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基督教會的憤怒,德國主教冒死譴責納粹將人民「獸化」

基督教會的憤怒,德國主教冒死譴責納粹將人民「獸化」

公元13世紀,基督教會利用日耳曼君王渴望得到統治西歐的合法性認同,在君權之上建立了教權,創造了以羅馬為中心的天主教世界,直到16世紀宗教改革以及民族國家概念的興起,才失去對西歐社會的絕對支配。

然而雖然宗教讓步給了民族國家,教會也不再直接參与國家政治,但依靠歐洲絕大數國家的人民都是基督徒的現實,其依舊有著很彪悍的民眾影響力。

因而當納粹黨崛起於德國之時,基督教會一度成為其頭號敵人,極端的納粹主義分子一度沖著教會大吼道:一定要利用戰爭的種種緊急需要去消滅基督信仰,就像消滅那些敵對政黨一樣。

面對納粹主義者的挑釁,考慮到納粹的聲望正值如同中天,出於儘可能保全德國天主教利益的需要,原本高高在上的德國主教們低下了頭顱,以完全服從納粹的妥協,換取跟納粹合作共贏的機會。

因而德國在1940年5月10日發動法國戰役之時,德國教會是派遣了隨軍主教,幫助德國士兵緩解死亡恐懼帶來的壓力,進而增加德國軍隊的戰鬥力,是戰場不可或缺的「士氣官」。

且當德國在6月22日迫使法國投降,基督教福音派的總監督蒂格爾更是強調德國元首是上帝的使者,他的所作所為是在執行上帝的旨意,努力為德國的侵略行為「美顏」。

但是德國基督教的妥協,並未獲得納粹政府的認可,1941年隨著德國開闢蘇聯戰場,軍用物資陷入睏乏,教會資產跟當年的猶太人資產一樣,被認為是可以為了德國復興而犧牲的存在。

所以大批德國納粹黨特工闖入教會,強行將修道院徵用為軍用設施,教會的修士則被強扭成戰時的護工。

面對納粹政府如此明目張胆地「霸佔」,德國天主教在忍無可忍之中發出了怒吼,一位叫格勒貝爾的主教高呼教會不能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了,納粹政府要想讓教會為戰爭服務,就必須停止一切對教會資產的「迫害」。

由於天主教依舊是大多數德國人民信仰,天主教會發出不滿納粹政府的聲音之後,整個德國陷入了輿論動蕩之中,出於安撫基督徒的需要,納粹政府不得不選擇約束消滅「基督教」的活動。

德國教會和納粹政府至此進入了誰也不干涉對方的「冷戰」之中,直到1994年德國戰敗在戰局觀上完全確認,基督教才開始了對納粹政府壓制的反擊。

戰爭後期的納粹政府為了能夠爭取足夠的力量,完成所謂的決戰柏林,大肆收刮民脂民膏和抓取勞動力參軍,弄得德國社會人心惶惶。

對於納粹德國如此失民心的舉動,基督教抓住機會大罵納粹政府是要把所有德國人的靈魂「獸化」,強調納粹政府是把德國引入了「歧途」。

而就在教會破口大罵之時,由希姆萊帶領的內政部正在整個德國執行「白色恐怖」,根據「白色恐怖」的精神,一切質疑納粹德國政權的人,都可以以「叛國罪」論處,進而被「光明正大」的槍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袁載譽 的精彩文章:

李世民、楊廣都是逼父退位,為何結局天差地別
他是納粹黨的副元首,活到了93歲

TAG:袁載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