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組老照片帶你重溫1911年武昌起義,看百年前的那段歷史歲月

一組老照片帶你重溫1911年武昌起義,看百年前的那段歷史歲月

原標題:一組老照片帶你重溫1911年武昌起義,看百年前的那段歷史歲月


1911年10月10日這天清朝發生了一件大事,在湖北武昌發生的一場旨在推翻清朝統治的兵變,這也是辛亥革命的開端。這場兵變就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武昌起義。這場起義,逐步使清朝走向滅亡,在中國歷史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圖為在武昌的一隊革命軍。這些革命軍大部分都是湖北新軍組成的,湖北新軍為清末張之洞在湖北訓練的「新式」軍隊,這些本是清朝花重金打造的新式軍隊不曾想到最後卻成了推翻其統治的主力。



圖為在博學書院附近就餐的革命軍炮兵和列隊行進的步兵。當時湖北革命黨人深入清朝的湖北新軍,宣傳革命,在士兵中發展革命組織,進行了長期艱苦的工作,直到武昌起義前夕,湖北新軍中已有三分之一的士兵參加了革命組織,成為起義的主力軍。


圖為在戰壕裡面的革命軍。漢陽、漢口的革命黨人聞風而動,分別於1911年10月11日夜、1911年10月12日光復漢陽和漢口。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後,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並號召各省民眾起義響應。



圖為漢口一隊清軍騎兵。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震驚了清政府,清政府迅速作出反應。1911年10月12日,清政府撤銷瑞澄職務,命他戴罪立功,暫時署理湖廣總督。令陸軍大臣蔭昌迅速趕赴湖北,所有湖北各軍及赴援軍隊均任其節制;令海軍提督薩鎮冰率領海軍和長江水師,迅速開往武漢江面。



圖為漢口在馬克沁機槍旁的清軍。1911年10月14日,清政府編組一,二、三軍,以隨蔭昌赴湖北的陸軍第四鎮及混成第三協、十一協為第一軍,蔭昌為軍統(也稱總統);以陸軍第五鎮為第二軍,馮國璋為軍統;以禁衛軍和陸軍第一鎮為第三軍,載濤為軍統。三軍迅速向漢口附近集結。


圖為清軍將士。面對這一形勢,湖北軍政府於1911年10月15日決定首先掃蕩漢口敵軍,然後向北推進,以阻止清軍南下。從10月18日出戰漢口,到1911年11月27日漢陽失陷,前後戰鬥41天,史稱「陽夏戰爭」、「陽夏保衛戰」、或漢口、漢陽保衛戰。



圖為清軍的炮兵陣地。為時一個半月的陽夏戰爭,是辛亥革命期間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在這41天之中,湖南、陝西、江西、山西、雲南、浙江、貴州、江蘇、安徽、廣西、福建、廣東、四川等省市,先後獲得獨立。關內十八省中只剩下甘肅、河南、直隸、山東四省效忠清朝。


圖為在漢口火車站紮營的清軍。革命軍雖然最後失利,但這次戰役仍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它不僅有效地保衛了首義之區和第一個革命政權,而且為各省樹立一個英勇抗敵的典範。它充分暴露了清軍的殘暴和虛弱,使清王朝的反動統治進一步陷入孤立和瓦解的境地。它吸引了清軍絕大部分主力,使清政府無力有效地控制和鎮壓其他各省起義,從而有效地促進了革命軍和革命力量在全國範圍內的發展。



圖為在漢口火車站紮營的清軍。革命軍雖然最後失利,但這次戰役仍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它不僅有效地保衛了首義之區和第一個革命政權,而且為各省樹立一個英勇抗敵的典範。它充分暴露了清軍的殘暴和虛弱,使清王朝的反動統治進一步陷入孤立和瓦解的境地。它吸引了清軍絕大部分主力,使清政府無力有效地控制和鎮壓其他各省起義,從而有效地促進了革命軍和革命力量在全國範圍內的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靜時光 的精彩文章:

老照片帶你見證真實的清末百姓生活,看後你有什麼感想?
民族記,抗戰中的德械師

TAG:靜靜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