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449年保衛戰,于謙為何選擇出城迎戰?瓦剌說了一句話

1449年保衛戰,于謙為何選擇出城迎戰?瓦剌說了一句話

在1449年關乎大明國運的北京保衛戰上,一樁見證了大英雄于謙卓越軍事才能的事實,就是他拒絕了滿朝文武「堅城死守」的呼聲,堅決將部隊屯兵在城外,依託堅固城牆,與瓦剌進行硬碰硬野戰。乍一看去,于謙這決定,讓人不可理解。兵法都說「其下攻城」,北京城經過半世紀經營,城池出名的堅固,又新增二十二萬援軍。瓦剌野戰勢力強悍,又是士氣正旺。何必扔下自家優勢去死磕?只要牢牢守住城池,把瓦剌耗走不就行了?但事實是,于謙的抉擇,才是當時唯一正確的戰略。

還莫如主力出城,背靠堅城與瓦剌主力決戰,雖然野戰不是蒙古騎兵的對手,但背靠堅城,實際上玩的還是陣地戰。類似的戰略也可見明末袁崇煥秉承孫承宗的戰略思路統帥關東鐵騎面對滿清時的思路:不能任由滿清兵鋒直抵山海關下,還是要主動出擊,步步蠶食。當然崇禎這小子性子有點急,真要是放手讓袁崇煥搞,沒準這江山還能保住。

明朝正統四年(1439),為了加強京師的防禦能力,在京師各城門外添建箭樓,正陽門箭樓也是此時建成。在城樓與箭樓之間原有一座巨大的瓮城,南北長108米,東西寬88.6米,瓮城四向各闢一門,均為拱券式門洞。正陽門城樓通高43.65米,正陽門箭樓通高35.37米,均是中國乃至世界「城門」中最為高大雄偉的城樓和箭樓。

振奮民心士氣。大軍開出城外作戰,首先會讓士大夫安心,南遷派的輿論會弱化;再次就是民心安定,減少謠言。讓整個京師踏實下來。出城迎戰才能在戰略上打破瓦剌的優勢。瓦剌劫掠,則大兵予以打擊;瓦剌攻擊,則依託城池防禦。使得明軍佔據戰略優勢,不再被動。獲得戰術優勢。明軍出城後,依託城池但不死守城池,出城作戰但不遠離城池,城外城上互為犄角,在對瓦剌戰術上就有了優勢,這是土木堡之變的教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用心拍攝影片 的精彩文章:

有些中國人為何認為自己是猶太人,還要回歸以色列?知道真相後,網友表示大快人心!
算命大師說乾隆能活到80歲,為何還是被處死了?看完就明白了

TAG:用心拍攝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