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記住這15條育兒黃金法則,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人

記住這15條育兒黃金法則,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人

美國斯坦福大學院長朱莉·萊思科特-海姆斯在一次演講中說,她曾以為自己的孩子就像盆栽,只要勤於修剪就能把孩子變成最完美的形狀,但後來才意識到,孩子更像是一些不知名的野花,而父母要做的只是為其提供成長環境,讓孩子學會愛、學會承擔責任、學會上大學,而不是做直升機父母,直接把孩子從家門口送進世界上最好的大學。因此,朱莉總結提出了下面15條黃金法則,幫助孩子獨立成長為更好的人。

記住這15條育兒黃金法則,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人

1→讓孩子做家務

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那些愛做家務的孩子,擁有更多的幸福感。他們的失業率、犯罪率,甚至是離婚率,都低於不愛做家務的孩子。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適合做的家務。比如,2-3歲的孩子,可以幫忙整理玩具、收拾繪本、餵養寵物……雖然他們的幫忙更像是「搗亂」,但孩子學做的過程卻是難得的觀察、思考和能力等意識的培養。

2→培養孩子的社交技能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和杜克大學以700名美國孩子為樣本,跟蹤研究了他們從幼兒園到25歲的成長軌跡,發現在幼兒園時獲得的社交技能,成為20年後他們能否成功的重要影響因素。培養孩子的社交和情感能力,是我們最應該做的一件事情,比如自我介紹、學會道歉、尋求幫助、遵從指令、接受被拒絕、控制情緒等等,都是孩子應該在幼兒期間學會的社交技能。

3→對孩子抱有正面積極的期望

加利福尼亞大學一項針對6600名兒童的研究表明,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對孩子未來的成長也有很大影響。這就是皮革馬利翁效應——只要相信好的事情,它就一定會發生。父母或教師對孩子的美好期望,更有可能激勵孩子把期望變成現實。所以,就算是開玩笑,也盡量不要給孩子貼一些負面標籤。

4→家人關係穩定

伊利諾伊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經常起衝突、有矛盾的家庭,對孩子成長有著糟糕的影響。關於孩子成長還有一個真相:離婚不會對孩子造成惡劣影響。如果雙方和平離婚,卻都能經常陪伴孩子,孩子同樣會健康成長。但是如果夫妻雙方經常起衝突、吵架,即便家庭形似完整,依然會對孩子造成巨大負面影響。

5→很早就教孩子學數學

美國西北大學的教授發現,早期掌握的數學技能,不但影響孩子的數學成績,甚至對閱讀技能也有影響。在幼兒期就培養孩子的數學技能,很有可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轉化為巨大的優勢。

6→與孩子保持親密關係

2014年的一項對243個貧民新生兒的研究發現,那些與父母親密接觸的孩子,不僅在童年時成績更好,而且到30歲時也會擁有更健康的人際關係和更高的學業成就。父母能及時、恰當地回應孩子的信號,對0-3歲孩子來說至關重要,因為這種親密關係,會為孩子探索世界提供一個安全基礎。

7→父母對生活的平和態度

根據華盛頓郵報引用的一項研究來看,對於3-11歲孩子來說,母親陪伴孩子的時間長短,對孩子的行為、幸福感沒有特別的影響。與陪伴時間相比,陪伴質量對孩子的影響會更大。父母的心態和情緒,直接決定了孩子的心態和情緒。

8→更重視努力的意義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指出,人有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智力不可改變,所以會逃避挑戰;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為,只要足夠努力,智商會一直提高。如果父母常常表揚孩子,比如「你真棒」、「你太聰明了」,孩子為了保住自己的聰明,就會避免接受挑戰。如果父母更重視努力的意義,並且時常鼓勵孩子的努力,比如,「你做得很認真」,「我看到你付出了很多努力」等等,孩子就會變得樂於接受挑戰。

9→職場媽媽對孩子的正面影響

哈佛商學院的一項研究表明,職場媽媽能帶給孩子更多正面影響。研究還發現,職場媽媽的女兒上學時間更長,更有可能找到一份管理工作,比起同齡人還會多拿23%的工資,這也證明了模仿的力量。孩子會下意識模仿父母,你的行為舉止、你做的事情、參加過的活動,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

10→做權威但有愛的父母

有愛又有規則的權威父母,是最理想的。哈佛大學一項長達75年的研究表明,人際關係好、懂得愛的孩子更幸福。要教會孩子如何去愛,父母首先要給他們無條件的愛。比如,當孩子放學回家,我們應該放下手機,看著他們的眼睛,讓他們看到我們臉上的喜悅。然後問孩子今天怎麼樣?有什麼高興的事情嗎?可能我們心裡最想知道的是考試成績,但是當孩子說起其它事時,我們還是得表現出與他同樣的興趣。因為,這能讓孩子感受到,你關心的是孩子本身的喜怒哀樂,而不是他們的學習成績。在愛和規則中長大的孩子,體會到的是強烈的自尊心和自我認同感,他們會用高標準來要求自己,而不會刻意去滿足父母的需求。

11→教會孩子堅毅的品格

美國心理學家、《堅毅》的作者安琪拉·達克沃斯曾經分享過一條養育孩子的規則——hard thing rule,就是鼓勵孩子走出舒適區,學習新知識,接受新挑戰。有堅毅品格的孩子,能保持對長期目標的興趣和努力,也更容易成功。

12→規範孩子的行為而不是控制心理

倫敦大學的一項長期研究表明,規範孩子的行為,而不是控制孩子的心理,更能培養出更幸福、更容易滿足的孩子。父母們應該學會適時放手,嘗試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尊重孩子的隱私,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不強迫孩子做他們不想做的事情。比如,我們可以給孩子設置宵禁時間、分配家務,提醒他們完成作業。但是,不能試圖控制孩子的信念、想法和情緒狀態。

13→鼓勵孩子冒險

能接受失敗帶來的挫敗感,本質上就是冒險。孩子年滿18歲時,都應該學會享受冒險。否則,他們永遠也不會意識到,離開自己的安全區,他們能得到些什麼。

14→教會孩子賺錢和理財能力

教給孩子一美元的價值,雖然已經是老生常談了,但通過這種學齡前的金錢遊戲也教會了孩子們是該把一美元存起來、投資,還是花在重要的物品上。當孩子通過做家務或收到生日禮金時,鼓勵孩子把拿到的現金平均分配到儲蓄罐里,在每項支出之前,都做相應的計劃。有研究表明,7歲孩子養成的理財習慣,甚至會影響到成年人的理財能力。

15→養成良好飲食習慣

事實證明,那些成功人士,往往都有著更良好的飲食習慣,這也是自控力的一種表現。在這方面,父母可以做好榜樣:管理好自己的身材,遵循健康的飲食習慣。這樣,孩子才會對食物有積極的態度,而不至於嚴重挑食和偏食。

【我們只提供經專業記者編輯采編的靠譜內容,恭請您在此訂閱,或移步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衛生報 的精彩文章:

啃啃啃,指甲都啃光了 醫生說這是病!
血瘀體質如何調養?

TAG:大眾衛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