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補氣虛的簡便實用方法

補氣虛的簡便實用方法

黃芪食療是補養氣血的好方法,但是究竟圓滿的健康只能通過實修獲得,再好的飲食調理也只是輔助方法。

黃芪粥,古已有之。在蘇軾的詩中,就曾提到過他在大病初癒時喝黃芪粥的事情。那年他三十九歲,謫居密州。當時「齋居卧病禁煙前,辜負名花已一年」,故用「黃耆煮粥薦春盤」。這是用黃芪粥來補養病後虛弱的身體。

黃芪粥對應癥狀:愛出汗、一動就氣喘吁吁、愛疲勞等氣虛者癥狀。

黃芪粥的做法:30-60克黃芪三煎三煮,加大米煮粥。

黃芪粥最好在早上喝連續喝一周可見效。

白居易也有一首《齋居》詩寫道: 「香火多相對,葷腥久不嘗。黃耆數匙粥,赤箭一甌湯」。

詩中的黃耆就是黃芪,而赤箭是指中藥天麻。黃芪、天麻之類在今人看來純為藥材,而在古人看來卻可列入日常食譜。

從白居易到蘇軾,自唐至宋,文人們的餐桌上竟少不了這一道黃芪粥,病後喝,吃素時也喝。古代儒醫不分,樂天、東坡之輩想必也深諳葯食同源之理吧。

注意:黃芪粥是補虛的,實證不宜。體虛、中氣不足、中老年人、大病初癒、手術後、放化療後的病人可以多吃。陰虛陽亢者、有表邪者則不宜。比如如果你今天受涼了,感受了風寒,那就是有表邪,那麼這兩天就不要喝黃芪粥。

若有受益,隨喜點贊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州光孝寺 的精彩文章:

修行遇到魔障,是因為德行不夠
互聯網宗教信息管理辦法

TAG:廣州光孝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