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收藏!仝氏脾胃系疾病辨治心法歌訣

收藏!仝氏脾胃系疾病辨治心法歌訣


收藏!仝氏脾胃系疾病辨治心法歌訣


仝小林:脾胃系疾病辨治心法

【脾胃病總論】

脾胃經常同病,寒熱每多錯雜,治當明辨。溫脾附子乾薑,補脾人蔘黃芪,健脾雲苓白朮,運脾厚朴陳皮,瀉脾大黃黃連,醒脾藿香佩蘭。詩曰:脾虛痰濕用六君,脾滯肥甘瀉黃散。寒熱錯雜諸瀉心,脾約腸燥麻仁丸。胃熱清胃(散)寒建中,胃腸感冒正氣散。土壅木郁大柴胡,肝木乘脾逍遙丸。

調脾心法

腎為先天脾後天,消化吸收代謝管。

脾實因滯生癉熱,脾虛氣弱功能減。

啟脾蘭蒼除陳氣,清熱瀉脾療脾癉。

運脾陳皮與白朮,脾滯健脾保和丸。

補脾四君溫附理,參苓白朮諸法參。

註:①脾實因滯生癉熱:脾滯化熱則生脾癉;②蘭蒼:佩蘭、藿香、蒼朮之類;③健脾:健脾丸;④溫附理:溫脾,附子理中丸。

調胃心法

胃為陽土陰易傷,肝脾相關下連腸。

虛位以待實後空,喜潤惡燥保健康。

玉女虛熱實清胃,虛寒建中實寒良。

氣磨瘀笑苓痰飲,嘔夏痛金枳消脹。

註:①虛寒建中實寒良:虛寒,小建中湯;實寒,良附丸。②氣磨瘀笑苓痰飲:磨,四磨湯;笑,失笑散;苓,苓桂術甘湯。③嘔夏痛金枳消脹:夏,小半夏湯;金,金鈴子散;枳,枳術丸。

虛秘芪術血歸首,麻仁腸燥寒蓯陽。

食積保和熱承氣,辛苦痞滿瀉心湯。

胃腸感冒藿葛求,火郁益胃或昇陽。

殼實陳青胃排空,榔厚丑小硝大腸。

註:①虛秘芪術血歸首:氣虛秘,黃芪、白朮。血虛秘,當歸、何首烏;②辛苦痞滿瀉心湯:痞滿治以辛開苦降,予瀉心湯類;③胃腸感冒藿葛求:藿,藿香正氣散。葛,葛根芩連湯;④火郁益胃或昇陽:火郁,予昇陽益胃湯或昇陽散火湯;⑤殼實陳青胃排空:枳殼、枳實、陳皮、青皮助胃排空,胃動力葯也;⑥榔厚丑小硝大腸:檳榔、厚朴、黑白丑,小腸動力葯;芒硝、大黃,大腸動力葯也。


收藏!仝氏脾胃系疾病辨治心法歌訣


《臨證指南醫案》養胃名句欣賞:「納食主胃,運化主脾」;「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太陰濕土,得陽始運;陽明燥土,得陰自安」;「脾喜剛燥,胃喜柔潤」。

疑難怪病從脾胃論治

仝小林教授在治療疑難怪病時,常從調理脾胃入手。其理在於中央健則氣機調,氣機調則精微布散,氣血周流。故凡臟絡虛損之病,氣血擁塞之狀,痰瘀互阻之象,內外不交之窘,林林總總,諸症難括,諸葯難施者,求諸中央,常可刪繁就簡,綱舉目張。

「運」法

脾胃大法在一「運」字。「運」,針對「滯」。滯可秘結,滯可痞滿,滯可化熱,滯可濕聚。胃系運則傳化有序,脾系運則水谷布常。運保出入平衡,運助升降有度。後天之脾胃,言到底是升降,是出入。「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識「運」,治脾胃不難矣。

調胃納法

病體虛弱用補藥,先把胃口調理好。胃口不開空談補,吸收不利葯難效。胃口一開助藥力,葯補食補合力調。

收藏!仝氏脾胃系疾病辨治心法歌訣


【脾胃病常用方】

瀉心湯類方

五瀉心湯,即半夏瀉心湯、生薑瀉心湯、甘草瀉心湯、大黃黃連瀉心湯、附子瀉心湯。此五瀉心湯之異同為:①合而言之,病位在胃(心),病症為痞,治法為瀉,黃連為所必用。②分而言之,分熱痞和寒熱錯雜痞。熱痞,予大黃黃連瀉心湯,兼表虛附子瀉心湯。寒熱錯雜痞(虛實相兼),予半夏瀉心湯;見下利,予生薑瀉心湯;見反覆發作的複雜性潰瘍(全消化道範圍內,可波及其他部位),予甘草瀉心湯。

瀉心湯類方可用於糾正現代疾病中內環境的紊亂,特別是針對抗生素濫用、不良生活方式以及精神情緒過當所導致的神經內分泌免疫網路的失調,菌群的紊亂等,尤為契合。

黃芪建中湯

黃芪建中湯,是治療虛寒性胃痛之特效方。仝小林教授曾用其治療一日四次杜冷丁都止不住的胃痙攣,一劑湯藥,胃脘疼痛迅速緩解。辨證要點:胃怕冷、胃痛,唯症是從。即使是肥胖,苔黃厚膩,看似濕熱,亦照用。熱性體質而貪冷飲者,患此證尤多。

仝氏清胃修膜湯

【組成】蒲公英30克,山藥30克,白及15克。

【功效】清熱消炎護胃。

【主治】慢性糜爛性胃炎。

【辨證要點】胃痛胃熱之口乾喜涼飲。嗜酒者、幽門螺旋桿菌陽性多見。

【治療要點】反酸加煅瓦楞子;胃脹加枳術湯;伴食道反流加小半夏湯;腸上皮化生加六味地黃丸蜜丸含化,每次一丸,每日兩次。

仝氏腸激左金湯

【組成】黃連9克,吳茱萸6克,烏梅15克。

【功效】清腸和血斂肝。

【主治】肝脾不調、腸道濕熱之腸易激綜合征。

【治療要點】大便黏臭,重用黃連,黃連:吳茱萸=6:1;便溏重用吳茱萸,吳茱萸:黃連=6:1;痛瀉加用白芍,配甘草;便膿加當歸;便血加三七;里急後重加厚朴;緊張即加重者,合四逆散。

收藏!仝氏脾胃系疾病辨治心法歌訣


【脾胃病驗案】

黃芪建中湯合旋覆代赭湯、四逆湯治虛寒性胃痛、嘔吐案:

患者,女,56歲。反覆胃痛、嘔吐1年余。刻下:胃脘隱痛,嘔吐清水痰涎,噯氣頻頻,無食慾,眠差,便干2~3日1次。舌淡紫苔白底瘀,脈沉細弦數。既往有2型糖尿病10年,上消化道出血、反流性食管炎等病史。

予炙黃芪 30克,桂枝 30克,白芍 30克,代赭石(先煎) 30克,旋覆花(包煎) 15克,黑附片(先煎一小時以上) 30克,乾薑片 30克,炙甘草 15克。服14劑諸症除,隨訪半年未複發。

葛根芩連湯合仝氏清胃修膜湯治胃痛案:

患者,男,55歲。反覆胃脘脹痛2年,伴大便黏滯不爽。查胃鏡示:反流性食管炎、慢性淺表性胃炎、十二指腸球炎。病理:部分腺體輕中度腸上皮化生。舌暗根部腐膩微黃,脈弦稍緩。

診斷:胃痛。證屬濕熱中阻。治以清熱化濕。

予葛根30克,黃芩30克,黃連15克,生甘草15克,蒲公英30克,白芨15克,生薏米30克,清半夏15克,生薑3片。

配合六味地黃大蜜丸含化(1顆,1日2次)針對腸上皮化生,服6月。複診時胃脹痛、大便黏滯消失,大便成行,日一次。複查胃鏡示:十二指腸球炎,病理示腸上皮化生消失。

皂莢取嚏止十年頑呃案:

患者,男,49歲。反覆呃逆10年,10年前感冒後出現呃逆,間斷髮作,夜間尤甚,聲不響亮,氣悶不舒。予胃復安、嗎丁啉及和胃降逆止呃的中藥治療無效。20年前曾行食管下段潰瘍切除術。

治以生大皂莢1個研細粉,手拈鼻吸皂莢粉末,約3分鐘,噴嚏連作,呃逆頓止。3天後複發,再吸再止。後配合中藥調理收功,隨訪1年未複發。

薏苡附子敗醬散治直腸癌術後大便異常案:

患者,男,62歲。直腸癌術後11月,自訴術後出現大便次數增多,一日3~4次,質稀伴有大量黏液,小便時混有大便,偶有頭暈心慌。舌暗淡苔黃厚膩,舌底絡脈瘀滯,脈沉。

證屬下焦濕熱,正氣不足。

治以清熱利濕,補益正氣。予生薏米60克,附子(先煎)15克,敗醬草30克,干蟾皮9克,党參15克,炒白朮30克,當歸15克,生甘草15克。服一月後,大便次數及黏液明顯減少。上方加減服4個多月,大小便可以分開,又治4個月,大便1~2次/日,小便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靠譜中醫 的精彩文章:

陽萎食療方:讓你感覺時間慢下來!

TAG:靠譜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