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孩子不乖,挺好的

孩子不乖,挺好的

文 | 釋玖· 主播 | 文倩

來源:凱叔講故事(ID:kaishujianggushi)

兒子從小獨立又懂事,是大家眼裡公認的乖孩子。作為媽媽的我非常自豪,逢人就誇獎他。

上周五,我提前下班去幼兒園接兒子,孩子們剛好在自由活動,我就在外面微笑地看著。

兒子正專心擺弄著自己最愛的恐龍玩具,突然,一個小男孩跑了過來,一把將玩具搶了過去。

只見兒子又委屈又生氣,卻只站在旁邊看著小男孩玩,等男孩玩膩了丟在一邊,他才小心翼翼地撿起來。

可是,那個小男孩看到兒子拿起了恐龍玩具,又跑過來搶,還撓破了他的胳膊。

兒子趕緊把玩具「還給」小男孩,還一直說著:「對不起,對不起,我不跟你搶了。」

說完悻悻地坐到了一邊。

我憋著一肚子氣,放學時候問他:「那個男孩搶了你的玩具,還打了你,你為什麼不反抗反而跟他道歉?」

兒子卻說:「因為媽媽說過,做懂事、大度的乖孩子才會被大家喜歡啊,我想大家都喜歡我。」

聽到這話,我心裡真不是滋味。沒想到一直教孩子要懂事,要謙讓,竟讓他受這麼大委屈。

當懂事變成了自我壓抑,一味地遷就討好,就容易失去自我,養成討好型人格。

我發誓,以後再也不要求孩子「懂事」了。

卑微討好,換不來知己好友

從小缺愛的孩子,對讚賞的渴求比一般人強很多倍,很容易因為別人一點點的友好而委曲求全,漸漸成了看似朋友多,實則孤獨卑微的人。

小時候,我父母在外經商,一年到頭見不上幾次面。而我又比較內向,身邊沒什麼朋友。

為了得到同學喜歡,我經常把零食分給同學,他們挑剩下的才留給自己。還曾因為幫幾個同學趕寒假作業,熬夜到凌晨2點,直流鼻血。

但周末出去玩,她們還是不會叫上我。

那是我做過最傻的事。

於是我懂了,卑微換不來喜歡,別人對你微笑,不一定代表會和你交朋友。

真正欣賞你的人,喜歡的永遠是你獨特而自信的樣子,而不是故作謙卑和討喜。

討好型人格,是工作中的便利貼

卡倫霍妮在《我們內心的衝突》里說:

討好型人格對於溫情和讚賞有極度需求。

因為內在價值感低,他們需要仰賴別人的認可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所以會竭盡全力成為別人嘴裡的「好人」。

朋友微微每天風雨無阻地提早半小時到公司,為大家整理桌面,剛開始大家還會不好意思,後來習慣了,便開始主動找她幫忙,微微從來不拒絕。

久而久之,大家丟給微微的工作越來越多、越來越瑣碎,她經常一個人加班到十點以後。

有時候微微很累,想早點回家,可是對方一誇她是個大好人,或者皺眉頭抱怨,她就不敢拒絕了,害怕自己被大家排斥。

可公司裁員的時候,微微卻首當其衝。

總有些人像微微一樣,認為討好領導同事,升職加薪就指日可待,事實卻恰恰相反。

美國康奈爾大學曾做過研究分析,職場中老好人的工資比有個性的員工要低18%。

工作中隨處討好他人,並為此不斷放棄原則的人,就像一張便利貼,召之即來隨手可棄,不僅得不到讚揚,反而會被輕視,因為可有可無。

婚姻里,越討好,越廉價

《命中注定我愛你》里的女主陳欣怡就是討好型人格。

她從小害怕別人不喜歡她,一直努力討好周圍人,只要別人給她一點微笑,她就喜歡上了別人。

曾為了花心男友負債20萬,還懷了一個孩子。

為了留住男友,她甘願付出一切。

愛情講究的是真心相對、勢均力敵,一味討好只會讓原本濃郁的愛顯得廉價而累贅。

去年,一個親媽帶著女兒跳樓的新聞轟動朋友圈。

女兒一句:「媽媽你別拽我,我自己跳。」狠狠戳痛了大家的心。

這位媽媽月收入過萬,是家裡唯一的經濟支柱,而她的丈夫不僅沒錢、沒工作、沒車、沒房,還婚內出軌。

為了挽回這樣一個男人,她居然用帶著女兒跳樓來威脅。

心痛的同時,真心為她感到不值。

討好型人格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把對自己的全部價值和情緒,都建立在別人的評價中。

即使自己非常優秀,依然需要別人的不斷認可,才能感到存在的意義。

一旦別人的肯定中斷就會瞬間崩塌,像被世界遺棄。所以即使對方渣如糞土,她也不依不饒。

豈不知,兩性關係中,越是卑微討好,就越是不被當回事。

當你愛自己,全世界都會愛你

姐姐從小就是大人眼裡不聽話的淘氣包,但卻最讓我羨慕,因為她幸福地成為了她自己。

姐姐和姐夫的性格天差地別,她喜動,姐夫喜靜,但兩人結婚5年多依舊如膠似漆。

姐姐喜歡將衣服疊在一起,姐夫總是默默按四季分開放;

她出門總是丟三落四,能來回折騰七八趟,姐夫就微笑等待;

她討厭油煙卻偏偏是個大饞貓,姐夫就學了十八般廚藝,盡心做一個家庭煮男。

姐夫以前是家裡的霸道總裁,如今卻成了寵妻狂魔。

姐姐喜歡在家裡大聲唱歌,盡情跳舞,每年堅持獨自出門旅行一次,對姐夫提出的要求能接受的就同意,不能接受的可以大膽表達,有商有量,絕不委屈自己。

老媽曾經勸姐姐懂事點,嫁個好老公不容易,姐夫卻說:「不,我喜歡的就是她本來的模樣,而不是戴著懂事面具的她。」

《無聲告白》說:「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當你成為自己,不再討好,學會獨立,就會發現全世界都會來愛你。

不卑微的愛情,才能贏得對方的尊重。

不委屈地工作,才能贏得領導的信任。

不諂媚地交友,才能贏得知己的欣賞。

生活永遠只為真實的你讓道,不為討好者開門。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父母欠他一份愛

美國教育專家米基·法恩說:

「討好型人格來源於童年創傷,即父母從來沒有或極少給過孩子無條件的愛。」

當父母給愛附加條件的時候,就是在暗示孩子價值感來源於他人的評判,孩子就會努力討好。

無條件的愛才是孩子最好的力量,最溫暖的港灣。

多對孩子說:「我愛你,無論什麼時候我都在你身邊,陪你一同成長。」

1. 鼓勵孩子表達自我

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想法的需要和權利。用提問讓孩子參與自己事情的決定,建立孩子表達自我的自信。

比如,詢問孩子:今天穿什麼衣服?想吃什麼早點?玩什麼遊戲?

2. 教孩子學會自我評價

簡·尼爾森說:「我們能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孩子學會自我評價,而不是讓他們依賴於別人的讚揚或觀點。」

引導孩子多關注自身,發現並培養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在活動中獲得成就感、自我確認感、自我滿足感,自然而然贏得別人的關注和讚美。

3. 不要當孩子的面爭吵

父母就是孩子的家,如果一個家總是爆發爭吵,孩子就會喪失安全感,擔心家隨時崩塌。

為了穩固賴以生存的家,孩子會刻意壓抑自己的情緒,故作懂事,討好父母,久而久之就會養成價值感低、不自信的討好型人格。

4. 允許孩子犯錯

討好的本質是害怕,害怕不被愛,害怕被拋棄。

當孩子犯錯,如果一味指責、辱罵,會讓孩子恐懼焦慮,擔心自己不被愛。而包容鼓勵,才能給孩子安全感,讓孩子相信,父母是無條件愛著他的。

比如,如果孩子不小心把牛奶灑在沙發上,請抱抱孩子,告訴他:

「沒什麼大不了,我小時候也常犯這樣的錯,我們一起用毛巾把它擦乾淨吧!」

我曾吃過懂事的虧,明白討好的苦。

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轍。

如果你也這樣想,那就別再逼孩子過分懂事。盡量給予孩子足夠的無條件的愛,幫助孩子建立獨立人格,健康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點讀書 的精彩文章:

一個人的沉默,是成熟的開始
這個世界,真的有人偷偷愛著你

TAG:十點讀書 |