樂的話題時,說過這樣一段話:

「在一個人的生命中,最要緊的是內心的快樂。一個人有了衣食住行這個條件之後,應該對社會多一點關懷,或者說義務,或者說責任。」

在記者追問他的慈善事業時。

這位一向溫和的老人卻一再強調:「不是慈善,是公益事業。說是慈善事業對那個接受捐贈的人不太好。」

李嘉誠始終緊守住心底的那份慈悲,在公益事業上親力親為。

他說:「拿錢出來可以說簡單,但付出時間去做了,這個不簡單。幾十年來,我都是夜以繼日地做,一天工作十六、七個小時。不停地,馬不停蹄地在做,晚上到凌晨兩三點都是在做。」

為此,家人常常於心不忍,規勸他多休息,尤其是年事已高之後。

但是,李嘉誠的身體不僅沒有因此而累倒,反而從中獲得了內心的快樂,充滿了活力。

醫學家指出,樂觀的精神狀態,能極大地活躍人體內的免疫系統,使身體抗病能力大大增強,有利於防病治病。

所以,擁有一顆慈悲的心,能夠使人感到快樂。而快樂能使人遠離疾病,使人長壽,是健康的源泉。

最好的養生,是養心。

一個人如果活得很好,不一定是擁有多少物質財富,而是因為內心的慈悲和富足。

02

《黃帝內經》有言:「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者,「德全而不危」。

在中國,邵逸夫並非最有錢的人,但是說起長壽和慈善,卻是首屈一指。

有人說,邵逸夫的樂善好施與他三哥邵山客客死異鄉有關。

1983年,邵逸夫的三哥邵山客中風,陷入昏迷。

因為邵山客在新加坡對員工吝嗇,很少參加公益慈善,在當地口碑很不好,所以身患重病也很少有旁人關心。

即使家人請來最好的醫生,使用最好的藥物治療,也沒能挽回性命。

邵逸夫睹物關情,感嘆人生匆匆,縱然有萬千財富,卻難換回一個人的健康和幸福。

邵逸夫不想步三哥後塵。

1985年1月,也就是邵山客去世前兩個月,邵逸夫以邵氏基金會的名義宣布捐出1.06億港元,作慈善用途。其中730萬港元用來資助香港的大學和醫院。

邵逸夫說:「一個企業家最高的境界是慈善家。」

他篤信,「大丈夫貴兼濟,豈獨善一身。」

邵逸夫連續19年為大陸大、中、小學教育項目做大筆捐款,累計捐贈33億港元,受惠學校遍及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

在中國,有誰沒在自己的家鄉見過一座「逸夫樓」呢?

唐代名醫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說道:

「夫養性者,性自為善……性既自善,內外百病皆悉不生,禍亂災害亦無由作,此養性之大徑也。」

孫思邈還說:「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

意思是說,不講究品德修養,即便服用靈丹瓊漿,對延年益壽也無濟於事。

歷代養生家強調:養生必須與道德修養相協調。

一個心懷慈悲之人,他們以愛待人,寬容仁厚,不役於物,也不傷於物,不憂不懼,所以能夠長壽。

邵逸夫和妻子方逸華出席TVB台慶晚會

邵逸夫在鼎盛時期個人家產超過200億港元,但是臨終前他卻將百億家產全部貢獻給了公益事業。

他說:「我的財富取之於民眾,應用回到民眾。」

人一旦擁有了慈悲心,就懂得感恩,他們謙卑地面對整個世界,內心沒有貪婪鬱結,自然活得通透自在。

這也許就是邵逸夫這位百歲老人給予世人的啟示:仁者多壽,善者多康。

03

晚年的楊絳先生曾說:「當今之世,人性中的靈性良心,迷濛在煙雨雲霧間。頭腦的智力愈強,愈會自欺欺人。」

這位活了105歲的世紀老人,至始至終都滿懷慈悲,行走在世間。

楊絳先生的晚輩付研女士,曾說起過自己探望晚年的楊絳先生的故事。

她的家從沒裝修過,布置極其簡單。每次去拜年,總能看見她穿著幾年前已故親家母送給她的毛衣,袖子補了很多補丁,儉樸卻也整潔。

有人會問,錢鍾書和楊絳著作等身,為何會如此「貧窮」?

答案很簡單。

當年錢鍾書去世後,楊絳以全家三人的名義,將高達800多萬元的稿費和版稅全部捐給母校清華大學,設立了「好讀書」獎學金,幫助貧困的學子,自己什麼都不要。

後來,他更是將自己翻譯書籍、出版圖書所獲的絕大多數收入全部捐獻給了貧困學生。

付研說:「當時楊絳不僅要承受親人離世的痛苦,還要抗衡市儈們對錢鍾書名氣的利用。一般人身體恐怕早就被拖垮。」

但是每次和楊絳聊天,她總會被她的善良所浸染。

在這浮華的世界,這種純樸,這種奉獻和真摯的愛,讓她從楊絳身上看到了一種生命的活力。

王臣在 《認真地年輕,優雅地老去:楊絳傳》中寫道:

「一百年的光陰凝聚在楊絳的身上,反射出的儘是溫和與從容、優雅與淡定。走過萬水千山,走過荊棘沼澤,走過無盡的哀慟與苦悶,她回身再看,滿面慈悲。」

人有了慈悲之心,就會變得善良。人一善良,心就豁達。

心寬一寸,病退一丈。

表面上看楊絳先生遠離繁華,失去了太多物質生活的享受,但是正因為如此她才能夠安然自若地度過自己的晚年歲月。

晉代著名養生家葛洪云:「常其寬泰自居,恬惔自守,則身安靜,災害不幹。」

現代醫學認為人是大腦皮層統率的完善生物體,因此,心理因素對人的健康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個擁有慈悲心的人,必定心胸廣闊,心態坦然,能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

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養生也是如此。

要想內部堡壘堅固,我們就要擁有一顆慈悲之心,你的慈悲之心有多大,你的保壘就有多堅固。

張載說過:「仁者壽,寂靜而長期,壽之象也。」

心底無私天地寬,養生的最高境界是慈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靈雞湯 的精彩文章:

早安心語:有一種努力叫:靠自己!
早安心語:春花,秋月,夏日,冬雪。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TAG:心靈雞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