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隋唐五代印印經典分析,朱文印的最高典範之博大精深

隋唐五代印印經典分析,朱文印的最高典範之博大精深

隋唐五代印印經典分析,朱文印的最高典範之博大精深

隋唐印式作為朱文印的最高典範,博大精深,風格多樣。自南北朝發端,經過隋代的整合,到唐朝達到了鼎盛。官印嚴整寬博,上承南齊「永興郡印」,一路蟠繞,筆畫不顧一切的擴展、延伸;私印順應書畫鑒藏的需要,鑄造出了作為篆刻藝術萌芽的元朱印一類作品,給趙孟頫等創作元朱文提供了範本。

根據印文不同的生長狀態,隋唐印式呈現出了多樣的面貌:有的端莊嚴整,印文結體自然平正,安詳穩妥,體現出了朱文對白文漢印的追摹;有的空靈悠遠,排布方式更接近於先秦古璽,大開大合,生動活潑;有的層疊迷離,扭動的線條勻稱地交織在印面,造成紛繁複雜的紋理,啟發了宋以後的九疊篆官印。

隋唐印章的製作方式大致可分為鑄鑿和焊接。鑄印印風,能於渾厚蒼茫中見精微,流動中見遲澀朴茂,有水墨淋漓之趣。焊接印又稱「蟠條印」,是先鑄好印體,印面內凹成腔,再根據文字造型蟠繞焊接在印腔內而成。其製作便捷,是隋唐印章的常規作法。線條雅潔勁挺,交接富有變化,呈現出悠遠詭奇的藝術效果,剛健而不失婀娜。

印面逐漸變大,小篆取代了繆篆,白文變為朱文,焊接、蟠繞致使線條重組、扭曲、變形,加之日久年深的誘蝕殘損,幻化出了一個魂奇、神秘的朱白視界,成就了隋唐印式的千姿百態,為印學史鑄造了新的輝煌。

永興郡印

隋唐五代印印經典分析,朱文印的最高典範之博大精深

此印是南朝官印,開啟了隋唐官印的先聲。線性十足、蜿蜒盤屈,在潔凈的世界裡,心情地延伸、擴散,觸及到每一個角落,展示自身優美的體態,婉轉流美。四字對角呼應,「永 印」詼諧,「興郡」祥和,既展示了單字的為所欲為,又諧和了整體的親密無間。如此境界,通情達理!

右一羽開府印

隋唐五代印印經典分析,朱文印的最高典範之博大精深

此印雖是盤繞而成,卻極具書寫意味,布局疏密有致,收放開合視整體需要,多有妙造。六字對角呼應,字組優美。分朱布白,手法嫻熟,有碑版、金石意趣,又兼具書寫之美。因銅質的鏽蝕斑駁,邊線凹凸扭曲,使線條更遲澀凝鍊,極見溫婉纏綿。

廣納府印

隋唐五代印印經典分析,朱文印的最高典範之博大精深

該印營造出了嫻散隨意、自由自在的場面。以蟠條纏繞出了當時的篆書時尚,具有漢唐篆書的風神,而更見活潑自由, 極富書寫意味。線條凝鍊渾樸,形態溫婉,少了正襟危坐的虛假作風,亦沒有後世工穩印風易犯的矯揉造作和布如運算元的毛病,多了一份從容,展示了心靈的律動。

觀陽縣印

隋唐五代印印經典分析,朱文印的最高典範之博大精深

以單個字元為單元來安排空間的疏密變化,極意展示文字的魅力,線條舒展的酣暢,結構顧盼多姿。密集的線條里包容了許多細微的變化,將印面的結構與靈動的字元統一在嫻雅的氛圍中,凸顯出獨特的意韻,開啟了後期流派印的溫婉典雅之風。

桑乾鎮印

隋唐五代印印經典分析,朱文印的最高典範之博大精深

造化神工將原本繁密如織的圖象,殘損、幻化成此。空白處幽遠渺茫,給人以無盡的遐想!婉轉盤曲的長線,有序地排疊在一起,完成了對空間的整理,使其渾然有象。雖形狀各異,卻能流動四方。而幽深的留白又如五湖四海,一片汪洋,與漂浮其上的紅線一起,蕩漾開來,游向遠方,自在消遙。

崇信府印

隋唐五代印印經典分析,朱文印的最高典範之博大精深

筆畫殘損,使留白增多,空靈閑散,文字跌宕欹側,有先秦古璽意趣。而銅銹漫漶殘蝕,又使圖象具磚瓦文的渾樸天成。時間的侵蝕,使形態不復原樣,邊界也被打開了,後面會怎樣,令人無法預測。走進迷宮一樣的內里,伴隨著殘存的痕迹,讓美妙的感覺盡情生長。

千牛府印

隋唐五代印印經典分析,朱文印的最高典範之博大精深

該印空靈簡約,排線舒緩,所有運動和結構的細節中都散發出輕鬆、稚拙的氣息。盤曲蜿蜒的線條流淌出詩一樣的情思,凝固成畫意。體勢婀娜,形態不一,利用部分結構的移位來造成奇險的構圖。線條的殘蝕,使文字造形陌生奇異,面目一新。對角呼應,又穿插鐠落,構築成一個生拙動蕩的緊密整體。

右武衛右十八車騎印

隋唐五代印印經典分析,朱文印的最高典範之博大精深

此印排線緊密,穿插組合成了陌生詭異的字組,消解了單字的獨立品格,隨之而來的是繽紛異樣的整體感受。線條有如屈鐵,繁複得密不透風;筆線盡情遊走,交接出有意味的陌生形狀,虛幻迷離。銅條的幾處四陷、殘損,是鬼斧神工,使全局疏密有致,跌宕錯落而靈動多姿,具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

中書省之印

隋唐五代印印經典分析,朱文印的最高典範之博大精深

此印具大唐氣象,雄渾樸茂,大氣磅礴。澆鑄而成的疆域,在內部展示著自身的豐富多彩。圓渾的筆觸在擴展延伸中滋生出遒勁剛強的身姿,卻能優遊不迫,分割出諸多美妙的空間,能體形寬博,尤其顯示出古藤般的強韌。

唐安縣印

隋唐五代印印經典分析,朱文印的最高典範之博大精深

銅條在排疊、盤屈中延伸了橫向態勢,使雄渾的線條有了飄動的意味。扁平的體形結合了鏽蝕的質感,讓文字更具妖嬈,亦莊亦諧。線條肆意生長,繚繞其間,使內部生機勃發, 極見生命律動。

會稽縣印

隋唐五代印印經典分析,朱文印的最高典範之博大精深

該印以蟠條圍成,信手拈來,文字亦莊亦諧,妙趣天然。篆隸書流轉裝飾的風神躍然其上,而局部或為楷法,或為大篆金文,隨意構築,得大自在。雖是銅片焊接而成,卻極具書寫意味,線條彈性十足,造型生動活潑。視線一旦停留,便隨之進入一個明凈祥和的境界,紅線優遊不迫,白地悠遠空靈,心在其中,流連忘返。

金山縣印

隋唐五代印印經典分析,朱文印的最高典範之博大精深

四字純用銅片盤繞而成,遇有支筆,再用短線接連而上。此唐官印取長補短之法,使篆書造型鮮活而又陌生,營造稚拙有趣的畫面。布局上松下緊搶佔左下角,使右上、右下虛空一片,疏密有致、極見情性。「金」字上頭飾筆,自信而不失優雅;「山」字擺動,舒展自身,活躍了整體。

都亭新驛朱記

隋唐五代印印經典分析,朱文印的最高典範之博大精深

六字錯落起伏,收放有度,展示出了篆書獨特的風神。局部字元兼具三代金文意趣,高古樸拙,以之構築整體,則騰挪有致,瑰麗異常了。製作手法的特殊性,使纏綿繚繞的銅線更容易構築圓渾飽滿的意象,將蟠條印的美感傳達得淋漓盡致。

立馬第四都記

隋唐五代印印經典分析,朱文印的最高典範之博大精深

此印利用簡單的字元單元,構築出迷幻神奇的朱白世界。時間滋生了銅銹,使不可能的成為可能。左右逢源,合成一家,又刪繁就簡,使文字走出自身,遠離過去,展現出新的風采。該印有先秦古璽跌宕起伏、幽遠空靈之妙,橫勢極強,殘蝕的筆線積蓄了一股力量,向外、向里擴張,隨時準備撐破邊界。

潁川圖書

隋唐五代印印經典分析,朱文印的最高典範之博大精深

該印方圓兼備,形狀詭奇。「潁、川、書」三字圓轉、婀娜,筆勢相互往來,彼此照應。「圖」字雖與主流極不和諧,卻呼應了邊界的方正,雖弧傲倔強,卻也體現出了合理性。尤其是與另外三字的柔美形成了衝突,產生了張力,實功不可沒。長線殘碎成點,使內部更見豐富迷離了。

永安都虞侯記

隋唐五代印印經典分析,朱文印的最高典範之博大精深

此印雖是五代產物,卻極具金文意趣,渾然有象,生機盎然。六字排列自然大方,有書寫意味。以漢碑額篆書似的排疊蔓延,構築出了金文的意象,使文字產生了遊走的感覺。朱白相互驅遣,婉轉的留白與凝鍊生拙的紅線相映成趣,宛若天邊的流雲,時卷時舒。

開山寺記

隋唐五代印印經典分析,朱文印的最高典範之博大精深

此印是唐代寺院用印,以銅條蟠繞焊接成字。全印線性鬆弛,如以筆漫步,著手成春。字法因蟠繞而生奇異之象,如「開」字結構因銅條粗細變化而重組,宛如京戲臉譜;「寺」 字上部舛誤,以「止」為「之」,下部簡省,以「又」為 「寸」。此一變,使平常易識之字化為詭異之象,為印面平添頓挫。底邊缺失,氣象開張,天作之合。

汗赭

隋唐五代印印經典分析,朱文印的最高典範之博大精深

此印鐵質,形體巨大卻朽爛泰半,所幸印面尚好,使我們得以窺見唐人楷書印章之一斑。兩字筆畫上少下多,結字則上疏下密,使得疏者更疏、密者更密,此人工之法。現存印面上,「赭」字殘損嚴重於「汗」,這使得「汗」字疏而實,「赭」字密而虛,疏密關係在筆畫虛實上實現了互換,此天工之法。天人合一,遂有此佳作!

轉載聲明:本文轉載自「篆刻小站」,搜索「wenbaozai365」即可關注。

業務聯繫電話:15899791715(可加微信)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台————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台。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書法網 的精彩文章:

名家臨帖|衛俊秀臨鄭道昭摩崖

TAG:中國書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