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劉國祥:紅山玉器使用功能具有多重性

劉國祥:紅山玉器使用功能具有多重性

紅山文化玉器研究一直是學術界關注的熱點課題。目前所知,紅山文化玉器的出土數量達300多件,主要集中分布在內蒙古東南部和遼寧西部地區。牛河梁遺址是迄今為止經過正式考古發掘出土紅山文化玉器數量最多的地點。

以紅山文化玉器為代表,遼西地區史前玉器的雕琢和使用達到過前所未有的鼎盛階段,對周鄰地區玉器的發展也產生過深遠影響。筆者曾經對牛河梁遺址出土的紅山文化玉器進行過初步研究,根據隨葬玉器種類和數量多寡及組合關係的變化,提出紅山文化晚期已經形成了較完備的玉禮制體系。其特徵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玉禮制系統具有唯一性,陶禮器的使用尚未構成禮制;玉禮器的使用功能具有多重性,紅山文化玉器不僅僅是專供隨葬用的禮器,同時也是墓主人生前舉行宗教祭祀禮儀活動的用具;玉禮器的使用者具有特殊地位,少數高等級大墓的墓主人生前應為掌管宗教祭祀權力和社會統治權力的核心人物。

以使用功能為例,紅山文化玉器的使用功能具有雙重性。其一,墓主人生前用具。主要依據是幾乎所有紅山文化玉器上都見鑽孔,供佩戴所用,直接佩戴在墓主人身上或者間接穿繩佩戴或墜掛;且紅山文化玉器絕大多數鑽孔上有清晰的磨損使用痕迹,比如斜口筒形器器口多見破損,這些破損都是墓主人生前使用過的證據。

其二,墓主人死後隨葬。有正式發掘出土地點的玉器幾乎全部出自積石冢石棺墓內,為墓主人的隨葬品,具有標誌墓主人生前等級、社會地位、身份的功能。這種功能不以隨葬玉器的數量為絕對標準,玉器的器類與組合關係也至關重要,許多重要器形在墓葬中僅隨葬1件,比如牛河梁遺址16地點4號墓出土的玉人和玉鳳,均具有獨特標誌性功能和獨特的專屬意義。

玉器按造型可分為裝飾類、工具或武器類、動物類、人物類、特殊類、其他類玉器。結合相關考古學與民族學資料,根據紅山文化玉器的造型特點、出土位置等不同,可將其使用功能分為裝飾功能、動物崇拜功能、祭祀禮儀活動使用功能三類。

裝飾功能:主要為裝飾類玉器,這類玉器在出土時一般佩戴在墓主人的手腕、耳部或墜掛在衣物上,如鐲、綠松石墜、玉珠等。這類玉器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造型簡單、通體光素,器物表面拋光精細,沒有紋飾。遼西地區使用玉器作為裝飾品的習俗可以追溯至興隆窪文化時期,墓葬中出土有佩戴在耳部的玦飾、掛墜在胸前的匕形器等。紅山文化繼承了興隆窪文化雕琢和使用玉器的傳統,雕琢工藝技術有了飛躍性提高,用玉制度發生顯著變化。興隆窪文化玉器應為紅山文化玉器最直接的源頭。

動物崇拜功能:在原始人的思維中,一切存在的東西都有自己的神秘屬性,每一種動物都有自己的靈魂(參見列維·布留爾著,丁由譯《原始思維》,商務印書館1987年版)。當他們發現很多動物具備人類所沒有的能力時,如鳥會飛,魚會游水,這種神秘屬性顯得尤為特別。原始人類希望藉助這些神秘力量來免除災難,獲得更豐足的食物,所以產生了動物崇拜。動物崇拜有三種形式:對動物的直接崇拜、把它們作為神顯現於其中的物神而間接崇拜、作為圖騰或者該部落祖先的化身來崇拜。如古代埃及曾是一個崇拜貓、胡狼、鷹的國家(參見愛德華·泰勒著,連樹聲譯《原始文化》,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年版)。

紅山文化動物類造型玉器主要有龍、龜、鳥、魚、蠶等。由此推測,紅山文化動物類玉器製作的動因可能與動物崇拜有關。考古學家張光直認為:「巫師通天地的工作,是受到動物的幫助的,所以作為貫通天地的法器上面刻有動物的形象必不是偶然的。」紅山文化動物類造型玉器在中國史前同期的考古材料中居於領先地位,數量較多,種類豐富,採用寫實或抽象的藝術手法雕琢而成,造型生動、神態逼真、栩栩如生,抑或神態威儀,充滿神秘感。紅山文化動物類玉器應具有幫助巫師通天地的功能。

祭祀禮儀活動使用功能:紅山文化已經發現的具有代表性的祭祀類遺址,有喀左東山嘴圓形和方形祭壇、牛河梁女神廟、積石冢群、三環圓壇、長方形祭壇等。在牛河梁遺址周圍近5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多分布有與祭祀有關的遺迹,居住址非常少見。這表明,牛河梁遺址是遠離生活區而專門營建的,從而形成一處規模宏大的埋葬和祭祀場所,並非一個氏族或部落所能擁有,應是紅山文化晚期出現的大型祭祀中心。這些現象表明,祭祀活動在紅山文化晚期的社會中佔有重要地位,同時一批具有獨特祭祀功能的玉器應運而生。

紅山文化玉器中的特殊類玉器造型奇特、寓意深刻、工藝精湛,具有原創性,以斜口筒形玉器和勾雲形玉器為代表,是為滿足祭祀禮儀活動的需求雕琢而成,應為墓主人生前使用的法器,成為貫通天地及溝通祖靈和神靈的媒介。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宗悅 排版編輯:宗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謝伏瞻會見紐西蘭駐華大使傅恩萊
一個著力點 四個學科群組 加快構建和發展評價科學可從這些方面入手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