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呂布臨死前說了一句話,曹操卻視而不見,否則劉備永無出頭之日

呂布臨死前說了一句話,曹操卻視而不見,否則劉備永無出頭之日

《三國志·呂布傳》末尾,陳壽評價道:「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覆,唯利是圖。」大多數人認為,這一評價非常中肯,畢竟呂布的驍勇,是不容反駁的——他無奈寄袁紹籬下時,助袁紹剿滅黑山賊,經常「陷鋒突陳」,最終大破張燕軍隊;被袁紹追殺時,「紹令眾追之,皆畏布,莫敢逼近者。」他的輕狡反覆,同樣令人印象深刻——其伯樂丁原,對他「大為親待」,他卻為了利益,殺害了丁原。之後董卓對他「甚愛信之,誓為父子」,他卻為了所謂的名聲,在王允的勸說上,手刃了董卓。

可是,這樣的評價中,有一個標籤,卻不是適合呂布的,那就是「有勇無謀」。雖然呂布的確做過很多糊塗事,例如在曹操和袁術之間搖擺不定;對高順知忠不用,而且「愛諸將婦」,最終落得眾叛親離,等等。但是,他並非真的「無英奇之略」。例如,他奪了劉備的徐州之後,劉備被袁術擊敗,向他求救,他向屬下解釋道:「術若破備,則北連太山諸將,吾為在術圍中,不得不救也。」並用轅讓射戟一事,為劉備化解了危機,兩不得罪。

後來,他接受了曹操的封賞,與袁術決裂,面對袁術派來的大軍,他卻並沒有因為雙方兵力的差距,而陷入絕境,反而僅用一封書信,就策反了袁術的盟友,即楊奉和韓暹,並在這二人的幫助之下,大舉進攻袁術,一步「虎步江淮」。在退兵的過程中,他則故意激怒袁術,卻又在袁術親率大兵追趕的時候,退回了自己的地盤,讓袁術無計可施。

再後來,據於徐州的他,又打起了莒城的主意,並再次通過花言巧語,贏得了守將的認可,差點兵不血刃拿下此城,只不過被臧霸橫插一手,沒有如願而已。可是臧霸佔據了莒城之後,呂布雖然沒能將其奪回來,卻又在不久之後與臧霸和解。甚至曹操圍攻他的時候,臧霸還曾出兵相助。

如此看來,呂布的確不是什麼有勇無謀之輩,反而頗有成算,而且小算盤打得非常響。當然了,人有失足,馬有失蹄,呂布的小算盤打的再響,也有失算的時候。尤其是他人生中最後一次算計他人,堪稱他一生最打策的小算盤,甚至可能認他死不瞑目。這是怎麼回事呢?

《三國志》記載,呂布向曹操請降之後,「太祖有疑色。劉備進曰:『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太祖頷之。布因指備曰:『是兒最叵信者。』於是縊殺豐。」意思是說,呂布主動請降,曹操心動不已,劉備卻在關鍵時刻指出呂布輕狡反覆,提醒曹操不要重蹈丁原和董卓的覆轍。曹操聽完之後,果然不再打算收降呂布,反而下令將其縊殺。這個時候,呂布沒有喊饒命,也沒有大罵曹操,反而稱劉備是最不講信義的人。

呂布這一臨終遺言,不是沒有緣由的,他在痛恨劉備對自己落井下石,可算以其人之道,還置其人之身,給劉備上眼藥。他說完這句話之後,只要曹操起了一點疑心,劉備日後都不會好過。按理說,曹操本就是個多疑之人,他聽完呂布之言後,應該會大力防範劉備,甚至找借口將劉備除掉才對,那樣的話,劉備或許永無出頭之日,日後可能也不會有三國。

可是,該配合呂布的表演,曹操卻視而不見,不僅沒有將此言放在心上,還在程昱、郭嘉等人反覆提醒他,劉備懷有大志的情況下,將劉備放走,最終導致了天下三分的局面。相信,此事不僅令曹操以及他麾下的文臣武裝將懊悔,就連呂布也死不瞑目吧?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三國 的精彩文章:

梁山上實力最強的好漢,此人若參加征討方臘戰爭,梁山結局或將改變
陸遜追殺劉備時,張苞和關興無力突圍,為什麼趙雲卻能扭轉戰局?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