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場27年前的戰爭深深震驚了解放軍!其實美國差點栽了大跟頭

這場27年前的戰爭深深震驚了解放軍!其實美國差點栽了大跟頭

原標題:這場27年前的戰爭深深震驚了解放軍!其實美國差點栽了大跟頭


1991年的海灣戰爭,曾經深深震撼了解放軍,對我國軍事界產生過巨大影響。海灣戰爭後我軍現代化建設水平突飛猛進,今天的中國軍隊武器裝備發展迅猛,可以說和海灣戰爭對解放軍的「刺激」是分不開的。

然而,在幾乎不假思索完全將海灣戰爭的美軍作為正面案例學習了近30年的今天,在我軍惡補基礎,軍事技術、裝備水平都達到了一個新高度的今天,也是時候糾正一些海灣戰爭帶來的錯誤觀念了。

這種錯誤觀念主要有兩點:一是唯武器技術論,二是極度迷信美軍。

海灣戰爭完全是一場「一邊倒」的戰爭,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依仗高技術兵器的絕對優勢,以極微小的傷亡擊潰號稱百萬大軍的伊拉克軍隊。可是偏偏在這麼一場「一邊倒」的戰爭中,處在絕對劣勢、被壓得抬不起頭的伊拉克軍隊竟然絕地反擊,讓美軍差點「陰溝翻船」。

美軍究竟為什麼在如此「順風局」中遇險?此戰對於今天的解放軍來說有著怎樣的啟示?庫叔就來講一講。


文 | 王正興 瞭望智庫特約軍事觀察員


編輯 | 黃俊峰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1


被逼到牆角的薩達姆在想什麼?


當時手握百萬軍隊、上萬輛坦克裝甲車輛的薩達姆,怎麼就輸得這麼慘?


戰前,薩達姆對多國聯軍強大的空中力量做出了錯誤的估計,他認為:


「空中力量不可能決定地面戰爭,這是經過所有常規戰爭和解放戰爭證明的規律。」


後來的戰事發展,讓這句話成為了笑柄。


但你可能不知道,美國名將、在朝鮮戰場改變「聯合國軍」命運的李奇微,曾經說過幾乎相同的話:


「那些遠離戰場的人總是想藉助海上封鎖和飽和轟炸這類省錢省力的辦法解決問題。但是打過仗的人都知道,海空軍固然很重要,但只有地面戰鬥才能消滅敵武裝力量。」


——馬修·邦克·李奇微(Matthew Bunker Ridgway)《朝鮮戰爭回憶錄》


李奇微


同樣的話,效用卻截然不同。背後是時代的巨大差異,武器裝備條件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戰爭的影響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如果給薩達姆的話加一個定語——「在均勢時」,空中力量是不可能決定地面戰爭的,這話也許依然成立。


但新的戰爭時代根本不會給他「均勢」的機會,薩達姆忽略了兩個因素:


其一,他處於完全的劣勢,尤其是在電子對抗中毫無還手之力,根本沒有任何一點機會與多國聯軍爭奪制空權;


其二,精準彈藥出現後,空中力量的打擊能力已經今非昔比,作戰飛機的作戰效能大大加強,過去的經驗套用到現在已然不適用。



從美海軍航母上起飛的F-14戰鬥機參與空襲


這也是為什麼伊拉克在對美軍優勢空軍的大規模空襲早有預判、而且自身也具備不俗的空軍與防空力量的情況下,仍然被徹底擊垮。

伊拉克方面沒有想到自己和美國人的實力差距大到如此程度,他們以為自己的一體化防空體系可以頂住多國聯軍的空襲,對方的大規模空襲至多只能持續7天。然而電子空間的失衡使伊拉克毫無還手之力。


拉開戰爭序幕的,不是火力準備,而是「電磁準備」。這完全超乎伊拉克人的想像。在開戰前9小時,多國聯軍的電子干擾達到最高強度,伊拉克作戰體系徹底成為瞎子。隨即,在強大的電子攻擊掩護下,多國聯軍上千架飛機從容進入伊拉克領空,肆無忌憚地狂轟濫炸。伊拉克空有數百架先進的作戰飛機、幾百枚精確制導的防空導彈和幾千門高炮,但在失去「電磁權」後,已經無法發揮作戰效能。



未及起飛便被摧毀在地面上的伊空軍米格-29戰鬥機


這充分說明了,在現代戰爭中,如果在第一波次的信息戰和電磁戰中敗下陣來,哪怕有紙面實力再強大的其他武器裝備,很可能也會完全喪失作戰主動權。沒有在信息、電磁作戰中與敵形成均勢的能力,整個戰場的「均勢」只能是幻想。


因此,在一夜之間喪失電磁權後,薩達姆發現其軍隊只能被動挨打。多國聯軍的空中力量像在自己家裡一樣,進行著一場又一場「演習」,整個戰爭期間發動空中對地攻擊多達109876架次。在第一周完全解除伊拉克防空力量的零星抵抗後,多國聯軍開始對伊拉克作戰體系中每一個部分展開打擊。從1月24日起,伊拉克地面機械化部隊也開始遭受多國聯軍的飽和攻擊,僅B-52和F-16就以每天400多架次對伊拉克陸軍進行狂轟濫炸。


在這種情況下,只要多國聯軍的空中打擊持續下去,僅憑空襲就已經可以完全摧毀伊拉克軍隊。擺在薩達姆面前的就只剩下兩個選擇:一、投降。二、拚死一搏。以薩達姆的個性必然選擇後者,而他現在能夠指望的也只有伊拉克陸軍了。


已經被逼到牆角的薩達姆,只能使用陸軍和多國聯軍陸海空天聯合部隊進行一次較量。這是一個無奈之舉,但是如果不想輸掉戰爭,這是唯一的辦法。薩達姆希望押寶唯一尚有一戰之力的陸軍進行一次反擊,把多國聯軍從天上「拉下來」,迫使其在地面和他交戰。



薩達姆做好了戰鬥準備

而伊拉克軍隊的指揮官能力素質也還是相當強的,畢竟經歷了多年的戰爭考驗。接下來他們將向世人展示,一支完全處於劣勢,甚至可以說是處於絕境的軍隊如何向技術優勢之強敵發動反擊。


2


薩達姆打算在這個小城絕地反擊


開戰前雙方地面部隊部署如下:


伊拉克方面,把伊(拉克)科(威特)戰區分為三線:


第一線有3個軍,包含18個步兵師和5個重型師,其中第3軍部署在科沙邊境東段,第4軍在科沙(特阿拉伯)邊境的西段,第7軍在伊沙邊境東段;


第二線有第2軍和「傑哈德」裝甲軍,包含9個步兵師和4個重型師,步兵師主要在科威特城區和沿海防登陸,重型師為戰術預備隊;


第三線有「共和國衛隊」2個軍,擔任戰略預備隊。



多國聯軍方面,為左、中、右橫向部署:

左翼是阿拉伯北線聯合部隊,下轄埃及第3機械化步兵師、第4裝甲師,敘利亞第9裝甲師,2個沙烏地阿拉伯旅和2個科威特旅,沿科沙邊境西端到「肘部」和「根部」的拐點展開。


中路是美第1陸戰遠征部隊,下轄第1陸戰師、第2陸戰師,第3陸戰師航空聯隊,第1部隊勤務支援大隊,第5陸戰遠征旅,第2裝甲師第1旅,沿瓦夫臘以西科沙邊境「肘部」展開。其配置為前輕後重,以小部隊在前警戒,主力在後。其中第2陸戰師第2輕型裝甲步兵營在瓦夫臘以南的2號哨所,第1陸戰師「謝潑德」特遣隊的輕型裝甲步兵營在以西的4號和6號哨所。


右翼是阿拉伯東線聯合部隊,在海夫吉向西至瓦夫臘大約40公里正面為分三個防區,具體部署為:東段第1防區寬10公里,由阿布?塔貝爾特遣隊負責(沙特第2機械化旅和1個卡達機械化步兵營);中段第2防區寬15公里,由奧斯曼特遣隊負責(沙特第8機械化旅和1個科威特機械化步兵連);西段第3防區由奧馬爾特遣隊負責(沙特第10機械化旅和1個阿曼步兵營)。每個特遣隊都以1個營的兵力前置警戒,主力在後。在海夫吉城以南10公里的沿海地帶還部署塔里克特遣隊(2個沙特海軍陸戰隊營、1個摩洛哥步兵團、1個塞內加爾步兵營)。另有1個卡達機械化步兵營和1個阿聯酋步兵營為預備隊。


另外,美第1陸戰遠征部隊可以動用的空中力量有:60架AV-8B(「鷂」式)、78架F/A-18、40架AH-1武裝直升機,除了39架F/A-18交給聯合部隊空中力量司令部指揮,其餘都由美軍自己掌控。同時,可以通過美軍戰術空軍控制中心要求聯合部隊空中力量司令部派出更多戰機進行支援。


美軍中央陸軍主力第7裝甲軍和第18空降軍以預備隊的名義部署在二線,按照計劃他們將在開戰後向伊沙邊境移動。



海灣戰場上集結的「鷂」式戰機編隊


可見,多國聯軍左右翼都是戰鬥力相對較弱的阿拉伯聯軍。而右翼的聯軍位置相對靠後,伊拉克軍隊在這一側已經形成了一個突出部,如果能從這裡突破,就可能威脅多國聯軍縱深。


這一側沿海有一座小城海夫吉(沙特境內),距離科沙邊界只有15公里,處於伊軍遠程火炮的射程之內。雖然此時海夫吉已是一座空城,但是穿過該城的高速公路,將科威特和沙特、巴林、卡達、阿聯酋、以及阿曼連接在一起,公路沿途遍布油井、輸油管道、裝載港口,正是海灣國家最富饒的地區。一旦能進奪海夫吉,伊拉克軍隊將對這一地區形成嚴重威脅。因此,這座小城無論對伊拉克還是聯軍國家來說,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海夫吉一線由阿拉伯東線聯合部隊防守,在薩達姆眼中,這正是多國部隊作戰體系中的薄弱環節,他相信伊拉克軍隊與他們交戰有相當的獲勝把握。而這裡的攻勢一旦形成突破,將嚴重威脅美第1陸戰遠征部隊側後,有較大可能將多國部隊的地面力量提前拖入地面戰鬥中,以打亂美國的戰爭部署。


圖中灰色區域為海夫吉,可以看到從科威特通向沙特的交通線穿城而過


所以,薩達姆將目標選定在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邊境的小城海夫吉,希望通過對海夫吉的反擊作戰,在陸戰中對多國部隊造成一定的傷亡甚至俘虜其部分官兵,利用對方對官兵生命安全的關注,增加自己討價還價的籌碼。


3


擺在伊拉克指揮官面前的三大難題


薩達姆命令第3軍軍長沙拉赫?阿德巴?馬哈茂德中將制定作戰計劃,指揮此次作戰。


這位對我們中國人來說名不見經傳的伊拉克將軍,彼時的他要解決三個問題:

1、怎麼避過多國聯軍的偵察。

2、如何形成突破。

3、如何利用形成的突破。

第一個問題,解決的關鍵在於如何騙過美國人的偵察力量。


海灣戰爭期間,美軍動用了70多顆軍用衛星,其中偵察衛星20多顆;另有E-3A預警指揮機、E-2C預警指揮機,特別還有當時最先進的E-8A聯合星戰場監控飛機;還有U-2R、TR-1A、EC-130H、EC-135、EA-6B、EF-111A、RF-4C等飛機,組成高、中、低空立體偵察網,輪流或多架同時升空,對伊拉克及周圍地區進行監控。


由於伊拉克軍隊已經喪失了偵察能力,因此必須考慮到自己的行動是處在美軍的完全監視之下。

在這種「天羅地網」之下,要進行欺敵行動,難度之高可想而知。


而且,按照「沙漠風暴」的計劃,多國聯軍地面戰役準備工作正在全面展開,美中央總部陸軍主力——第7裝甲軍和第18空降軍,正在向其左翼(即西側)轉移。6.4萬輛車輛正沿著沙特北部邊境東西方向的公路,晝夜不停地運輸25萬大軍和作戰物資。因為此舉關係到地面戰鬥的成敗,多國聯軍極為重視,其偵察力量時刻不停監視瓦夫臘方向,以防伊拉克軍隊主動進攻。這樣就使得伊拉克軍隊的欺敵行動難上加難。


第二個問題,同樣是個難題。


薩達姆選擇的主要突破方向海夫吉,雖然是座空城,可是從作戰體系的角度來看,一點都不「空虛」。因為多國聯軍具有絕對的空中優勢,隨時可以對這一區域進行空中打擊。所以這隻能說看起來是一個空隙。


那麼伊軍如何真正讓這裡的空虛變得實際呢?只有先採取欺敵行動,把能夠覆蓋這一空域的美軍飛機調開。利用其無法在這一空域執行任務的時間差,使用裝甲部隊快速形成突破。



圖為多國聯軍F-15/F-16戰鬥機混合編隊對伊軍實施空中打擊,伊軍必須想法「調虎離山」,才有機會在地面戰中尋求突破


第三個問題,如果伊拉克軍隊能夠解決前兩個問題,在海夫吉形成突破,那就必須在第一時間使用第二梯隊在海夫吉方向利用沿海高速公路對多國聯軍縱深進行快速打擊,威脅敵後方,以求得與多國聯軍形成地面交戰。


綜上所述,擺在伊軍面前的任務,其實就是要欺騙多國部隊,將其注意力和戰力移出海夫吉空域,使己方在此方向形成突破。


如何落實呢?伊軍指揮官馬哈茂德中將的策略是——佯攻。反正一舉一動都在美國人眼皮底下,那就讓你看到我們的佯動,來做出錯誤判斷。伊軍選擇在瓦夫臘方向實施欺敵行動,其目的就是想引導美國人以為他們將從這進攻。

於是,他的作戰計劃是這樣的:


首先以第7師第20機械化旅兩個營,對海夫吉以西80多公里處的美軍4號哨所進行一次佯攻;隨後以第9師第26裝甲旅一個營,對海夫吉以西30多公里美軍2號哨所進行一次佯攻。


通過這兩次佯攻,將美軍空中力量吸引過來,為海夫吉方向突擊創造條件。


隨後,以第5機械化師第15裝甲旅兩個營的兵力對海夫吉進行突擊;同時出動海軍艦艇編隊,運送部隊在海夫吉後方登陸。


按照計劃,進軍海夫吉的同時,伊軍還策划了另兩次佯攻:


在第15裝甲旅行動後,以第1裝甲師一個營對瓦夫臘西北美軍6號哨所進行一次佯攻;其後,再以第3裝甲師一部再次對美軍4號哨所進行佯攻。


這兩次佯攻是為了保障攻擊海夫吉的伊拉克軍隊鞏固陣地以及預備力量從這一方向投入戰鬥——計劃在佯攻後由伊拉克第3軍2個師迅速向海夫吉南下。


可以看到,伊拉克人的計劃是通過兩個波次4次佯攻,全力保障海夫吉方向作戰。因此伊拉克人在佯攻的瓦夫臘方向部署了多達3個師240輛坦克,製造出了強大的假象。


4


美國人被晃了個大跟頭

幾天之中,美軍E-8A飛機接二連三發現伊拉克軍隊活動跡象:


1月22日,美軍發現有超過70輛伊拉克車輛向科沙邊境移動,同時有超過320輛車輛集結在瓦夫臘地區;


3天後,又發現80多輛伊拉克車輛進入瓦夫臘以南;


1月28日,再次發現伊拉克車輛的大規模活動。


而通過其他渠道,美國中央情報局從伊拉克軍方高層獲悉,伊軍有可能在科沙邊境發動大規模襲擊。


E-8A偵察到的大量伊拉克車輛活動,正是伊軍作戰計劃中的佯動。後來的事情也證明,中情局獲得的情報是真實的。但是,當時的美軍卻全然不信。


美軍情報部隊根據伊拉克軍隊在兩伊戰爭中的「規律」,認定其行動不會是發動進攻的跡象。因為伊拉克軍隊在兩伊戰爭中發動進攻,通常是以步兵師佔據防線,以大量炮兵完成火力準備,以裝甲機械化部隊進行突破,然後以最精銳「共和國衛隊」作為預備力量投入戰鬥擴張戰果。而現在完全沒有發現伊拉克軍隊炮兵的集結,特別是沒有發現預備隊「共和國衛隊」的行動。美軍據此經驗,判斷伊拉克不過是虛張聲勢。


伊軍的欺敵行動,也完全成了「媚眼拋給瞎子看」:美軍的確做出了誤判,但不是認為伊軍將在瓦夫臘方向發起大規模進攻,而是認為伊拉克人在哪個方向都不會進攻。


1月29日,按作戰計劃準備在海夫吉後方登陸的伊拉克海軍編隊被英國空軍「美洲虎」攻擊機發現,隨即遭到多國聯軍波斯灣海軍編隊反艦集群攻擊,數艘被擊沉後其餘逃散。第二天,伊拉克海軍再次試圖行動,小編隊再次遭到英美飛機打擊,海上行動宣告失敗。然而,多國聯軍還是沒有把伊拉克海軍的行動和海夫吉聯想在一起。


而在地面上,伊軍開始按部就班其執行其佯攻計劃。


第一次佯攻在1月29日晚開始,大約75輛T-62坦克、BMP步兵戰車和BTR-60輪式裝甲輸送車組成的伊拉克縱隊越過科威特邊陲小鎮瓦夫臘以西27千米處的邊界。20時,美陸戰1師「謝潑德」特遣隊前哨裝甲步兵營偵察排發現伊軍。半小時後,雙方發生交火。美軍觀察哨且戰且退,該裝甲步兵營向前推進迎戰,並呼叫空中支援。


面對真槍實彈的進攻,美國人不信也得信了;而正是因為美軍之前誤判伊拉克軍隊不會發動進攻,反而使得伊軍的佯攻獲得了突然性,顯得更「真」。


美軍未做準備,飛機遲遲未能出現。直到9時30分,海軍陸戰隊AV-8B攻擊機和AH-1武裝直升機首才趕到戰區。11時,F/A-18、A-10、AC-130、F-15E、F-16C等美軍戰機也終於趕來參加戰鬥。在美軍空中力量趕到之後,原來還能與美軍對抗的伊軍裝甲力量幾無還手之力。但是伊軍為了掩護海夫吉的主攻方向,並未退縮,勇敢地與美軍展開對決,雙方激戰7個小時。在黎明前,伊軍丟棄22輛戰車,退出了戰鬥。美軍損失2輛輕型裝甲車,其中1輛還是被自家的A-10飛機誤炸,共計11人喪生。


幾乎同時,當晚21時左右,伊軍由大約40輛T-72、69式坦克以及裝甲車組成的裝甲縱隊越過瓦夫臘以南的沙科邊界。伊軍的坦克縱隊在越過邊界不久即被布置在前線的美軍偵察哨發現,美軍立即作出反應。於是伊軍與守備2號哨所的美軍陸戰2師第2輕型裝甲步兵營發生交戰。23時,美軍F/A-18、A-10、F-15E、AH-1等各型戰機姍姍來遲。此處的伊軍沒有戀戰,戰鬥中損失1輛坦克後,就退回原出發陣地。



海灣戰爭中被擊毀的伊拉克軍坦克


此時美軍一架E-8A剛結束在伊拉克中部的例行巡邏飛行,準備返回沙特空軍基地。在經過科威特上空時,發現伊軍數支營級規模的裝甲縱正急速向南部沙特境內開進。它發現的才是伊軍真正的主攻部隊,然而為時已晚。


伊軍前兩次佯攻還在進行時,29日23時左右,伊軍第5機械化師的兩個營以戰鬥隊形越過海夫吉以北邊界,直撲海夫吉。該縱隊編有40輛左右的BMP-1、BTR步兵戰車及12輛69式中型坦克。海夫吉北部哨所僅有少量沙特士兵,面對伊軍的突然進攻,沙特士兵迅速向東部聯合司令部報告並撤退。接到報告後,沙特軍指揮官哈立德?本?蘇丹?阿薩德親王馬上要求美空軍進行支援,可是這時候美軍戰機都已被伊軍佯攻吸引,飛往2號和4號哨所,哪裡還有力量來支援沙特人。沙特人百般呼叫,空中突擊遲遲不見。


就這樣,伊拉克人的佯攻大獲成功,在擊潰了沙特一個海軍陸戰隊連的阻擊後,輕易佔領海夫吉。見美國人實在靠不住,哈立德決定自己親自前往海夫吉進行偵察,在進行一次突襲抓獲一些俘虜後,沙特軍隊撤退了。



海灣戰爭中的沙特部隊


伊軍為進一步保障海夫吉方向而策劃的第三、四次佯攻也依計而行。


30日凌晨1時,伊軍第1裝甲師一個營向美軍6號哨所的美陸戰1師「謝潑德」特遣隊另一個輕型裝甲步兵營發起佯攻,試圖吸引美空中力量的注意力。在美軍戰機趕到後,這支伊軍迅速撤退了。


30日上午,伊軍第3裝甲師一個營再次對美軍4號哨所發起攻擊,待美軍戰機趕到後,伊軍再次撤退。



直到30日上午這第四次佯攻,加上海夫吉已被伊軍佔領的事實,美軍這才意識到自己犯了大錯。


5


沒有奇蹟


反應過來的美國人立即把大量戰機調往瓦夫臘和海夫吉方向,2個營的伊軍後續部隊在美軍A-10攻擊機的空襲下已經無法接近海夫吉。


海夫吉的丟失大大震驚了多國聯軍,其內部陷入一片爭吵之中:


哈立德親王抱怨美軍戰機遲遲不來;美軍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則說沙特人毫無戰鬥意志,其第2旅居然不能堅持到美軍戰機趕來;沙特國王法赫德大發雷霆,甚至要求美軍出動轟炸機將海夫吉夷為平地。


最終,法赫德接受施瓦茨科普夫的意見,等到第二天美軍戰機能夠前往這一空域再行反擊。



沙烏地阿拉伯前國王法赫德


1月30日下午開始,多國聯軍的空中力量終於大規模出現在海夫吉及以北地區上空。各型飛機對海夫吉和科沙邊境進行了315次空襲,決心先從空中充分打擊伊拉克人後再行反擊,多國聯軍地面部隊甚至暫時撤退20公里,讓空中力量打個夠。


30日夜間,伊拉克第3軍按計劃集結向海夫吉前進的2個師遭到美軍戰機狂轟濫炸,僅3架B-52轟炸機就炸掉伊拉克車輛80多輛。


為了防止伊軍預備隊利用海夫吉投入戰鬥,美軍對伊拉克後方的「共和國衛隊」也毫不留情,在24小時內對其發動350次戰術空襲和B-52的10次轟炸。


在2月1日,對科威特境內伊軍後續部隊的空襲甚至上升到600次。



至今已「年逾六旬」的B-52戰略轟炸機仍在美軍現役


這樣的空中打擊下,伊拉克方面根本無從繼續實施計劃,海夫吉伊軍成為孤軍。


1月30日晚,多國聯軍地面部隊由沙特國民衛隊第2旅和皇家陸軍第8旅發動了一次救援被圍美海軍陸戰隊人員的行動。雖然遭到伊軍反擊,10多輛裝甲車被創,但還是救出了被圍美軍。


31日8時,多國聯軍地面部隊對海夫吉發起反擊。海夫吉的伊拉克軍隊雖然孤立無援,還是奮起抗擊,擊退了聯軍第一次攻擊。隨後,伊軍1個旅試圖南下救援,在多國聯軍地面部隊和能夠實施完全戰場遮斷的空中力量聯合打擊下,根本無法接近,傷亡慘重,被迫撤退。



遭多國聯軍空襲摧毀的伊軍坦克


在擊退伊軍援兵後,多國聯軍地面部隊再次對海夫吉發起進攻。戰至中午,海夫吉伊軍坦克進行了一次勇猛的反擊,但在聯軍的空中打擊面前被迅速瓦解。至15時,海夫吉伊軍已無法進行有組織的抵抗,傍晚時分,美海軍陸戰隊以及沙特、卡達軍隊控制了海夫吉全城。海夫吉伊軍陣亡40人,受傷35人,463人被俘;其他方向伊軍估計超過2000人陣亡。美軍陣亡25人,2人被俘;沙特軍陣亡18人,32人受傷。



描繪海夫吉伊拉克「孤軍」走投無路向美軍投降的畫作


此戰,海夫吉城的伊軍在完全孤立被動的情況下依然進行了頑強的作戰,但是他們根本無法應付對方的空中力量。多國聯軍1224次近距離空中支援中,僅有1架AC-130飛機被SA-7導彈擊落。


這也是整個戰鬥行動的縮影。伊軍雖然在完全失去制電磁權和制空權的情況下,通過出色的佯動欺騙美軍,成功地達成了作戰目標的第一步——攻佔海夫吉。但整個作戰體系的巨大差距決定了,他們仍無法在作戰意圖暴露後的戰鬥中與美軍抗衡。美軍僅僅憑藉空中力量就可以完成對海夫吉、科威特伊軍的打擊。伊軍計劃的下一步永遠都無法實施。


6


勝仗?敗仗?


從海夫吉戰鬥的最終結果來說,伊軍先贏後輸,徒勞無功;美國為首的多國聯軍有驚無險,繼續成為勝利者。但此戰展示的內容遠遠不止於此。



經過激烈交戰後的小城海夫吉入口


對我們來說,要看到的是,伊軍在極度劣勢、接近絕境的條件下,依然能夠奪取一個戰術勝利,打開突破口,掌握住了戰役的主動權;只是整體實力差距過大,實在缺乏後續作戰的能力,導致其主動權在多國聯軍空中力量面前迅速丟失。


這說明,哪怕美軍完全掌握制電磁權和制空權,也不是不可戰勝的。美軍此戰暴露的巨大弱點就在於,在對其單向透明的完全有利戰場條件下,自身缺乏準確分析判斷的能力。一看到伊軍威脅,就一股腦地擁過去,根本不加以分析辨別伊軍的作戰企圖。如果當面對手不是實力懸殊的伊軍,而是蘇軍那樣強勁的軍隊,海夫吉這樣的戰術突破口被打開,將意味著敵裝甲力量會源源不斷從這一突破口湧入,美軍很可能就此遭到整個戰役的慘敗。


僅從此戰的指揮水平來看,被西方媒體和我國媒體捧上天的美軍司令施瓦茨科普夫,並沒有體現出所謂「名將」的水平;反而倒是在我國籍籍無名的伊拉克中將沙拉赫?阿德巴?馬哈茂德展現出了值得稱道的指揮藝術,在極端不利的戰場條件下不斷搶佔先機。



因海灣戰爭在中國聲名大噪的施瓦茨科普夫(圖中居中,左為鮑威爾),在海夫吉戰鬥中的表現卻實在乏善可陳


海夫吉戰鬥,是美軍空中力量的一次勝利,但是這種勝利是建立在雙方極不平衡、對方無力抵抗的基礎上,所以很難看成作戰體系的完全勝利,甚至反可以說是美軍在指揮藝術上的失敗。所謂作戰體系,並不僅僅是技術裝備、指揮通信控制系統等硬實力,也包括了局勢判斷、指揮藝術、協同作戰等軟實力。



海灣戰爭中,美軍戰列艦發射巡航導彈。伊軍在戰爭中面對多方面巨大劣勢,但戰術指揮卻未必如此


從此戰可以看到,戰場上對於主動權的爭取,未必要靠硬實力的輾軋或者先發制人的打擊。示形動敵、欺敵誘敵,讓敵人露出破綻,從而採取行動後發制人,這也是劣勢軍隊在對抗技術優勢之強敵時的一種選擇。


(本文使用照片來自網路,地圖為作者繪製)


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才是戰爭 的精彩文章:

這一仗,粟裕下達了著名的殺頭令:不執行命令,就地槍決!
希特勒的海獅計劃遭到失敗,是因為沒用空降兵

TAG:這才是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